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工生态美学的乡村水利景观融合构建思路的探讨
2018-07-24
(1.淮安市淮阴区水利局,江苏 淮安 223300;2.江苏淮源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300)
乡村水利工程的共有特征是技术设施、功能性与田园风光的融合,水利工程的现代设计和现代水工生态美学结合,可以为现代新农村建设增添一抹宜人色彩。
1 水工生态美学基本原理与特点
1.1 水工生态美学基本原理
水工建筑是广义建筑的一个门类,是利于水以服务于人的涉水建筑,紧密联系水体,基本都依水而建。水工建筑的作用,大致可分为:拦、导、分、跨四种基本形式。水工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水工建筑物及其与山水的结构关系,探索的是声、光、色、形美学四载体在水工建筑工程中的优化配置,追求用画眼、诗心、文蕴、园趣、乐感以及哲理去构筑水工生态美学建构。现代水工生态美学强调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以及“融合共生”理念,主张:有形无景不引人,形景兼备方能引人入胜;有景无情不动人,触景生情方能动人心弦;有情无理不省人,由情参理方能发人深省。
1.2 水工生态美学特点
1.2.1 硕、壮、阔、大、远特点
水工建筑所面临和所在的空间,远远较一般建筑大而广阔。湖海水线接天,江河绵延数千里,巍峨的大坝,高耸的厂房,高程水深,喷射或翻滚水流等等,常见凸显着的,是系列的硕、壮、阔、大、远。再加上欣赏人的思维心理的联想拓展,水工建筑带来和凸显的常常是更大的尺度和空间惊奇。尽管都是相对静谧的水场景,但对于观赏者而言,画面和空间决不仅仅是图中这“眼前”,而会辐射到更远的水岸天际,水岸田园还是分明存在和张扬着硕、壮、阔、大、远。人类如何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相互慰藉与呵护,类似的审美心路历程,思维反应,为水工生态美学研究关注,也为水工生态美学工程构建所引用和参照。
1.2.2 工程、山、水、天、人联系紧密
水工建筑跟水紧密联系,但水也不能孤立存在。人们常将山水联用,说明山、水联系的普遍与紧密。事实上,我们今日所谈论的山水,是有我们人类生存其间的“人化自然”之山水。所以水工生态美学不仅关注水工程和水,也不是仅关注水工程和水天山林,现代水工生态美学关注的是水工程、山、水、天、人的多边联系。当我们眼光投向这些场景,不可能仅只看到一个工程,乃至仅只看到一山、一水、一天或一人,而是看到一个组合共存态,看到水工程、山、水、天、人的相互联系的共存共生。世界的自然状态,是现代广义水工生态美学的思维和关注。
正是基于现代广义水工生态美学的思维和关注,现代狭义水工生态美学侧重探究水工建筑工程的坝、闸、水、桥、堰、渠、涵的相连共存,探索通过导、栏、跨、横、分的要素处理,构建功能性、适用性和融合性的水工生态工程。上述跨和横是指两个工程空间的划分关系,导、栏和分是指坝、闸对水的功能和作用方式;涵、渠跟水的关系是输、导和顺。顺指的是同向一致性的两个空间的处理,输和导是指渠和涵对于水的功能与导向作用。桥跟水的关系概括为凌、跨、横,桥在空间关系上跟堰、坝、闸相似,桥对水不具有分、导、栏的功能,但在视觉分区上,桥对水具有一定意义的分的功能。
2 水工生态美学对乡村水利景观的指导应用
水工建筑对水的存在形式有所改变,对水的边界与形状有所限定,对水流方向有所规范。水工生态美学要求水利工程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自然环境的生态补偿。水工工程是对涉水原生态的一种干涉和演变,因此,水工生态美学要帮助水工建筑解决与原生态美的融合与借鉴相关课题,充分把握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方式,在保证工程功用质量的同时,也注意着眼建筑艺术和建筑美学,倡导个性化和人性化工程作品,赋予水工程拥有浓郁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利于观光和娱乐休闲的滨水环境和水工景观。图1是一处融合设计较有品位的农业水工工程作品。
图1 融合设计较有品位的农业水工工程
