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24芮婷
芮婷
摘要:大学英语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习,忽视文化学习,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探索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路径成为必然。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172-02
一、内涵界定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学者关注点不同,内涵界定不同。“跨”与“文化”是产生分歧的关键。有的学者从狭义上理解文化,认为只有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才会产生跨文化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不同国家人们进行交流的跨文化概念。而有的学者从广义上理解文化,认为“跨文化”现象不只是发生于国与国之间,而且还发生在每一个个体之间。每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不同,存在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对宽泛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交流不断加深,国内各个方面都在与国际接轨,要提高与国外沟通交流效率,需要培养英语人才,尤其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端人才。借助这类人才,与国外进行更好的交流,避免因为存在文化和思维障碍,而导致国家之间政治上的战略误判、经济上的恶性竞争、文化上的相互排斥。大学英语教学,在向学生传输英语基本语法、句子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输外部文化,实现英语技能学习与英语文化学习同步,避免技能学习与文化学习两张皮。鉴于此,本文将跨文化理解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研究主题,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路径。
二、现状分析
文化与语言不可分割。语言寓于文化,生于文化,了解文化是语言学习的必然。在实用主义理念影响下,注重语言学习技巧,强调英语的基本语法、构词、句子结构的学习,这是目前英语学习的主流,语言被从文化中剥离出来,导致即使学会英语也未必能够顺利实现交流的尴尬局面。
有学者指出,当前,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接触国外文化少、跨文化交流能力低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数据显示:有60%的人没有读过相关外国文化书籍,而有将近一半的人不了解西方基本文化交际习俗,还有37.5%的人在用英语交流时,会产生心理压力,存在交流不自信问题。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学到的都是没有文化因子的干巴巴的形式英语。具体来说:一是学习内容缺少文化要素。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带有功利性,为了能够得到高分,只看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注重英语语法、英语句子、单词构词、英文翻译等知识的教学,忽视知识背后的文化剖析,是当前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Cat in the Rain”,即雨中的猫,是一篇讲解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境况,具有很强的历史色彩,而其中的猫,在西方文化中更是与女性具有极为紧密的关系,它象征着女性,可以说这篇文章充满着西方文化的韵味,然而,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多是强调对这篇课文篇章结构的学习,将文章划分为不同部分,方便理解,以及英文生词、英文搭配以及句子的学习,而对文章背后所透露出来的西方历史和文化的讲解却很少涉及。这虽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英语知识,取得高分,但将英语知识与英语文化完全剥离,使英语学习失去文化根基。二是学习方式缺少文化导向。大学英语学习面临着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有些有特殊需求的同学,甚至会有考雅思托福等需求,英语学习需求更高,这一教学环境,导致大学英语课堂以英语老师讲授为主,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英语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英语老师不会拓展太多与英语知识无关的东西,学生基本接触不到英语文化领域。即使在英语学习中,老师讲解某一英语语法或翻译某一英语句子时,因理解需要会对英语文化知识有所涉及,但是,这只是辅助性的,如在学习“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时,里面提到“the tower of Babel”,这是一个圣经中的故事,其中蕴藏着西方文化,然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是简单地对此进行翻译,而没有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一学习方式导致学生接触的英语文化内容很少。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英语考试压力下,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学生只掌握了英语学习的技能,却不理解英语知识背后的文化,使得学生英语能力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方面,无法与国外进行深层次交流,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当前,教育部提出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就从国家层面明确作出了要求。探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成为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紧迫任务。
三、应对策略
鉴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不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现状,如何将英语文化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文化并重,成为英语教学面临的难题。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的这一问题。
1.巧用英语单词。单词是英语最基本的要素。充分借助英语单词传输文化,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路径。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从英语单词入手,探索这一单词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内在含义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以此向学生讲解西方文化知识。如单词Friday的寓意就与基督教和耶稣有关,original sin,即原罪,也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有关,这些都是西方文化的內容。大学英语课堂在教学生这些单词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这个单词的含义,还要借助单词,作为引线,向学生讲解单词背后的英语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了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大学英语老师还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打破静态课堂的教学状态,借助情景剧形式,让学生将英语知识中所蕴含的小故事,以动态的情景剧形式展现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学生传输英语文化的时候,要注意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方文化态度,要始终明白: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民族文化和更好地进行交流,而绝不是崇洋媚外。
2.巧用英语课文。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英语课文是英语学习的主要载体,学生通过英语课文,不仅可以学习英语单词、句子,还可以了解固定搭配以及英语语法,收获颇多。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英语课文向学生传输文化。大学英语教材中大多是关于西方国家文化、语言、历史的文章。这类文章对于学生来,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解障碍,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借助大学英语课文向学生讲解历史。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一册The American Dream的第一篇“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中,就可以借助Tony Trivisonno的故事引入美國梦,通过深入挖掘美国梦的内涵,向学生介绍美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此深入了解美国历史和文化。又如,在学习乔治·华盛顿与cherry tree的故事中,老师要借助George这一人物线索,深挖与其相关的西方历史,这样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就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单词、语法等,同时也是在学习与英语相关的历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利用中西方文化对比进行学习。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较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异,更好地认识事物。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比较是让学生更加明白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尊重差异,避免产生误解。这就需要老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在传输英语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文化,并发现中西方在生活习惯、日常交往上的差异。如在餐饮方面存在的差异,西方人擅用刀叉,而且餐具的摆放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同的摆放方式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英语老师进行对比教学,在讲解西方用餐文化的同时,将我国饮食文化引入,并通过对比,找出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并教导学生要尊重这种差异,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矛盾。
参考文献:
[1]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2]贾卫国.解读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3]宋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