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实践探索

2018-07-24孙虚民

甘肃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孙虚民

【关键词】 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6—0110—01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些都充分说明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一、教师应加强沟通和管理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促使学生抓住本质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独自解决数学难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保证数学知识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能有效结合到一起,教师应完善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以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经过认真探讨与分析,找出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视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沟通,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举例一只青蛙4条腿,2只眼睛1张嘴,扑通1声跳下水,然后通过接龙的方式让学生继续说,两只青蛙8条腿,4只眼睛2张嘴,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三只青蛙12条腿,6只眼睛3张嘴,扑通、扑通、扑通3声跳下水等,使学生主动找出其中存在的規律,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完成。

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三、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提问,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教材的束缚、思维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地展开思考,展开富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

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笔者看到许多学生似乎有话说,此时笔者并没有无视学生异样的眼光,而是微笑着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将教学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此时,就有学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样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如,图形对折或者直接对各边进行比较等等。在这样自由而愉悦的教学氛围之中,学生并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真正地体现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实现了对知识与经验的重新加工与整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与思维,并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的,而是需要落实于每一节课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