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语言指导策略
2018-07-24刘华
刘华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能否有效推进幼儿发展,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倍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教师的语言指导策略尤为重要。若教师运用的语言不当不仅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反而会打断儿童的游戏。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适宜的语言进行指导,可以进行以下语言指导策略的尝试。
一、疑问式语言
一般以询问的方式语言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把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游戏中总是反映自己原有的经验,教师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经验,使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得以整合。询问式的语言并非教师不了解某种游戏的情节,如:“这是什么呀?你在干什么呀?”等一类幼儿不需要思考或努力尝试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根据幼儿游戏开展的情节,觉得幼儿需要帮助或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是在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戏的情节)”“家里除了爸爸和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帮助幼儿解决争抢角色的纠纷)”“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用于引导幼儿学会用替代材料)”“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打针?(用于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促使幼儿养成做事有责任的习惯)”“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能抓坏人呀?(用于帮助幼儿对警察职业的进一步的关注,达到丰富游戏情节的效果)”“拿不下了怎么半?(帮助幼儿思考更为合理的方法)”当老师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不要一相情愿地直接指导,可以问问幼儿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如:“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吗?”“要不要我来帮助你”等让幼儿感到有自主体验的语言。教师在运用疑问句来提问时,是作为“游戏的真实情况的解说员”,把游戏作為教授的媒介,帮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的经验,用于新的、或不同的情景中。要注意根据幼儿游戏的情节发展需要,根据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语言看起来是在问问题,实质上是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描述出来了,把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功效。
二、建议式语言
有些建议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与询问式语言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常用“这样试试……”“如果不行再想想别的办法”“我要……,可是没有……”等句式来达到指导的目的。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老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在“德克士”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老师可以建议说:“德克士没有油条卖,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当发现幼儿一个幼儿用不同的积木尝试着搭建一个东西不成功而想放弃时,老师可以直接拿出最合适的积木对幼儿说:“用这块积木试试看。”这样使幼儿既接受了老师的指导,同时也感觉到了自主和尊重。
三、鼓励式语言
老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及违规行为,老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如:看到幼儿把玩具洒落在地上,老师就说:“xxx小朋友把地上的玩具都收拾好了。”“xxx小朋友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能干!”“xx今天愿意与大家一起轮流玩玩具了。”“如果声音再大一些,我们就会听清楚了。”等语言。老师及时发现并反馈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澄清式语言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教师不能随便评价,而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如:有的“警察”到“餐厅”吃饭,不给钱就走了。如果这个问题幼儿并不介意也就算了,但是“餐厅”的老板一定要他交了钱再走,他却说“警察”吃饭是可以不给钱的,这个问题就值得老师让大家讨论:“警察买东西到底可不可以不给钱?”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澄清对警察的不正确的片面理解。
五、邀请式语言
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人问津的区域,教师可以运用邀请式的方式。如:“我们一起去吧”“你可以帮我理发吗?”“请问你知道‘加油站在哪里吗?”等这样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带领他们进入游戏情景,促进他们与其他幼儿的交往,让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快乐和成功感。
六、角色式语言
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你们需要帮忙吗?”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
七、指令性语言
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的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但这样做也许效果不佳,这时可用第二种方法:立即用语言和行为加以制止,如:当看见一幼儿正拿着一根木棍向人家的头上打去时,教师别无选择的方法是立即用行为和语言加以制止,如:“你这样做很危险。”“你不能这样做。”“请停下来。”等语言来达到结束幼儿不良行为的目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语言指导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抓住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宜的语言指导策略,对幼儿游戏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不仅能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顺利推动游戏的发展,而且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只要我们在幼儿游戏中沉下心来仔细观察,认真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一定会发现更多更适宜的语言指导策略,从而继续将这项研究活动更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