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师爷的另一面

2018-07-24陈嘉扬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师爷官僚科举

陈嘉扬

摘要:历史上,绍興师爷给人的印象大多是负面的,但事实上,师爷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师爷对于古代的政治、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师爷受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其学识和专业能力,辅助官员行政,提高了行政水平。师爷是处于官僚集团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群体,在为官员服务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独立性。师爷一职还为科举落榜生提供了生计保障。关键词:绍兴师爷;科举;行政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93-02 自古以来,绍兴师爷给人的印象是负面的,大抵是颠倒黑白、草菅人命。譬如,师爷笔法就是指颠倒句子、扭转句意,从而罗织罪名。然而,笔者在参观绍兴安昌古镇中的师爷博物馆时,发现师爷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角色。房门柱上贴着“尽心尽言、仁恕求生”的幕道,石雕馆内象征清平公正、明辨奸邪的獬豸石像,引导人们探寻绍兴师爷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师爷,是明清时期帮助地方主管官吏处理刑名、文牍、钱谷等事务的无官职文员。师爷依靠刑名律例(法律)、文书案牍、钱粮会计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从而成为一个专门职业。“绍兴师爷”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绍兴自古以来是钟灵毓秀之地。从秦始皇巡越祭禹、刻石教化民众,到中原晋室南迁、出现了“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繁荣景象;从宋明“上至士大夫,下至蓬户,耻不以诗书训其子”的文风,到清代居全国科甲排行榜的第六位,绍兴无疑是一个文化名城,也是竞争极为激烈的文化聚集地。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官爵的读书人毕竟只是少数,其他大量的读书人无情地被科举淘汰。这些满腹经纶的书生凭借了解民情、自身变通灵活优势,逐渐成为官僚体制之外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当然,这也因绍兴一带历史上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涉讼事务比较多,因而有此专门的市场需求。从落榜书生到师爷有一个学习和历练的过程。师爷一般至少要攻读三年“幕学”,具备研核策略的能力、提供计谋的机心与撰拟官方文字的功底,才能胜任师爷这一职业。被称为清代官场教科书的《幕学举要》,涉及命案、盗案、钱谷、交盘、社仓、灾赈、水利等方面,说明成为合格的师爷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实务能力。师爷职业与现在的律师或法律顾问相似。师爷虽非幕府职官,但可以对官吏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民间有“无绍不成衙”的说法,足见绍兴师爷体系之完备、对政府官员行政影响之大。师爷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介于知识分子和官僚统治集团之间,有其相对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一方面,他们对封建官僚体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普通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处境。师爷受过专业训练且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由八股取士的官员思维僵化,且受原有经验、地方知识等方面局限,往往缺乏从政实务能力。而师爷大多出身底层,能够理解民间疾苦,办事干练,灵活变通。清代汪瑔在潮州做幕僚时,当地遇灾,有司发库银二千两赈济,然而考虑与惯例不符,久久未敢上报。汪瑔以“税契奇多积余,非正赋,可以备非常时期之用”为由上报朝廷,朝廷果然不加问责。从此以后,各县水旱灾荒均依此例赈库银,以方便赈灾救民。师爷虽为官僚集团服务,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相对自由的为学之路。张子恩执导的历史剧《绍兴师爷》描绘了一个绍兴师爷方敬斋的宦海沉浮。方敬斋在地方任师爷时,为黎首请命,其睿智精明、清正廉洁令人折服。然而待他被任命为县令后,他的一贯做派却触怒当地豪强富绅,致使他官途坎坷,最后选择归隐。对于如方敬斋一样有才学而不懂得左右逢源的知识分子,相比乌烟瘴气的官场,体制之外的师爷一职更加适合他们。名列“明代三才子”的徐渭曾以幕僚身份为胡宗宪作《进白鹿表》,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赏识。胡宗宪对他极为器重,也对其放任、偏激的性格十分优容。倘若没有胡宗宪,徐文长的明珠亦是无处卖,纵使他运筹帷幄,才高八斗,明朝明争暗斗的官场上也容不下一个特立独行如徐文长一样的人。在读书致仕的传统社会风尚中,师爷这一职位远不如中举为官光耀门楣,但在客观上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生计保障。如果把考取功名比作一把梯子,那么师爷就是梯子下的一张安全网。知识分子一旦落榜,生计还有着落,可以靠才学任师爷以谋生。或者,他仍可以选择继续攀爬梯子,追求理想。不少幕友服务于官僚体制之余,仍把科举入仕的八股文,作为幕务之余的日常课业。师爷职业的存在,退则无生计之虞,进则仍有科举成功的希望。

猜你喜欢

师爷官僚科举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明清衙门的师爷
中国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历史与现实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小小花钱看科举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
街头官僚: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述评
猜谜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