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2018-07-24胡双全陶淑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立论文题议论文

胡双全 陶淑文

文章是思维的产物,写作(尤其是议论文写作)应具有理性。在应试作文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审题立意这个环节,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作文是否切题,是否有新意或深意,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作文得分的高低。

为使这个话题的探究更具有针对性,我们以一道作文题为例展开探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 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面对这道文题究竟有多少种立意?这些立意的依据又是什么?对此,我们应该有个理性的思考。

从阅卷结果来看,以下立意都是可行的: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因地制宜

3.因材施教

4.要寻找(找准)自己的位置

5.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议论文立论思维的几种方法。

一、因果立论

因果立论,简单地说,就是从事物发展变化的链条中去思考前边的“事件或状态”与后边的“事件或状态”的关系。因果关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明白了这种关系,就可以找出问题的关键。

在立论思维中,因果立论又有两种形式:

1.由果溯因;2.由因求果。

结合这道文题,我们运用因果立论思维,便可如此立意:

主观行为(意志)应当遵从客观条件:“种菱”也罢,“种稻”也罢,“种荷花”也罢,总之,这些主观行为,都不能离开“水”这個客观条件。从全诗看,因为深,所以可以“种菱”;因为水浅,所以可以“种稻”;因为水不深不浅,所以才会“种荷花”。

二、比较立论

所谓比较立论,就是在评论某一客观事物的时候,要把此一事物与其他某种有联系的事物作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双方的相同或相异,进而对所论事物作出评价和判断,分出事物的高与低、上与下、好与坏、得与失、正确与谬误等等,或者在事物自身某些因素之间做比较,找出其相同或相异,进而对事物的本质作出准确的评价。

具体说来,比较立论有三种情况:

1.求异法

即在比较事物不同点的过程中,得出对事物的看法。运用比较思维中的“求异法”,这道文题可以这样立意: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要辩证地看待各种事物;

(3)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水有“深”“浅”和“不深不浅”这几种情况,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决定了水“深”“浅”的用途,但又都有各自的缺陷。譬如,“深”水不能“种稻”;“浅”水不能“种菱”。以此作为立论的出发点,我们便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立意。

2.求同法

即在评论某事物时,从类似的两者相同、相似因素的分析中,来认识、评价事物。

例如,这则材料,我们可以通过“求同法”来这样立意:

(1)人应有自信;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水”而言,不外乎有“深”有“浅”或“不深不浅”这几种情况,“深处”可“种菱”,“浅”处可“种稻”,“不深不浅”处可以“种荷花”,总之,“水”是有用的。联系实际情况来分析,也不外乎“优”“劣”或“不优不劣”这几种情况,“水”与“我”之间,虽不同性,但通过比较,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有用。也就是说,我们如“水”一样,不论自己是“优”是“劣”,总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所以,我们应该自信,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临界立论

所谓临界立论,就是以事物质量变化规律为纲,在分析所要认识的问题时,把思维的焦点集中在所论事物度的临界点,即从事物量的变化界限、幅度和范围所允许的限度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议论文写作和生活实践中,运用临界立论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创新立意,而且还会帮助我们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了解事物运动的规律。

运用临界立论思维,我们可以从这则作文材料中提炼出这样的观点:

(1)凡事须有度;

(2)万物皆得宜。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分析,这个“深”或“浅”不是无限的深,也不是无限的浅,而是有一定的“度”的。因此,办事须有度。

四、互联立论

所谓互联立论,就是指评论者在观察客观事物的时候,不是孤立、静止地就事论事,而是从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角度来判断、评价事物。我们常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就是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运用联系的目光来看待事物及其发展的。

运用互联立论思维,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多样性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题。

“深水”“浅水”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没有“深水”,就没有“浅水”;“浅水”不存,“深水”将涸。就像大江、大河与小溪一样,小溪无水,大河将枯,大江不满!反之,大江无水,大河与小溪能不干涸吗?因此,江、河与溪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互相联系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都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缺一不可。因此,多样性是我们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吴兴杂诗》这则材料作文,我们运用不同的立论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立论,立意的结果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我们以此为例,就是要告诉大家,材料作文的立意不仅是多角度的,而且与立论思维方法关系极大。

★作者通联:安徽桐城中学;安徽桐城中学。

猜你喜欢

立论文题议论文
鲁迅《立论》于中学作文课之启发
议论文阅读专练
文题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文题
文题
开怀大猜
开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