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船舶工程产学研共同体的实践
2018-07-24方舟徐乃中
方舟 徐乃中
摘要: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为传统制造行业解决技工荒带来了福音。本文阐述了依托产学研共同体推进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培养船舶行业紧缺人才的工作實践,结合专业和行业特点,提出构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长效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136-02
嘉兴市是教育部2015年公布的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之一,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进市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聚合政行校企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职教办学模式,以产学研共同体(企业学院)为载体,组织成员院校和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嘉兴市处江河湖海交汇之位,是长三角海河联运的重要枢纽和浙江省最大的内河造船基地,以公务执法艇为代表的拳头产品在国内一直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内河中小型造船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近年来又面临年龄结构老化甚至断层的问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嘉兴市禾东船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公司在嘉兴市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下,主动寻求与职业院校拓展合作领域,特别是在人才需求方面的迫切意愿与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高度契合,为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学研共同体建立
2014年下半年,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项目牵头单位,禾东船业公司为建设主体企业,联合嘉兴市秀水专修学院、嘉兴市船舶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建船舶工程专业(群)的紧密型、共享性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嘉禾船舶工程学院”,在禾东船业公司划出部分生产场地,作为实训教学场所,另配有学生宿舍、产学合作办公室等设施。校企双方协商确定既能用于企业生产,又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的生产性实训设备,由职教集团以项目补助的形式出资采购。设备资产归属院校,放置在企业,节省了企业发展中的硬件投入。同时,有行业协会参与建设,使产学研共同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能够以主体企业为依托,集中和统筹行业内的企业专家和师傅资源。
二、现代学徒制组班
根据职教集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统一部署,“嘉禾船舶工程学院”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招生招工一体化”、“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师带徒为主”的原则,校企联合组织实施“嘉禾船舶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项目。造船是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方向和岗位工种较多,而内河中小型船舶的船体建造工作量较大,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量相对较少,企业对一线从业者的要求是一专多能,既需要能设计、懂工艺、会管理的技术专家,也需要肯吃苦、善操作、精技艺的技能好手。因此在组班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多样性,试点院校通过组织“招生招工”宣讲和对报名学生的面试筛选,最终确定南洋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15名高职学生和秀水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5名中职学生混合组班。依据职教集团印发的相关制度,校企双方签订《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合作培养协议》,学生分别与企业签订《学徒培养协议》,并完成了师徒结对。该项目成为职教集团第一批立项的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之一。
三、项目实施及成效
校企共建“互聘共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以挂职锻炼形式入企指导学生,参与横向联合技术研发;选拔的企业指导师傅中,既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具有院校兼职教师经历的中高级工程师,又有生产操作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校企教学团队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质量标准,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合作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课程,编写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工学交替的全新“1+1+1”学徒培养形式。第一年主要是在校内完成公共课程,并安排两周类似认知实习的企业“实地体验”,第二年的两个学期采取校内和企业教学交替进行的“学徒见习”形式,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通过“项目实训”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对应企业设计部、生产部和质检部的组织架构,设置船舶设计员、船舶建造工艺员、船舶机电技术员和船舶检验员四类基础岗位,分船体工程和机电工程两大方向开展专业必修课程、岗位学习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教学。岗位学习课程均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师傅和指导教师采取“实践→理论→实践”循环的教学方式,师徒“一对一”轮岗操作指导和现场集中授课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学生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熟知内河船舶建造的主要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要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同步提高。
以产学研共同体为平台的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是实实在在的。学生有了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思考专业问题,敢于和教师展开探讨,勇于提出质疑。课堂不再是“一言堂”,“压力”促使教师主动下企业“充电”,师生角色的转变促进了院校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做事,培养与塑造了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现代学徒制班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学,成为院校近年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连获佳绩的骨干力量,为提升院校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试点工作经验总结
造船行业兼具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投入成本大,中小型企业独立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要想达到预期用人目标,仍然面临诸多瓶颈。
首先,船舶工程类专业比较冷门,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东部发达地区的学生愿意长期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比例不高,现代学徒制要想真正实现“招工即招生”,为企业稳定住人才,不能仅依靠薪酬福利等要素,必须要有招生机制作为保障。建议实行自主招生,招生指标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并且政府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学费,吸引学生就读。职教集团应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项资金中划拨一部分给学徒培养企业,以奖助学金形式进一步降低学生就读期间的生活开销。
其次,学徒培养目标虽然明确了学生毕业后在培养企业服务年限的要求,但是随着现在就业选择更多,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愿望,国家鼓励毕业生创业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必然是多元化的。同时,中小型造船企业每年对于毕业生的接纳能力有限,并且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和岗位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未必能完全达到最初的招生即招工要求。因此,尊重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可以让同样面临人才困扰的本地区行业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教育联盟,抱团培养人才和“消化”人才,通过船舶行业协会统筹,引导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人才以“转会”形式在行业内合理流动,培养企业获得“转会费”,收回部分培养成本。政府根据在行业内实际就业的学徒人数进行认定,再给予培养企业相应的专项经费补贴。
总之,通过进一步出台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有效政策,完善教育资源统筹机制和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试点院校和企业的基本权益。将产学研共同体建成融实践教学、技能培训鉴定、职业资格认证、应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使企业成为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实施者和受益者,保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试点工作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董改花.英国现代学徒制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中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4,(26):3-6.
[2]夏继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