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

2018-07-24南梦娜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南梦娜

摘要:分析读与写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从而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最终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一、读写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

二、读写结合

1.读中写,写后读。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这些范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作者擅长遣词造句,语言具有规范美、艺术美、思想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借鉴他们的优点,让学生模仿名家锤炼词语、运用语言布局谋篇……把它作为作文的拐棍,一旦路走熟了就可以扔掉拐棍,大胆写作,大胆创新。所以,在教学中应让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如:《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注重文章的首尾照应。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首尾照应的句子,充分地读,认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然后运用作者这种方法,教师以《一件傻事》写下一个开头:“岁月流逝,童年一去不复返,但是童年的桩桩趣事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干的那一件傻事,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想……”让学生根据这个开头续一个结尾。有了范文的指引,学生特别感兴趣,并很快就续出了挺不错的结尾。有的学生写道:“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想起我干的那件傻事,就不由得脸红色了。”

小学语文那么多名家名篇,每篇范文各有独到之处。可以挖掘文章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习作。如: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练习写读书笔记;学完古诗,可以把它改写成声情并茂的记叙文;学到文章省略或内容的中断处,可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下来;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进行想象,续写结尾。像《凡卡》一文中的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到底收到没有?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想象一下,并写下来。还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习作;长的文章可缩短,短的文章可扩长。也可对文章中的某个角色进行评价。利用文章中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让学生读中写,写后读,读写结合是提升写作的最好方法。

2.读前写,读后感。

有的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巩乃斯的马》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教材插图所呈现的“马群奔跑”的场面。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读后写,写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时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比较保守。有的老师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学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教师再利用学生的感受借题发挥,以促进学生更深刻、更理性的感受进一步迸发,最终感悟到文章的真正内涵。

三、以读促写

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此时老师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老师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間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实践表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写作又能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必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50。

[2]雷树仁,新课改引领与点拨[N]澄合印务有限公司,2007.12。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