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双向双维”模式在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体系中的运用

2018-07-24鞠永熙王炜史宏灿张跃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4期

鞠永熙 王炜 史宏灿 张跃

摘要:为切实提高我国中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国家开启了中职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培训中也存在着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培训时间短且不合理等问题。因而应通过构建“双向双维”培训体系,将国家政策导向和个人需求导向相融合,从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两个维度建立长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迈向科学健康发展的新天地。

关键词:中职骨干教师;课程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061-03

为培养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兼备的高素质中职教师师资队伍,我国启动了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计划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效,切实提高了我国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但是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进行国家级培训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是国家和教育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方面的问题

1.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在我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依据上层机构,如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和培训机构现有的师资力量制定的。在制定培训内容时没有对培训对象做好充分的需求调研,也没有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导致培训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培训对象的参与热情[1]。

2.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可分为四大模块:职教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学习、实践与观摩以及教学演练。从内容安排上,理论课程比重偏大,而实践观摩及教学演练的比重偏低。另外,在理论课程中,容易忽略中职教师知识结构中应该具备的技能。

3.教学观摩环节流于表面。教学观摩是培训内容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常情况下,培训学员在观摩前只了解教学示范者的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准备过程等都不清楚。在观摩过程中,学员专注于看和听,没有时间全面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观摩结束也没有研讨环节,导致学员无法充分地领会示范者的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学组织技巧,特别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无法传授给学员。这种教学观摩可以让学员获得一些体会和感悟,但是学员一旦回到教学实践中还是无所适从,教学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2]。

4.培训内容笼统模糊。通过查阅分析教师培训基地的网站、国家培训网站和职教教师培训网站发现,很多培训基地根本不公开培训方案。所以很多学员在培训之前不知道培训的内容,导致很多学员“被培训”。也有些网站虽然提前公布了培训方案,但是培训内容模糊。比如有的网上公布培训内容为“职业教育理论”,但具体是职业教育理论内容还是职业教育模式,从公布的内容上根本无法确定[3]。这种笼统的介绍方式使学员无法把握培训内容,只有培训机构等才知道具体的培训内容。

(二)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时间存在的问题

1.培训时间比较短。在现有职教教师培训方式中,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的时间最长,一般是3个月,然后是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规定时间1个月,其他类型的中职教师培训只有十几天时间。比如国家级培训的内容有教育理论、企业实践、专业理论和实践观摩等,这些内容和师范生的大学课程相当,3个月的培训时间根本不可能进行深入学习。另外,培训内容和时间缺少统筹,如省级培训时间一般为1个月,因为时间较短,很多培训内容都是从国家级培训内容中节选的,导致省级培训成了“压缩饼干”。培训时间短会使培训知识没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很多教师培训时学到的是零碎、不连贯的知识,不可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所以相关部门应该解决教师培训时间较短的问题,为中职骨干教师的培训做好长期规划[4]。

2.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从职教教师工作性质来看,他们很难抽出较多时间进行完整系统的培训,因而教师培训通常安排在休息日或者寒暑假。调查发现90%以上的教师不希望在节假日参加培训,如果所有节假日都被培训占用了,这样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甚至让教师产生抵抗情绪[5]。除了节假日之外,教师平时也没有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学校也没有支配权,都要听从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

在过去一段时间,省级教师培训由各省市自主安排,这个政策让省级培训变得灵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省级培训时间安排随意,无法保证教师培训质量。同样是省级教师培训,不同省市的培訓时间差别很大,最短的才几天,最长的达一年。同样是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专业不同,培训内容存在很大差别。这种自主安排下的显著变化是教师培训时间更短,在培训中教师无法深入学习。

总体说来,我国中职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主题模糊,没有具有权威性的教师能力培训体系;培训基地自行设计培训内容,忽略了教师的培训需求;教师培训时间短,时间设置有较大随意性,时间和培训内容之间缺少合理统筹。这些情况下导致我国的教师培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任务,争夺项目,相关部门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设计[6]。

二、中职骨干教师国家培训体系设计原则

(一)将国家政策导向与个人需求导向相融合

需在培训前进行需求调研,首先通过小范围访谈,了解培训对象的学历水平、任教学科、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个人需求等制成调查问卷再进行较大范围的需求调研。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从国家层面、学院层面、学科层面以及学员层面进行细致分析,找出各个层面需求的交集所在,从而制定“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兼顾国家政策导向和个人需求,避免培训的行政化,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二)将教师工作与培训时间和内容相统一

中职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兼顾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满足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的培训最好是和教学工作同步进行。我国教师培训多数时间在寒暑假,这种安排使培训内容脱离工作实际,以致与教学方法相关的培训时间安排不科学,使这些培训内容游离在实际工作外,不能完全实现培训设计的目标[7]。此外,如果教师培训和教学活动同步进行,就能够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训教师可以走进学校对教师工作进行分析指导,这样培训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将硬件条件与软件资源相结合

