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理工类高职院校刮起“音乐风”
2018-07-24张馨月
张馨月
摘要:当今社会对音乐素养已经越来越重视,我们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该帮学生补齐这块“短板”。
关键词:音乐素质;三观;自信;薪火相传
在大范围的理工科院校中,音乐是不被重视的,理工类的高职院校尤其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逐步分析:
首先,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理工类高职院校是男生占比例很重的场所,而男生由于性别的影响——以前的家长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天然与女生不同,除非本人有兴趣学习,否则家长是很少给男生从小安排音乐类课程学习的。以前的小男生(现在的理工科院校的男生)由于少于接触音乐类,要让学生自己到了大学突然对音乐很感兴趣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除了专门的音乐院校,目前在大多数学校对音乐类课程依然是当做“副科类”处理,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音乐的探知欲望就显得更加贫乏,是否容易通过成了学生选上音乐课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那么,为何一定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呢?
其实,当今社会对音乐素养已经越来越重视,我们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该帮学生补齐这块“短板”,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发展成特长),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性,在“小升初”和中考中加入音乐和美术的考试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理工类高校我们更应该补齐学生的艺术短板,毕业的学生就能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甚至给他们自身带来更好的工作机遇;对于专业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又可以拓宽就业渠道。这样,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是音乐不可呢,因为较大型企业对企业文化特别是文艺类活动极为重视,具备音乐素养的理工科学生能够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提炼出最佳状态而在各方面达到自身最优的效果;对于在校学生普遍沉迷网络的现象,学习音乐能够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找到另外一种依托,发现自身价值和潜力,塑造自信的“三观”,也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任的表现。可见,音乐在高职院校中的必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学校引导
1.政策、舆论导向。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学生们最直接最集中地接受文化知识传播之所在。从广泛意义上讲,所有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因素学校都可以开放性地向学生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更多有利于工作等谋生的技能,这也是大学和其他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同之处——高校培养的是有专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暨博学。
作为理工类高职院校,男生的比例是占绝对优势的,社会对男生的普遍认知就是“与文艺范有很长的距离”,如果我们的学生让别人打破了这种认知,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声誉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1)用文件(政策)的形式确定音乐学习的“必要性”。
之前已经分析了理工类院校的短板,中小学可以用文件和政策的形式明确艺术的重要性,目前的理工类高校学生正处在“两头不靠”的尴尬局面里。在决定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明确的,但是到现在写到这里的时候,可喜的看到重庆市教委已经有相关文件明确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有了政策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在理工院校流行“音乐风”搭建了平台,学校根据教委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师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措施和具体办法,安排专门的时间和教师进行讲授,就为学生的艺术修养创造了很好的人文环境。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更灵活地为愿意全方位发掘自身潜力和有兴趣学习的学生开设较深层次的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对于无更多兴趣学习的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宣传讲解,让其达到基本的音乐素养,这不仅是对教委政策的积极响应也为提高全民素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就像普罗科菲耶夫所说: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有了音乐,社会也更加和谐。
(2)学校利用先进网络媒体广泛传播音乐的“利益”。
学校可利用网络在学生中的普及性,通过发文、调研报告、音乐学习的实例报道等形式向学生传输音乐学习(音乐熏陶)的普遍性及意义所在。
(3)通过“宣传员”做好宣讲工作。
音乐老师和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的专门人员都可以利用上课和活动的有效时间承担宣讲义务, 通过“实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差异,通过在选修课《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法,让优秀的学生从发生技巧和音乐情绪方面训练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基本音准训练。在期末考试是实行统一分层考试,在基础好唱腔优美统一的几组学生考试时教室安静下来倾听,考试结束后学生自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证明学生有基本的审美观和对优秀事物的推崇。有了这种认识就有了开展“音乐”的基础。
2.实际打造音乐氛围。
(1)用课余时间展演,让全院师生感受艺术氛围。
有了政策的支持,学校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尽早开设音乐类相关兴趣课程,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形成音乐学习氛围,这不仅让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不至被耽搁太久,也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有一定程度的学生合理安排各类技能的展演,让更多没深入学习的学生直观感受他们的“与众不同”,这在理工院校是很必要的,可以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本就较为“呆板”的工科男能積极参与到音乐等艺术素养的培养中。
(2)引入外界音乐团体到校演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
在接触了本校音乐后在引入其他较高水平音乐团体,让广大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浅显易学可以博大精深可以通俗流行可以高贵典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境,万变不离其中的是音乐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修养和魅力。只是在探清现在学生的主流倾向后从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逐渐深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近音乐的同时也让音乐为学生服务。
(3)搭建专门的音乐活动及训练中心。
为了让更多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学校搭建专门的音乐活动及演出场地和音乐训练(排练)室,投入一定数量音乐器材,给学生搭建参与和发挥的空间,表明学校的支持也能吸引更多学生“弃游”而加入音乐大家庭。
(4)学分鼓励。
现在学生最在乎的就是学分是否修满,从学分政策对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比赛)的侧重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学习和演出(比赛),并实施过程监控而避免学生混学分的现象而保证学生学到音乐知识。
二、以赛促学
1.组建音乐团队参加市级比赛,增加自信心,以赛促学。
在莘莘学子中不乏音乐条件好又热爱音乐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海选组成专门的音乐团体进行定期专业训练,尽可能多让学生参加各级音乐汇演及比赛,增加学生表演经验,大赛前邀请校外专家评教或和邻校相互展示切磋都有助于提高音乐团队的实力,而多次的历练可助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优异赛绩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坚持训练的信心,在今年6月举行的重庆市大艺展决赛中我校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获得高职组一等奖(第一名),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大增,除了正常训练外更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练习,包括在寝室。在比赛获奖的基础上,在开设更深层次的音乐教学活动,学生都积极参加,因为有了用音乐展示自我的自信。
2.薪火相传。
加入音乐团体并从中受益的学生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像身边的同学、朋友、学弟学妹讲述学习音乐的好处,这是一股巨大的潜力,可以引导更多学生不断加入,让音乐之火种在高职院校不断传承发扬,让这股音乐之风经久不息。
参考文献
[1]赵娟,余开基.音乐文化修养与赏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
[2]渝教体卫艺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R】。【2017】3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