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所有人都在讲故事

2018-07-24郑在欢

福建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讲故事现实作家

郑在欢

毫无疑问,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工具,故事则是语言的演武场。讲故事从来都不是作家的专利,作家也不是单纯地为了讲故事而写作,只是作家恰巧选择了故事这个比较好的容器而已,于是文学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类变成了小说,故事性越强小说也就越受欢迎。再之后,因为科技的加入,小说催生了电影。

所谓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故事的基本原理都几乎有了定论,在中国,我们叫起承转合,在好莱坞,严格地分为三幕。故事的原理几乎每个人都有所涉猎,不只是小说作者和电影作者在锤炼这门手艺,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在干着这件事。前面开宗明义地说过,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主要工具,因为文明,我们现在不打架了,但攻击性还在,攻击性还在被需要,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语言是现代文明的武器。说话和吃饭一样,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工作中说话,是为了达成某种合作;交游时说话,是为了换来某种认同;闲暇时说话,是想要得到某种快乐……语言承载着人的几乎所有需求,大多数需求也唯有语言才可以实现,不管将语言视为工具还是武器,如何让你的语言容易被人接受,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讲一个故事。

可以这么说,故事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在社交网络出现之前,听到故事的方式大致是两种渠道:看小说、电影、新闻等各种成熟媒介,看专业人士讲的故事;和朋友聊天,听生活中故事或者二次转述的故事。现在有了第三种,也是不太成熟的一种,我暂且称之为“网友的故事”。

社交网络的兴起,对传统文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当然传统文学已经被电影冲击过一次了,这里先不讨论电影是不是文学的一种,只是放在故事市场上说,两者是有同质化竞争的。电影让人们获取故事的方式更加容易,把故事讲得也更有侵略性,更能牵着人的鼻子走,于是电影变成了现在最时髦的故事形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耗费着人类大量的资源和热情,即便如此,电影仍然脱胎于小说,和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网友的故事呢,跟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一个人拥有一根网线,他就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没有固定形式,也许只是一两句话,也许是一两张图片,或者一段音频。这样碎片化的故事,比小说和电影都更加容易获取,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局面,所有人都在通过网络讲故事,所有人也都在通过网络获取故事,不管我们有意无意,都在消费、生产着“网友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和面对电影这个新兴事物的同质化竞争一样,面对网友的故事,文学这门古老的艺术该怎么办才好?是纳入其中收归门下,还是撇清界线奋力抗争,或者干脆丢盔弃甲低头认输?

很明显,文学是不会输的,文学也没有什么敌人,文学只会推陈出新。当一个时代的文学没落,我们只会习惯性地觉得是那个时代的问题,跟文学没有关系。语言永远被需要,而文学作为呈现语言的主要形式,只会随着语言的迭代而变化,不会消失。

那有朝一日,文学是不是会变成网友的故事这个形式,我不敢说。现在文学面临的问题是语言迭代太快,人们永远喜欢新鲜的、有创造力的语言。只是时代变了,文学不再是唯一能够传播这种语言的形式。网络媒介如同宇宙爆炸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大量信息,制造者分散各地又高度集中,一个又一个网络热词被制造出来,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是一个故事。面对这些故事,文学显得仓促又茫然,不知该作何评判。当然,对文学最大的评判者永远是时间,只要给出足够的时间,我们就能甄别什么是好故事,什么是哗众取宠昙花一现的坏故事。

可问题又来了,有些人等不了,比如我,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人,我必须要现在就试着弄清楚,什么才是好的故事,什么才是好的语言。这恐怕也是此刻正在写作的人都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当面临网络冲击,当人们获取故事的方式不止一种,我们如何把读者的目光吸引过来,我们又如何评判自己的写作是不是在往好的方向、往新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要申明的是,照本宣科,拾人牙慧,都不是好的文学。不管是跟着经典亦步亦趋,还是追随潮流一时一变,都是文学的大忌,而这些也几乎是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像现在人的两种极端,守旧派无法接受时代的变化,新人类嘴里说着每天都在过时的流行语。任何一个想要锤炼自己语言有文学自觉的人,都不会这么做。是的,文学自觉不光是作家,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只要还想说话,只要还愿意讲故事,都应该有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品质。于我而言,文学是人和时间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人被时间洗礼之后,用来承上启下反省自身的,再往大了说,就是寻求真理。

那文学应该具备什么素质?也许会首先想到真实性。看完一本书,或者听完朋友的讲述,如果足够被吸引,我们会忍不住问,是不是真的?哪怕故事中有我们未曾见过的异象。只要讲述者手段足够高明,我们就会忍不住想知道,是不是真的?这就是人的本质,我们多么渴望知道事情的真相。这就引出文学的另一个关键词:现实。

网友的故事这么受欢迎,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因为那让人们感觉更加真实。人们永远想要获取更多的真实,同时又要求戏剧性,新闻真实,但太过古板,小说电影有戏剧性,可其作者都是专业干这行的,永远有无法摆脱的编造嫌疑。似乎只有网友的故事,能两者兼得。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作家潜伏伪装,混在网上兜售着“网友的故事”,不得不说,干得漂亮!

遗憾的是,障眼法无法使用两次,当读者知道你不是个简单网友而是一个立志以文学创作为业的人时,作家还是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以作家的身份,用文学的手段,处理现实。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你能不能现实点?这里“现实”成了一个形容词,且具有了程度上的不同,你可以现实一点,也可以现实多一点或者再多一点。不管现实多少点,都会有那么一点不现实的地方,这一点,就是文学可以操作的地方,我称之为浪漫。

我们为什么不能现实一点呢,或者更加干脆,做到完全现实?首先我们先掰扯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里的“现实”二字,其实是“限制”,是环境对人的制约。所谓“现实一点”,就是要服从环境对人的制约。它透露出来的意思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不切实际,不要拒不认输,不要自命不凡——不要不要不要,总归是不要,是否定。我们为什么要否定自己?为什么不能争取,不能梦想?也许有人真的不可以,但是文学可以。

文学就是可以让现实不那么现实一点,用这一点来抓住读者,从而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现实。文学所展示的现实,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纯的现实,是广义上存在过而不一定真实发生的现实。这样的现实才会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更容易让人认同。说到这里我想基本能回答上述所有问题了,网友的故事固然真实,但如果没有用文学的手段提纯处理,就会丧失文学的生命力,因为过于真实而受到时代的局限。而文学的真实,是具备超越時间的通感的,不管是甲骨文还是文言文,只要是文学的,必然是世界的。所以广大作家同行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只要你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捕捉现实,勇于呈现现实,你的作品不会没有生命,不会没有懂得欣赏它的人。至于要呈现什么样的现实,呈现多少现实,我说不出来,身为同行我只能说:能不能现实点?如果不能直面历史,又怎么面对现实呢,朋友?

猜你喜欢

讲故事现实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