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在党的群众路线中的长效化机制研究
2018-07-24曾梅华
曾梅华
摘要:志愿服务与群众路线在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因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可以把志愿服务作为有力抓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形成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做法。本文尝试从志愿服务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现实意义出发,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三个一”项目实施工程的经验为例,探索适合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志愿服务;群众路线;长效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055-03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強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网络传媒时代对青少年思想文化观念的冲击,如何顺应形势变化,在高校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可以将党员志愿服务作为一个创新途径,让学生党员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双平台,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加强群众意识,践行群众路线。
志愿服务与群众路线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因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可以把志愿服务作为有力抓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形成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做法。本文尝试从志愿服务与群众路线的内在联系、现实意义出发,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三个一”项目实施工程的经验为例,探索适合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一、志愿服务与群众路线的内在契合
(一)志愿服务的内涵与中国化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由志愿者实施的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志愿者行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精神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是参与者实现自我教育和人格完善的载体。志愿服务精神可以理解为以人文关怀、权益维护、社会责任、公益利他等为价值取向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意识。
志愿服务虽然兴起于西方,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中国古代儒家提倡“仁者爱人”“求善博爱”的仁爱观,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的具有社会性的济贫思想,道家提倡“积德行善”“清静无为”的人文伦理,佛家提倡“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的奉献精神,都为志愿服务精神扎根中国本土提供了丰厚的根基和土壤。
(二)群众路线的提出与丰富化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7月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43年6月,党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哲学思想基础,表述了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这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已经形成、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习近平提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三)志愿服务与群众路线的契合和联系
群众路线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核心价值理念。志愿服务活动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的改进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所传承和体现的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与我党一直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即志愿服务和群众路线的核心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和渠道就是应该大力推广志愿服务活动,面向高校学生党员强化群众意识,就应该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紧密结合。
二、志愿服务在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发扬党的传统优势
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习近平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可以说群众路线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党执政的优良传统。而在党员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了解人民群众诉求的最直接方式,是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切身利益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让党员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有效策略,也是继承和发展我党优良传统的最有力手段。
(二)有利于提升党的服务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建设,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因此我党的角色定位也逐步由管理者、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对党组织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都有了新的要求,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也成为党建的重要课题。可以说,服务能力是新形势下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党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党员的服务水平,是提升党的服务能力、执政能力的重要渠道。
(三)有利于稳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在长期改革发展中探索和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党群关系使党员干部把重心放在群众身上,以群众诉求为一切工作的重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顺民意、得民心,这样才能稳固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执政地位。
三、高校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志愿服务的具体措施
(一)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抓服务成效的提升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首先要组建一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载体和平台。面向社会、学校各组织开设志愿服务点,在舍区党支部办公室设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工作坊,由学生党员值班,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从而引导党员志愿服务意识,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为学生党员提供了一个服务他人、自我服务和自我提高的舞台。以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学院五个学生党支部都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分队,队伍由各学生党支部书记牵头、支委落实活动。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已开展校内外工疗站志愿活动、养老院志愿服务、环保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15次,参与人数多达257人次,成立了7个服务基地,涉及5个服务类别共14个服务项目,为学生党员提供了志愿服务的平台和机会,提升了党员们的党性修养,让党员们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时刻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響力。
在搭建好志愿服务的载体以后,要致力于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效果,使志愿服务取得实效,而非流于形式。因此,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应局限于校内,除了校内在宿舍设立党员值班岗,在教学楼设立党员流动站,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以外,也可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联系地方街道、残联组织、特殊学校等,开展特殊人群、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帮扶服务活动,也可以结合大型赛事、活动承担志愿者工作,如广交会、运动会、学术会议等等,让学生党员在社会、在企业、在校园都能结合不同群众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扩大服务人群、拓宽服务领域。二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高校各种志愿服务团体的资源,加强与红十字会、义工团体的交流与合作,邀请专业社团、知名志愿者为广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充分提升党员们在急救、助残、支教等方面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学生党员应秉承以人为本、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服务理念,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灵活采取代理代办、上门服务、信息服务等方式,并及时总结经验,力求以最有效的服务方式开展服务。
(二)创建电子服务平台,抓服务资源的整合
结合网络时代的具体情况,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依托学院网站、微博、QQ群、微信公共平台等多种网络平台,向广大学生党员及时发布志愿服务招聘信息,更新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及时完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登记制度,从而填补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的空白。通过多种维度互为补充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电子服务平台,网聚大学生党员的力量,调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资源,使志愿服务的群众观念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立足长远发展而言,要推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要着眼于群众,利用好电子网络平台,整合社会与学校的资源,对不同内容、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发掘潜在的党建资源,激发学生党组织的活力,实现社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相互促进。利用学校产学研优势,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内涵与层次;利用社区、企业、机关党建资源,调动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资源与活力。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推行网格化管理,针对性地解决具体的群众需求;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服务群众提供资讯类、政策类、生活类的各种服务。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打破各种限制,形成学校与社会信息统筹共享、活动统筹安排、经验统筹交流。
(三)健全志愿考评制度,抓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建立基层党员志愿服务机制的长效机制,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把志愿服务纳入党员评优的考评体系,根据党员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次数以及志愿服务人数等,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登记办法、考评办法、奖惩办法做出明确规定及考评,并制定《工商管理学院党员志愿服务公益积分手册》以及公益积分管理办法,发挥志愿服务对党员评优的考评参考作用。
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公益积分、制定考评制度等措施,使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期化、常态化,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还需要加强以下三方面:一要建立群众需求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建立民情档案、开展网上互动、走访调查、民情访谈等方式,全面掌握群众诉求,才能提供群众需要的志愿服务;二要启动党员承诺制度,组织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引导学生党员围绕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内容作出可行的承诺,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实现承诺,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三要完善志愿服务考评制度,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考核标准,以一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体系,提高群众评议的比例,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员评优的重要依据。引导学生党员树立群众观念,心系群众,把服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高校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开展志愿服务中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要求学生党员自觉克服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价值取向功利化等弱点,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增强自己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每位学生党员真心诚意为群众服务,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切切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自觉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凡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就要千方百计去做,凡是违反甚至侵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就要坚决反对并杜绝。”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推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程的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每次志愿服务后都及时向服务对象做好测评结果的回收,提高群众满意度所占评优评价的比例,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统一的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三)始终把强化服务意识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始终把培养服务型党员、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重要目标,使广大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得到了服务对象包括师生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因此,只有党员强化群众观念,牢记服务意识,才能让群众真正满意。
参考文献:
[1]冀国强.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提升服务性基层党建水平[J].求知,2014,(4):36-38.
[2]姚恒,王雪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J].理论视野,2013,(9):53-57.
[3]颜睿.志愿精神的文化渊源与现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3,(8):44-49.
[4]吴艳,文侃.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一种路径创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8):12-16.
[5]卢静.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福州党校学报,2013,(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