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8-07-24张艺

甘肃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张艺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6—0112—0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涵的生活性、趣味性,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教师要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给其提供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他们在與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生活的爱,从而自发、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在每张座位上都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个书包31元,一个文具盒8元7角,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1角,一个削笔器28元3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两人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浓厚。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争先恐后地为教师出谋划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学数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运用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圆形给简易小车安装车轮的小实验,思考:为什么只有圆形当车轮才能转,其他就不行呢?

2. 恰当地选择生活化的数学素材。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笔者改变教学思路,把学生带到操场,通过猜想、实地步行或跑圈、记录计算、概括总结,从而亲身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加深了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

3. 适当地重组教材,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学情,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创造性地做些改动,课前将学生分组,按∪形坐好。通过定位观察、换位观察、对比想象、转动观察,从学生生活中选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三、在用数学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的时空范围,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小课堂”,应突破课时和教室的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这个“大课堂”,体现大数学教育观,这是数学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开放数学教学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开设生活数学课。开设生活数学系列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又如,开办“数学超市”模拟计划等等。这些活动无一不体现着数学的实用性。

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通过写数学日记、制作数学小卡片、自制统计图、画情境图、小课题研究等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各种可行的活动方案。

总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定期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