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标准探讨

2018-07-24张少辉李孟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5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

张少辉 李孟

摘要:制定专业培养标准是培养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综合考虑专业历史、毕业生就业及学校特色,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培养标准。从11个方面探讨了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与相应细化措施。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05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的标准体系由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面构成。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为依据,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的专业培养标准是培养本科层次工程型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2]。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制定的依据

专业培养标准的制订应考虑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特点。武汉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2008年和2013年先后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对我校的专业评估和专业复评。

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也应结合生源情况与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统计表明,就业主要去向为施工单位及升学(人数分别占34.0%和34.4%)。专业培养标准的制订应和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相适应。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综合考虑专业历史、毕业生就业及学校特色,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应用—研究”型。因此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培养标准的制定应紧紧围绕“工程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兼顾的培养目标。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的专业培养标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有11个方面[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中对本科毕业生能力有10个方面的要求[3]。结合我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与定位,制定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具体标准与相应措施说明如下: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毕业生如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极易在工作中出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腐败。可采取如下措施强化素质教育:(1)在知识与能力教育环节嵌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2)以专业讲座为载体,融入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2.具有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通过数学、化学和微生物等基础理论课,传授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给排水工程多投资大而回收期长,因此需要培养经济管理意识。本专业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便于专业工作中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体现。

3.具有“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城市水系统”的整体理念,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土建与市政工程多属于良心工程。结合国家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课程教学中要树立“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城市水系统”的整体理念,在课程建设中重视城市水系统相关的内容。如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中讲授水资源与水循环的知识,在“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工程”等课程中也应强化中水回用等与水资源循环水质相关的内容。

4.掌握扎实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给水厂与污水厂的生产工艺,熟悉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设备与器材,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及工作奠定基础。专业课分为三个主要方向,即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及“建筑给排水工程”为专业主干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给水管网、排水管网及建筑给排水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设置选修课拓展学生识野,使学生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并具有运行维护和管理给排水设施的能力。工程型人才的培养需特别注重工程设计与生产的能力,设计与实习等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巩固各专业课的基础理论知识。毕业设计分为分为给水、排水和建筑给排水3个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或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通过实习环节培养学生运行维护和管理给排水设施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进行给水、排水及建筑给排水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在6门实验课中开设了综合性实验项目或创新性实验项目。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水处理与水分析技能,为从事给排水系统的管理及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每年的毕业设计阶段还会鼓励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安排一些毕业论文。此外,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等项目。

7.具有信息获取和土木工程专业领域职业发展学习能力。本专业毕业生需要与土建、电力电气和暖通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通过开设土木工程领域相关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和“建筑暖通空调”等,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也涉及环境工程领域,通过开设“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生态学”等相关课程,为学生从事环境工程相关的管理与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8.熟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专业课教学中应结合工艺设计使学生理解各类污水排放标准、给水标准及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在“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和“建筑给排水工程”等专业课设置与教学中,通过介绍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和注册环保工程师的执业资格制度,加深学生对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政策、法律和法规的理解。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土建、电力电气和暖通等相关专业的工程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本专业人员需要与土建、电力电气和暖通等相关专业的工程人员进行合作。应在专业课的各项课程设计中强调与相关专业的配合。专业技术人才是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要求加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除课程教学外,社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也是培养该能力的重要途径。

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许多工作涉及国计民生。给水厂及给水管网涉及公众的用水安全;污水厂及排水管网涉及水环境污染与治理;建筑給排水的消防系统设计与管理涉及公众的生命安全。这些领域如出现问题,轻则影响公众生活质量,重则直接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这就要求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及应对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为在国外从本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与本专业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已跨出国门。要注重外国文化教育,使学生能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型人才。此外注重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与国际人士进行顺畅的交流与沟通。

三、结语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综合考虑专业历史、毕业生就业及学校特色,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培养标准的制定应紧紧围绕“工程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兼顾的培养目标。从11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层次培养标准与相应措施。通过标准的制定与细化,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教高函[2013]15号)[Z].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3]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A]//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Z].2009.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计划背景下学风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