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018-07-24薛焕

魅力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薛焕

摘要:在传统高中語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多是采用“讲”的方式来进行,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多是被动接受,因没有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不够丰富,学习效率不高,加之缺少应用,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把促进学生发展放在了教学的首位,课堂教学也从“灌输式”逐渐走向“探究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少讲多引”,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学生能懂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在实践新的模式过程中也出现了矛盾,传统教学中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则提倡要通过教师引导而让学生去探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缩减了,到底哪些知识是应该讲授,哪些是不该讲授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让广大语文教师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感到迷惑。

其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倡导探究学习,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而是要教师转变讲授者的角色,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说,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和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没有必要“一讲到底”,针对那些自己能掌握的知识,如作者简介、文章的背景、文学常识等,教师就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讲授。同样的,对于一些生活中少见,语文学习中也少用的知识点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讲授,不然,讲了学生也不懂,那岂不是多此一举。在教学中教师切记要把握住这一点,多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在探究中更好地习得语文知识,能在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引导来代替讲授,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

被动式接受的学习让学生成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后不会用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从“以我为主”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学生是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感悟,相反只有让学生主动经历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理解知识或作品的内涵,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从预习着手。很多高中学生在预习中多是就简单的浏览下教材,目的性不强,预习效果不好。在引导学生预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目标而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如古诗词的阅读中,哪些背景知识是需要提前了解的,哪些生字词是需要提前认识的等都需要提前了解。其次,要在方法上给予引导,让学生利用方法去学习。如小说的人物形象需要结合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那么,学生在小说阅读中是否会去找出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又能体现出主人公的什么特点。如议论文的阅读中,如何找文章的论点,论证过程中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而强调,辅以针对性的练习而让学生掌握方法。如此,学生有了方法和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加强。

三、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学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倡“少讲多引”,其实就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同伴的交流过程中更好地去构建知识。下面以阅读教学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问题来引导小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然后根据小组的探究情况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以《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部分探究为例,教师先以问题“‘二姐结婚了,菲利普夫妇一家准备去哪里玩?”(哲尔赛岛)“在游船上他们做了些什么?”学生阅读并回答,教师指出“吃牡蛎”这一细节,追问“为什么要吃牡蛎”“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菲利普看有钱人吃牡蛎的情节而分析其爱慕虚荣的特点。接着指导学生阅读“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追问“从课文的段落阅读中你能体会出菲利普夫妇的什么特点?”小组学生展开阅读并根据相关句子表达,教师引导总结。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先是由小组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通过互动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其内在意蕴。

四、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大多数高中学生已经习惯了在学习过程中依靠教师讲来学习知识,依赖性较大。而从课堂模式来分析,教学中教师把统治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更多希望以自己的讲授而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而就高中学生而言,他们一定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去挖掘他们的潜能,让其能更加自主的应用方法去主动学习。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并关心学生,语文学科本来就是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学科,教书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呵护,从心理上喜欢语文,能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提问,主动和同伴、教师形成互动和交流。其次,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能,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如有的学生在写作方面不足,教学中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些指导。又如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就应多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阅读活动。

应该说,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发,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语文知识的构建,能学会和同伴合作,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教师的引导变得更加有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构建,提高其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