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

2018-07-24曾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9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基础医学导师制

曾寅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旨在通过本科阶段的教育,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基础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本文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进行探讨,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之行”为例,探索提高基础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同时提出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立足课题项目、实行研究生导师制等改进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基础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基础医学;科研能力;实验室;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16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并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旨在通过本科阶段的教育,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形成卓有成效的模式。一方面,由于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仍存在目标定位不清、科研能力培养不成体系、科研设施和经费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操作探索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以往的课程是以传统教学观念为导向,着重知识传授,缺乏素质能力培养内容,造成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现成知识,探索创新性研究能力不够,科研意识和能力缺乏。

二、基础医学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类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指通过高等医学教育,增强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医学本科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作为我国未来医学科研领域重要后备力量的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加强基础医学院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培养模式探讨

与临床医学相比,基础医学专业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各学科理论和实验课学时更多,专业培养目标也有很大不同,旨在培养高素质、优潜质、强能力的科学研究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学院在第一课堂的理论讲授课之余,建立以第二课堂项目为依托的全过程培养模式“研之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一)全过程育人的科研培养模式

为让学生更早接触科研,更系统、全面地接受科研训练,以达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效果,学院建立了“研之行”课外科研项目。基础医学院“研之行”课外科研项目贯穿于学生整个本科阶段,并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深化培养体系,通过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缺乏认识,对专业前景也感到困惑。学院“研之行”通过“走进实验室”活动,带领大一新生参观学院各个实验室,熟悉环境,了解常见仪器。同时,由各专业负责人为新生介绍专业学科、发展前景、科研动态等,帮助新生树立专业信念,开拓学生视野。不仅如此,面对大一大二学生,学院联合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定期举办“研之行”科研学术讲座,邀请学院教授介绍教研室团队、学术动态,给学生提供信息,以确定大二学期末参加“研之行”面试的教研室及导师。

(三)双向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研之行”活动建立在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希望通过“研之行”加入科研团队的学生,多是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科研思路广阔。通过大二下学期的“研之行”面试,学生根据兴趣加入导师课题组,导师根据学生素质能力进行选拔培养,进入导师制阶段。学生从大二结束的暑假开始正式进入教研室实习,从文献查阅到综述写作,从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从科研平台的介绍到实验技术的讲解,高年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零距离接触科研,对实验设计的一系列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完善科研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四、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进

(一)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实验室,叩开科研之门

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入学时缺乏对专业的感性、理性认识,对专业前景感觉迷茫,学习兴趣不够。同时,基础医学专业主要依托教研室进行学术研究,因此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熟悉环境,学习基本实验方法,了解该领域最新科研动态,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热情很有帮助。同时,一年级学生可以在几个实验室轮转,了解各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切身感受,尽早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立足课题项目,为学生提供科研能力锻炼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教育部2007年4月开始正式启动的,它是面向大学生立项创新训练项目。但由于“研之行”学生进入教研室实习以后,大多数并没有加入导师课题组,只是做一些基本实验,仅能学习到实验操作技能,再加上学生主观能动意愿不够,没有主动去了解学习科研步骤等,使得我院在这些项目中申报的课题数量较少。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自己查阅文献并提出科学问题进行课题方案设计等,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课题的创新性甄别度也还不够,需要依托教师课题起步,一步步深入。而高校教师大多承担着各级别的课题,项目相对成熟,本科生加入其中,导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承担课题某一子內容的研究。

(三)实行研究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科研交流机会

研究生负责的课题,任务明晰,主题突出,而且研究生没有教学任务,能够一心一意做科研,通过实行导师制下的研究生小导师制,能帮助本科生更清晰地了解科研步骤,明确科研能力培养目标。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统计、实验总结以及论文撰写等。研究生小导师制定统一的学习和指导时间,让本科生参与学习研究生汇报以及实验心得体会,更进一步则可以让本科生着手实践,从查阅文献起,到写综述、立题、实验设计及操作、总结及论文撰写,实现全程训练。

参考文献:

[1]赵丽,罗艳琳,韩松,李俊发.谈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47-49.

[2]刘丽敏,童学红,江瑛.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21-22.

[3]沈薇,邹丹,徐军,张忠.以教师科研课题为平台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0):927-928.

[4]刘亮,葛明,羌建峰.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71-72.

[5]于姣姣,马会浩,鲁选文,刘菊菊,李亚坤,赵超,汪磊.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对其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9):31+45.

[6]黄大林,戴支凯,陈建宏,莫刚,蒋莲秀.以导师制为中心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06):939-941.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基础医学导师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