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2018-07-24李万秀

甘肃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组织幼儿

李万秀

【关键词】 幼儿;角色游戏;教师;组织;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6—0065—01

一、游戏开始部分的组织与指导

开展的角色游戏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让幼儿主动思考玩什么游戏,怎么分角色;二是总结以前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幼儿注意;三是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一)引导幼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时,教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幼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不要硬性规定。这里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想参加游戏的人数多于游戏活动设定的人数,这时教师应把解决的办法交给幼儿,让他们来确定谁先玩。

(二)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有自主选择游戏角色的权力,游戏角色的选择应尽可能地尊重和满足幼儿的意愿,教师给幼儿分配或指定角色都是不合适的,下面来看实例:

【实例】在玩娃娃家时,亮亮和小丹都想当“妈妈”,可是妈妈只有一个,于是两个孩子就争着互不相让。这时教师说:“亮亮你去当小车司机吧!”亮亮只好去玩小车了,可是没玩一会儿他就乱跑起来,不能好好参与游戏。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看到,就因老师的参与指派使亮亮失去了游戏兴趣,这时候教师应该等待,看看孩子们的解决办法。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孩子们可能会停止争吵,通过石头、剪子、布来确定谁当“妈妈”。给孩子机会,孩子在其中就能够慢慢学习到协商、让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游戏过程中的组织与指导

(一)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活动

1. 观察游戏角色。看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游戏的主题来分配角色,并能按角色职责进行游戏,看幼儿能否逼真地表现角色。

2. 观察游戏情节。看看游戏情节是否丰富、连贯。

3. 观察幼兒的社会交往。看幼儿能否与同伴一起玩耍,能否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能否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4. 观察游戏材料。看幼儿选择的游戏材料是否合适,在操作游戏材料的时候有没有困难,是否能根据游戏的需要自主调换材料,能否知道爱护和整理游戏材料。

(二)适当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

1.在游戏中出现危险因素,主题不够健康时介入

【案例】:有一次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爷爷”去世了,孩子们就玩起了祭奠死人,他们又是假哭又是磕头,还有几个孩子拿来了纸,一边撕一边叫。这时老师看到孩子的表现,走到装死的小朋友跟前,假装摸摸鼻子,摸摸胸口,说:“爷爷还有救,快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去吧。”于是孩子们不再玩烧纸游戏,而是忙着送病人去医院,进入下一个游戏环节。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玩祭奠死人的游戏本身无可厚非,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这个游戏当中,孩子要玩火出现了安全隐患,还出现了迷信色彩。于是老师开始介入,采用转移游戏情节的做法,把幼儿的兴趣转向了另一个情节。

2.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介入

【案例】在一次“农家乐”游戏中厨师苗苗想要做一个大树水果拼盘,可是她尝试了好多次还是不满意,眼看她就要放弃了,这时一旁的老师发现了,装作“客人”走进了农家乐,主动与苗苗商量,说自己想做一个水果拼盘,问苗苗能不能教教她。苗苗高兴地和老师一起做起了拼盘,终于做出了一盘漂亮的大树水果拼盘。

在案例中,孩子在游戏时遇到了困难,不能够按意愿完成游戏,这时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孩子完成了意愿,还很巧妙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3. 在需要教师充当游戏角色时介入

【案例】在“娃娃家”游戏中,当“爸爸、妈妈”的两个孩子正在做饭,突然两个孩子对小塑料杯产生了兴趣,于是两个人互相追逐打闹,把做饭丢到了一边,这时眼看游戏情节无法进行下去了。老师就装作“客人”,敲门走进了娃娃家,“客人”抱起了床上的布娃娃说:“小宝宝肚子饿得都哭了,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给他做饭呢?”这时两个孩子听到连忙跑过来,爸爸哄孩子,妈妈继续做起饭来。

所以当幼儿忽略或遗忘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时,教师既可以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建议、示范合理的做法,也可以通过讨论来让幼儿认识到问题。

三、游戏结束部分的组织与指导

成功的游戏讲评,可以让幼儿的经验得到分享、整理和提升,同时也能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讲评的时间不易过长,一般五分钟为宜。且讲评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最好不要用批评或指责的语言,要多以共同讨论、提出建议的方式,这样便于幼儿接受;还应抓住幼儿的闪光点讲评。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组织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