目前实施的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所需经费是一元化来源,应充分利用这一保障性经费给培训对象提供最合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包括教学相关仪器、设备、各类教学资源、业余文化生活等。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软件资源,利用学员群体这一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资源网络。培训机构可以采用“集体授课,分组讨论”的方式,给学员提供一些交流讨论的平台。学员可以针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课程实施等主题开展专题讨论,在讨论中碰撞思想,产生灵感。美国成人教育家林德曼就认为“经验是成人学习者的生活教科书”,学员可以在交流时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体会,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8]。

(四)教师培训时间设计

1.做好教师培训长期规划。根据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来看,教师教育应该分为三个步骤: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这三个阶段的培训应该是连贯系统的,贯穿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应该指出的是要想提高教师能力必须经过长期培训,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教师培训长期计划,同时这也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自然规律[9]。有些学者在研究美国职教教师培训后认为:比之师范院校科班出身的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教师面临着更大压力,他们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在岗位上游刃有余。由此可见,分阶段、连续性的长效培训机制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

2.做好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的统筹协调。培训内容优化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将内容具体化,内容具体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时间,设计时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要求合理安排教师时间,与培训教师教学同步、与课堂交叉进行或者是培训教师随堂指导。培训时间的安排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适时调整,通过实践探索最终找到最合理的培训计划。所以,对于培训时间和内容的统筹协调应该用动态生成观点看待,而不能预先设定。

3.在培训计划下灵活调整时间。每个培训基地都有具体的培训计划,但是对于不同教师培训时间的安排可以灵活变通。女教师的妊娠、分娩、哺乳等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错失培训良机的原因,因此可以按照不同主题,分主题多次进行短期培训。对于教师培训时间要给出上限,比如美国规定教师资格证书的课程必须在5年内完成,完不成的取消任职资格。

三、中职骨干教师国家培训体系设计措施

1.构建“双向双维”培训。在培训体系上,应通过构建“双向双维”模式,将国家政策导向和个人需求导向相融合,从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两个维度建立长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迈向科学健康发展的新天地。

2.培训管理制度化。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应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并逐步走向标准化。培训管理制度应涉及内容、方式、方法、资金、学时等方方面面,从国家层面长远考虑,整体规划,从上至下全面推进。建立长效动态的培训工作管理机制,对一些好的培训基地的做法进行推广,按五年一周期进行规划和评估,按年度进行工作总结,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要加强学校对于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如培训管理制度对接教师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制度,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报到率和培训项目实施的效果[10]。

3.创新培训模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培训服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分层次培训,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发展需要,按专业或科目设立基础提高型、专业骨干型、学科带头型等培训层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分专题培训,即根据教师需要,设立教学资源与利用、企业新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等专项专题培训,使培训涉及所有专业、所有领域、所有教师。三是灵活安排培训时间,根据培训专业类型、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教师教学时间等实施弹性培训机制。

4.校企深度融合。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而实践经验是骨干教师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还仅仅停留在初期阶段,难以满足培养职业师资的需要。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寻找共同的利益驱动点,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与区域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建立智能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真实的教学项目、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活动,改造实践训练设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对接企业智能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11]。

5.提供切实的保障条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此外还有繁重的各项事务,只有少部分领导对培训持支持态度。学校领导应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教学任务,让骨干教师有机会得到培训,并为教师的培训学习提供一个安心的环境。

6.充分认识培训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先觉知、有意愿、量己力、衡外情、订目标、找策略、重實践、善反省、再调整、重出发的生涯规划循环历程。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教师不断进步,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经常走出学校,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和主动深造,为自身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进入21世纪,我国中职教育不断发展,学生规模急剧扩大,这种情况导致我国中职教师紧缺,中青年骨干教师严重缺乏。构建“双向双维”模式在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体系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邓芳芳.“Bottom-up”培训模式及其对我国中职教师在职培训的启示[J].科技学院学报,2014,(6):64-66.

[2]刘艳纬.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卢璐.职教教师国家级培训教育类公共课程开设的调查与思考[D].湖南农业大学,2012.

[4]黄杜鹃.我国当前中职教师培训的现状和需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5]刘广,王小梅.中职教师培训中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以中职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为例[J].成人教育,2009,29(4):69-70.

[6]赵云.职业教育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心得[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34-134.

[7]张胜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初探[J].当代继续教育,2013,31(175):33-35.

[8]陈利利.林德曼的成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22-24.

[9]郑志辉.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0]惠转转,刘正安,周慧娜.学员结构视阈下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53-57.

[11]韩占恒,惠转转.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调查研究[J].职业,2017,(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