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探索
2018-07-24向建化张春良陈从桂
向建化 张春良 陈从桂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进一步满足用人单位的创新需求。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来解决学校师资、设备、场地条件等问题,高校充分发挥师资力量等优势教育资源,企业发挥产业和市场优势,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12-02
一直以来,中国学生都以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的优良品质著称,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不单单需要简单的应试能力,更需要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培养[1],但是这些往往是目前国内的大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的主要原因。
在此种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高等院校与企业、研究所等相结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发源于美国,其主要模式即高等院校将其科研所的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2],美国著名的硅谷,就是校企聯合培养的产物,由于美国在校企联合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校企联合培养在西方特别是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西方各个国家的经济蓬勃发展,所以我国在校企联合培养方面可以借鉴西方欧美等国家的成功案例[3],吸取西方国家的长处从而找到适合我国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慢慢普及以及国内高校的普遍扩招,学生人数成倍数增长[4]。虽然高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够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的标准吗?然而学生的培养则主要是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主要是通过实践创新和自主创新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一般来说、国外的学生主要是在研究所或者是机构公司从事实践结合理论创新来开发自己的能力,当然国内的这种培养方式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成但是还远远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校企联合培养就可以帮助高校解决诸如科研设施不足、资金短缺、师资力量匮乏等这些方面的难题[5]。
所谓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在不同利益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利益的教育活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不仅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特长和潜在的优势,而且还要和企业生产联系起来,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我们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拓宽科研资金的渠道,改善科研环境,聘请该领域的专家作为学生校外导师,增加师资力量,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理念,可以通过培养,掌握一些前沿的技术,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6],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在企业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学生期间早早进入所学领域,为自己以后踏出校门提前开疆扩土。利益共享是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双方代表着教育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经济利益[7]:企业是经济利益的主体,大学是教育利益的主体。一般来说,学校希望通过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利用企业资金、设备、生产管理等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关实习和就业机会;引进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企业要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依靠高等技术院校人才、知识优势,获得优秀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只有明确不同主体的合作能力,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才能建立校企联盟的动力机制,实现校企利益的双赢局面。校企结合需要学校和企业从人才设置、专业培养、课程设计指导等全方位的合作,但是在合作的时候无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到底谁来主导的问题,校企结合,学校虽然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扮演角色,但是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还是需要企业在理念、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8]。而企业主要是进行产品生产,追求的是利润,但是企业也需要学校为其提供新鲜的血液,即人才还有先进的技术,如果我们把人才视为产品,学校和企业就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但是从目前常见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来看,如果企业能够从一开始就介入教学过程,成为主导角色,即将新员工的培训前移到学校,减小企业员工企业培训成本以及减小员工跳槽带来的损失,这样学校就成为了员工的培训课堂。但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家企业,担心这样会局限学生的适应能力:可是如果学校成为主体,继续使用已有的课程体系,讲一些教师和教授早已熟练的理论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传统课程内容,仅将企业的需求不准确或者不全面地传达给学生,或者只是邀请企业成员来学校像跑马灯式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不能符合企业的真正需求。所以校企联合培养还需要政府的主导,政府主管部门是校企合作成功实施的保证。就当前的状况来看,企业普遍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是太高。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政府出面,虽然政府没有权利要求企业必须参加校企合作,但是以专项资金的形式支持,或者通过税收减税、奖励等措施激励政策来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他们认识到参与校企合作的意义,并从校企合作中受益,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大企业自然会带动小企业,整个校企合作的运作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
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和企业也是在慢慢合作中了解彼此的,是渐进式与逐步深入的,这中间会有摩擦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搞形式主义,重要的是学校及学生、教师、企业都能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并从校企合作中有所收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很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0,(12):10-12.
[2]杜建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16-19.
[3]卢丽.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黄峥.关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2):65-66.
[5]Chen L,Ma S,Shi L,et a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M].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2:631-641.
[6]Zhang Z,Wei-Min Y 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llege Enterprise Joint Tutorial System for the Training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Talents[J].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