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2018-07-24王忆范东华代福朱慧群曾庆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外物理

王忆 范东华 代福 朱慧群 曾庆光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来在地方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介绍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改革新思维,即通过大学物理教学的“四个结合”为突破口,探讨如何发挥大学物理基础课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和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关键词:落脚点;课程教学改革;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128-02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对于《大学物理》课程及教学在高素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不少高校理工科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为了进行所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压缩学分,取消了大学物理的课程,或将课程的学分降到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作为主管教学的院校负责人对于《大学物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甚至是误解,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够。

2.作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自身改革做得远远不够,教师“固步自封”,缺少对于人才培养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缺少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引导和支持。

3.《大学物理》课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作用由于短时间无法观测到,结果就使得一些人形成此专业不需要学习大学物理的错误和肤浅的认识。从大的方面说,可能会影响到几届甚至十几届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严重缺失。

4.大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以及一些专业老师对于学生的误导也是导致对于大学物理课程重视不够的原因之一。五邑大学作为一个地方性高等院校,其理工科学生比例超过65%。《大学物理》课程组近十年来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自身和老师入手来探讨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入手,以“四个结合”为突破口和抓手,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程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在多年的地方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中的酸甜苦辣。首先,地方院校的学生整体入学分数偏低,物理、数学的基础普遍不够扎实,加上一些学生和老师的错误认识,对于学习数学和物理,尤其是物理,总是带有一定的抵制情绪,这就为地方院校学生的培养带来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其次,大部分大学物理老师都来自985或211院校,用一些985院校和211院校的教学方法来为这些学生教授大学物理是十分困难的,往往很“失败”和“失效”。“要求过高”显然很不现实,也完全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再次,由于绝大部分国内的教材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理论与实际工程、工业应用的结合与联系,很多所谓的精品教材放在985学校还可以,但放在地方院校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近些年,我们通过“四个结合”的实践,发现上述问题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加以解决的。

1.大学物理教学和物理实验的结合。国内很多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往往与物理实验教学脱节,各教各的,缺乏必要的交流,甚至出现相互指责的现象。我们觉得,大学物理的教学必须要和物理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五邑大学所有上大学物理课程的老师,也都承担物理实验课教学,不仅在知识内容上有衔接,在教学内容上也要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其次,这种结合使老师既要了解物理的思想、理论体系以及物理的哲学史,也要清楚这些知识体系是如何通过实验得到并加以验证的,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谈到最原始的创新和应用。第三,这种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完整的理解,对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有了更系统的训练。与此同时,我们还增加了综合性设计实验、开放性实验、学生自选实验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演示实验装置和有别于传统实验的新的实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大学物理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及专业拓展的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引导鼓励广大学生利用物理的基本原理在其所学的专业上进行拓展,鼓励他们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坚持长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同学申请学校的课外科技活动项目课题,积极参加学校的多种科技竞赛活动和国家、省“挑战杯”竟赛和科技制作、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等。这不仅取得了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大学物理教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及实际生产应用的有机结合。教学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课题。要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光靠原有的“基础框架”是不行的。大学物理的教学必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工业生产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更需要教师持续科研积累起来的物理功底。如,中国高铁的力学设计、青藏铁路等的减震系统设计、各种电器的基本物理原理、工业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各类传感器技术与物理、各种光学器件薄膜的设计、纳米技术、纳米器件、光伏技术、超导磁悬浮、隐身材料、光电子器件等内容的引入,不仅学生十分感兴趣,而且很多学生被“诱惑”到实验室和科研课题中来。

4.大学物理教学和专业培养的结合。大学物理的教学能够与专业培养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升了学生们利用物理原理来结合专业课程的专业发展能力。要想实现这种结合,首先承担相应学院物理教学的老师要对所在学院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找到物理的知识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结合点,比如振动与波动与通讯电子专业、路桥专业以及机电工程专业的结合,电磁理论与自动控制、轨道交通、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方向的结合点,等等。

三、教學建设与实践效果

近四年来,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先后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120余篇被SCI、EI收录,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40篇,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共获得校教学研究立项18项,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校教学改革一等奖2项和其他教学成果奖多项。先后有4位教师连续被校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评为“优秀”。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在省挑战杯竞赛、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以及国家和广东省的多个科技竞赛中获得多项大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篇。

四、教学建设的一些体会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四个结合”能够在五邑大学大学物理教学中顺利实施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要有一批乐于奉献、致力于不断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精干师资队伍;其次,要不断更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敢于突破传统的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摆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再次,教师要有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的学习、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第四,教师作为教学体系的主要实施者,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认识水平,把培养学生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知识的传播、知识的运用、知识的创新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忆,朱慧群,曾庆光.地方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6(7):18-19.

[2]朱慧群,王忆.探索教学与科研互融,构建激发创新意识的大学物理教学新体系[D].第四届全国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6:104-106.

[3]王忆,朱慧群,丁瑞钦,曾庆光.大学物理教学的四个结合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物理与工程(2009年第十届大学物理教学研讨暨教师培训会论文集),2009.8:69-72.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课外物理
只因是物理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不是教物理的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