对农业水利及乡村水利景观的创意、设计和融合来说,水工生态美学要求注意调动和发挥水利景观的涉及形、景、情、理的水工建造逻辑结构。融合水工生态美学这一逻辑结构水工景观表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引导观赏者直接观赏水工景观,感受和领略农业水工工程的形式美。
第二个层次:通过水工工程周边地形的高低起伏、植被丰富多彩、水系河流或渠道的流线蜿蜒形态,通过水工文字篆刻、山水诗画、音乐配置等艺术手法的提升,引领观赏者走进水工美境,领略充斥水工生态美的农业水工工程之美。
第三个层次:引导观赏者通过领略和感悟水工作品蕴含的现代水工工程技术文化,或领略体味某种仍具现实功用或审美意义的传统水利技术或水利文化元素,将水工欣赏进一步引领过渡到水工文化底蕴和人文生态水利水工的欣赏。
3 乡村水利景观融合体系的构建思路
各景观组成的多样性、单元类型以及景观间的各种空间联系构成通常所说的景观结构。从形态构成的角度可以说,景观是一定条件下结构形态的表现形式,其构成无外乎点、线、面三个基本要素。
3.1 突显水工建筑的“点”景观
点,即景观斑块,一般系指内部拥有一定均质性,与周边环境在性质或外貌上有所不同的空间单元。这样的斑块既可以是湖泊、草原、植物群落,也可以是点缀其间的居民区、房屋建筑等。突显水工建筑“点”景观见图2所示。
图2 突显水工建筑“点”景观
点斑块通常在内部均质程度、边界、形状和大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斑块是个相对性突出的概念。斑块的要旨在于与其周围环境对比和有所区别,斑块强调内部均质性,这主要相对于其所处的周边环境而言。斑块内部均质性主要表现在水工组合体与背景区域周边的功能关系。
3.2 突显流渠状态的“线”景观
这里的线,概指水工廊道局部或整体呈现的线性形式,指水工景观中区别并突出于环境的带状或线性结构。在水利水工景观中,水渠、河流常呈线带蜿蜒状态,有些田间的防风林带和田间道路也呈现线带蜿蜒状态。突显流渠蜿蜒状态的水工“线”景观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突显流渠蜿蜒状态的水工“线”景观
3.3 突显田园格局的“面”景观
面,即所谓基质,亦通常所称的景观基底、景观背景。在水工景观的设计营造过程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就是面,并且面具有针对各个水工要素的联系作用,面在水工美学构图中具有一定的视觉优势地位。景观最夺人眼球的是面,面基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在景观的性质,面对景观的动态营造,起着一定意义上的主导作用。农田、草原、森林等通常是比较常见的水工面基质。突显田园格局的乡村水工“面”景观如图4所示。
图4 突显田园格局的乡村水工“面”景观
4 乡村水利景观融合的实现方式
4.1 融合水利工程的现代技术和文化元素
农业水利景观融合开发中,需挖掘水利工程科技或文化元素,这是现代水工生态美学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农业水利工程涉及电气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现代先进技术与措施使现代农业水利工程不能不具有特质,而这正是现代乡村旅游的颇具吸引力看点。现代技术和文化元素在农业水利景观融合开发中运用和表现见图5所示。
图5 现代技术和文化元素在农业水利景观融合开发中运用和表现
现代工程材料的使用和水滴流线设计创意,让观赏者不能不赞叹现代新农村的今非昔比。同时,一枚水滴的放大凸显,让人油然而生感悟水之于生物、农业、世界和人类的珍贵与重要。这是新农村的水工作品,同时还是不忘水患和呼唤珍爱宝贵水资源的现代呼唤。站在这样的乡村水工前思索,谁能不为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和素质而赞叹。感触之于,积极促进和参与人水全面融合发展的观念,可能就会在参观者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和重视。
