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探索与思考

2018-07-24卢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工程教育认证

卢涛

摘要:针对目前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指导,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等关键环节的修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方案;自动化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223-02 一、引言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的精神,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目前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灌输,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毕业学生也缺乏对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持续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能力。工程教育认证所提出的理念、标准和相应的工作规范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以全体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1-3],认证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在此背景下,为了制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培养目标的制定、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分解、课程体系的设置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二、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本专业的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有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参与,要能全面反映利益相关方对人才的需求。所谓利益相关方包括国家和社会、行业和产业、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期望等外部需求,同时也包括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定位等内部需求[4]。笔者所在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粮食为特色的高等学校,长期致力于粮食产后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自动化专业继承和发展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河南为粮食大省的地方经济特点和行业需求,在粮食产后、储藏和运输的自动化装备,粮食产后品质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等方面具有了特色明显的学科优势。因此,以已有的学科特色为基础,面向更为广泛的自动化和装备制造行业的需求,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三、毕业要求的制定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015版认证通用标准中制定毕业要求覆盖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12项内容。具体地,毕业要求的制定应包含三个方面:合理分解毕业要求到可衡量的若干指标点;能够明确指出每一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实施的;能够提出依据说明每个教学活动的合理的评价方法,可对每一个学生给出是否达到该要求的评价结论。由此可见,畢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合理分解,即是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撑,也是课程体系、考核方法、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制定的源头和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核心重要环节。一般地,对毕业要求所对应指标点的分解不宜过粗和过细。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的原则是所分解的指标点要能和具体的教学环节相对应,要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共同以不同的权重对该指标点的达成进行支撑;有利于制定合理可操作的评价计划和评价方法;有利于收集评估数据并得出评价结果,而该评价结果不仅是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从而可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教学运行及管理过程形成不断完善的闭环。在我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学科基础和生源特点,同时根据工程认证12条毕业要求的规定,以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和人文社会素养的培养为主线对毕业要求进行了分解,每条毕业要求分解为3—5个具体的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由若干教学环节作为支撑,指标点的分解以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例如: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进一步描述为:能够针对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系统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进而对该毕业要求分解为5个具体的指标点:能够在控制系统开发项目中进行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实现;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项目的测试和评价;在工程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具有创新态度和意识;能够在工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健康、文化和环境等因素。四、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符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国家所颁布的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制定过程要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对毕业要求的达成要形成良好的支撑,包括课程比例结构的设置、知识领域的设置、知识领域之间逻辑关系要合理衔接等主要方面。在以上原则下,我校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平台课程(含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平台课程(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构成,总学分164,其中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31.5%,满足工程认证通用标准所规定的20%的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以下特点:合理均衡分配学生负担;课程与教学环节所对应的知识领域设置满足认证通用标准和自动化专业补充标准的规定要求;优先保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比例;符合专业知识体系的标准并体现特色;强化通识教育,在不增加通识课程学分的基础上,提高通识课程设置的有效性,把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性、研究探索性实验和训练的比例;注重科研和教学相融合,促进科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协调一致,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工程开发创新训练、开放实践训练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拓宽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渠道。五、总结针对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修订所涉及培养目标的确定、毕业要求及其指标分解和相应课程体系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标准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后续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的基础,而人才培养方案本身也需要在不断实现工程教育认证三个核心理念的过程中持续完善,形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持续改进的机制,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相适应。参考文献:[1]李擎,崔家瑞,阎群,杨旭,董洁,李春雷.工程教育认证下自动化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25-228.[2]彭熙伟,郭玉洁,汪湛清.基于成果导向的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5):87-89.[3]陈希有,盛贤君,李冠林,刘凤春.面向工程教育的电类专业本科教学若干建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4):1-4.[4]孙抗,王玉梅,王福忠.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163-16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工程教育认证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材料成形CAD/CAE/CAM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