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合作学习方法初探

2018-07-24余宗祥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探究

余宗祥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目标与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当中的基本知识,更在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技能的提高。基于学生的能力现状考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顺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以下将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存在意义,以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

一、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学习是个不断提升自我与充实自我的过程,在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每位同学都需要对课程内容不断思考与不断探索,才能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特点有所不同,学生们的各类技能是在实践探索之中不断形成的。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身心发育已基本趋向成熟,认识事物能够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与看法。高中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与思维的发散,只有学生在语文知识探索的过程当中能够得到情感发展需要上的满足,才能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语文学习所需要的各项技能。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太过于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难以确保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之中得到满足。但是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而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基于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探究语文知识的同时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从而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思维的深入发展,还能懂得如何结合他人的经验,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在心理上转变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高效的在与他人的协作之中进行语文学习。相互交流推动着学生的情感发展,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则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促进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再者,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则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在合作当中学会自主学习。

基于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以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技能的提升,便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存在意義。

二、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1.优化合作小组结构,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小组的确立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核心问题,也是确保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语文知识探究过程中有所提升的关键。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与合作小组当中每位成员的参与度有所关联,如果学生们难以具备较高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当中,便难以确保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掌握程度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学生们的性格因素也是影响小组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和谐科学的学习小组,才能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而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就以高中语文课文《琵琶行》为例,只有每位小组成员在小组当中拥有明确的分工,一部分同学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另一部分同学分析作者情感,才能综合所有同学的探究成果对课文有着全面的认识。优化小组结构是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合理规划合作小组,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而改变教学质量。

2.设立明确的合作评价机制

如果缺乏相应的成果交流,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便会大幅度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虽然在整个语文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每个学生能够获得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发展,但是只有学生们能够在课堂当中进行进行成果交流,才能总结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得失。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设立明确的合作评价机制以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例如在《过秦论》这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们选出代表在课堂当中做出小组探究成果的展示,并对学生们的表现做出恰当的点评,从而在锻炼学生自信的同时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高。设立明确的合作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对学生做出适当的评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兴趣。

基于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只有致力于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科学优化合作小组结构,及时对学生们进行恰当的点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

★作者通联:安徽滁州市来安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情感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感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台上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