4.2 融合传统水利技术和文化元素精华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度,积淀有丰富的农耕水文化。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古往今来不乏“水是农业的命脉”的判断和论断。很早人们就知道“雨养农业”,但“天有不测风云”,于是,我国古人从很早的时候便“就地利,因天时”,重视水库蓄水、渠道引水,灌溉农耕。李冰在2000多年前带领当地人民兴建都江堰以引岷江水入成都平原,结果不久就造就一个“沃野千里”之“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还能在当地发挥独特的水利灌溉作用。河南林县人民在19世纪60年代建成红旗渠,为当地引来一脉生命和幸福之水,使当地人民得以摆脱缺水贫瘠的历史,走上了富裕的丰衣足食之路。丰富的水工历史技术与文化,现代农业水工设计和建造要注意从中汲取养分。包含了水工历史技术与文化的现代农业水工设计和建造的工程如图6所示。
图6 包含水工历史技术与文化的现代农业水工设计和建造的工程
4.3 融合农业水利功能与水的形态构建乡村生态水利美学空间景观
基于不同的工程属性与功能,农业水利景观单元,可分为灌溉景观、取水枢纽景观、雨水集蓄景观、田间排水景观、排水沟道景观、水工建筑景观、井灌井排景观和不同地域景观等八类景观单元。与环境的相对静止相对比,水工工程的水还可以静态水或者动态水来进行划分,从而细化表达出乡村生态水利美学的水工静、动、实、虚关系。
4.3.1 乡村生态水利美学静空间的营造和发挥
通过堤坝拦蓄湖泊、溪流、江河等,形成大面积相对平静许多的水体,能够形成和营造出一定的水工静水空间。水面相对平静,可以一定程度反射或倒影周边景物映像,若隐若现,实虚结合,使整个水工空间增加明显的层次感,明朗、宁静、祥和,向游人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堤坝造就的水工静水空间如图7所示。
图7 堤坝造就的水工静水空间
静水空间周围,山体、水工建筑、岸边植物等,可形成水中倒影,能够丰富静水水面。如果水工设计能够对水体周边景观元素有意识地、合理地加以创意设计和组织,便可以形成别有意境的水工静水区间和空间景观,可令游人流连忘返。
4.3.2 乡村生态水利美学动空间的营造和发挥
可通过喷灌等水利工程、泄洪洞、溢洪道汛期泄洪等,营造形成动水空间。动水较静水更加拥有活力,给人动感冲击,令人欢快、激动和兴奋。瀑布的轰鸣、喷泉散溅的水花、小溪中的潺流水等等,不同程度地都会拨动和影响游人的情感。动水可继续分为落水、流水和喷水等几种景观类型:
a.水帘景观。落水主要有跌水和瀑布两大类,跌水是因为落差结构台阶形成的水流状态。水库溢洪道台阶在泄水消能时形成的落水景象就蔚为壮观,常常成为库区引人入胜的动态水景。瀑布是因为河床陆坎落差造成的,陆坎滑落的落水水流不乏气势恢宏之盛景。近年阻流蓄水应用渐多的橡胶水坝也在满水后形成落水,充气胶坝与落水飞溅交相辉映,亦别有一番美感于其中。乡村水工落水动水景观如图8所示。
图8 乡村水工落水动水景观
b.流水景观。田间排水明沟、灌溉明渠、水闸、下游生态河道等,都会形成流水景观,它们或激荡,或平缓,亦别有洞天。在农业水工工程设计和建造中,精心设计,合理布局,这些部位也可以形成独具特点的景观区段。乡村水工流水动水景观如图9所示。
图9 乡村水工流水动水景观
c.喷水景观。基于农业节水灌溉而形成的微灌或喷灌设施在工作时能够形成喷水景观。乡村喷水灌溉应用,往往面积广,场面大,所形成的乡村喷水景观显著有别于城市广场花园的喷灌。乡村喷水景观劳动创造感更强,人工与自然对比更强烈,工程美与自然美结合更水乳交融。乡村水工喷水动水景观如图10所示。
5 总 结
本文基于水工生态美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现代乡村生态水利工程融合体系构建的“点、线、面”结构方式。提出现代乡村生态水利工程要注意融合现代技术和文化元素,要注意融合传统水利技术和文化元素精华,要融合农业水利功能与水的形态构建乡村生态水利美学空间景观。探讨了营造乡村生态水利美学动空间和静空间的追求和技巧。通过生态融合的乡村水工景观的创意和营造,推动乡村生态水工空间的景、形、情、理的现代化和人化的表达,增加乡村水工景观的功能性、科学性、文化性和多样性,倡导珍惜水资源,追求与环境、与土地融合和谐相处,实现乡村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