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新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教学

2018-07-24周国炳

魅力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周国炳

摘要:“翻转课堂”目前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但对于翻转课堂实施中课前、课内、课后活动的设计及衔接问题鲜有介绍。文章针对翻转课堂实施中的这一关键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微课资源和活动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该模式通过课前的过关任务、课内的典型任务和课后的拓展任务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

关键词:化学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面临着考验,必须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挑战,“翻转课堂”正是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课,也被译为“颠倒课堂”,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内、课后,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

二、翻转课堂中的微课

(一)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

“微课”一词是伴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出现,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分不开,也和人们进行移动学习时对“微内容”的需求分不开。微课之“微”指的是内容少、时长短,微课之“课”指的是以教学为目的,可以指一堂课亦可指一门课。

尽管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应用场合的不同,给微课做出不同的解读、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后,笔者认为微课应该具有的特点为:1.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需求;2.针对某一知识点,主题突出、设计合理;3.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其他学习资源;4.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和视频的比较分析,探索相关微课的开发思路和方法,提出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微课设计和建设方法。

(二)“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设计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课堂前知识传递效果,影响课堂内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微课包含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学习资源;以及微“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

微课内容的选取必须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提炼,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制作教学视频和收集网络教学资源。此外,还需要根据需要设置作业练习和在线答疑等学习反馈,提供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而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微课的学习时长和难度应该根据具体课堂教学内容而定,微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完成整个微课学习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

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得教学模式有操作依据、有理论支持,必须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结构的翻转,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后的课堂教师不再单单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的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类型,教师翻转课堂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但基本理念却大同小异,有效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课堂内安排各种活动实现学生知识建构和内化;课堂内有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具挑战性的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遵循相关理论,依据以下设计原则:

原则一: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而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堂前完成,课堂内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活动。老師要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成为协调者和指导者,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原则二: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传统的课堂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组织,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而基础差的学生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因此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不用担心是否影响其他同学进程;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不必担心知识点的遗漏,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育、个性化学习。

原则三: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摆脱了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课堂内内化阶段:解决课堂前传递阶段教师搜集到的问题是课堂第一环节,根据问题的类型可以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设置典型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最后完成任务形成学习作品,实现知识(技能)的建构和内化。

课堂后巩固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后,把优秀的学习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收集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拓展。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