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2018-07-24韩永丽邓胜利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金 燕,韩永丽,邓胜利(.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呈现出下降趋势,肥胖、抑郁等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也是频频出现,为此,大学生群体主动通过多种传播媒介搜寻和捕获健康信息,而便捷的移动终端所提供的健康信息搜寻逐渐成为其搜寻和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
1 相关研究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则是指人们在身体不适、家人或朋友生病、或自身感兴趣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搜寻、捕获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行为。已有文献表明,对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Ankera[1]等根据 PsycInfo数据库的查询结果,发现在1978-2012年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已经达到653篇,且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涉及情报学、医学、信息行为学、传播学和护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健康信息搜寻的目的和动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健康信息搜寻的途径和手段以及健康信息管理应用等领域。研究对象涉及普通大众、大学生、青少年、患者、医生和老年人等,研究方法多采用实证研究,如,电话访谈法、结构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针对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最信赖的健康信息源、大学生搜寻的健康信息内容、以及自身因素对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等方面,且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实证方法进行研究。Prybutok[3]等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18-30岁大学生健康信息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具有互联网健康信息来源偏好。Syn[4]对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发现,当健康问题不敏感时,大学生愿意在Facebook上阅读和发布健康相关信息,且对于健康信息的来源、专业来源和个人来源之间的偏好有明显差异。Horgan[5]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搜寻的健康话题主要包括:性健康、营养、健身减肥和运动伤害。Bronstein J[6]对图书情报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先验经验、情感状态、社会支持是影响其健康信息搜寻的最大因素。
国内王永霞[7]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定性访谈法发现目前女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周晓英[2]等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三种模式:偶遇获取型、问题解答型、长期关注型。李信[8]等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发现,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对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渠道、评价方式、主要障碍及对搜寻态度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多数是围绕传统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的动机、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对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研究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征与规律,为改进健康信息服务提供方如,健康类App开发商的服务质量、提升大学生移动终端健康信息搜寻体验提供依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重点访谈进行数据收集,利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
2.1 问卷及主要访谈问题设计
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共9道题目,涉及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水平、专业、健康状况、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调查,共19道题目,其中,单选题6道,多选题13道,无开放性问题。问卷整体架构如表1所示。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特点,本研究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问题主要有:① 您使用过移动终端设备搜寻健康信息吗?② 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利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③ 您主要通过哪些移动终端渠道搜寻健康信息?为何选择该渠道?④ 您对通过移动终端搜寻到的健康信息是否满意?您使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的体验如何?⑤ 与传统健康信息搜寻方式相比,您觉得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有什么优点?⑥ 您期望未来能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哪些健康信息服务?
表1 问卷内容架构表
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问卷以电子形式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体定向向郑州、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地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推送,截至作者撰写论文时,共回收问卷344份,经人工剔除14份无效问卷,剩余33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5.9%。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30份,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21-25岁(80.3%),其中,男性149名(45.2%),女性181名(54.8%)。在学历方面,本科生占比为56.1%,硕士研究生占比为38.8%,专科生及博士研究生占比为5.1%。被调查者的专业涉及管理学(35.5%)、工学(34.5%)、医学(8.8%)、文学(5.8%)、理学(5.8%)等,其中,69.4%的被调查者选修过信息检索相关课程。9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或良好,仅有0.6%的被调查者处于罹患疾病状态。被调查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类型、时间和利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的频率如表2所示。
将问卷数据导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信效度分析。在实证研究中,信度系数介于0.7-0.98均属于高信度,效度系数在0.6以上则效度可接受。本文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如下:Cronbach系数为0.839,说明该问卷的信度非常好,问卷数据可靠;KMO值为0.655,说明该问卷的效度合适。
3.2 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动机
调查与访谈显示,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动机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见表3)。心理学[9]和组织行为学[10]理论认为,任何动机的产生都离不开需求,动机由诱因引起行动。可以说,需求引发动机,动机诱发行为。就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动机而言:主观上,大学生有内在的健康信息需求,或是因自己、家人、朋友的健康受到威胁寻求相关疾病治疗和就医选择信息,或是为提升生活质量搜寻营养、美容、养生、保健等健康信息,或是因自己兴趣爱好或专业学习需要搜寻相关健康信息。客观上,健康信息多渠道传播以及移动终端与移动网络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如,便于携带、使用成本低、App等服务类型丰富,尤其是隐蔽性、匿名性好,满足大学生隐私保护的需要等,成为大学生选择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一个重要动机。
表2 移动终端使用状况
表3 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动机
3.3 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利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时,经常用到的搜寻渠道包括移动设备自带浏览器、搜索引擎(如百度)、社交平台(如微信)、医疗养生等健康类App(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专业门户网站(如新浪健康)等。被调查者偏爱使用移动终端自带浏览器作为搜索入口,与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偏爱使用搜索引擎作为主要入口不同,说明移动终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偏好。多位受访者表示,偏好使用移动设备自带浏览器作为搜索入口的原因,主要是移动设备自带浏览器的导航菜单中通常包含“百度”、“新浪”等常用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使用方便,很容易把其作为进入搜索引擎的“跳板”,这符合信息渠道选择的可近性规律。[11]对大学生而言,当其有健康信息需求时,会优先考虑离自己最近、使用最便捷、最熟悉的信息渠道。虽然移动医疗App、专业医疗门户网站、专业类健康网站提供的健康信息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但因其医学术语较多,对并无医学背景的大学生而言,智力上、心理上的可近性差。除移动设备自带浏览器、搜索引擎外,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也喜欢通过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等)搜寻健康信息。
3.4 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搜寻较多的健康信息主题依次为:疾病、生活、养生保健、医疗、心理健康等(见表4),其搜寻内容与传统网络环境下并无本质不同。[2]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性别对大学生搜寻健康信息的内容类别有显著影响。内容上,女大学生更偏好搜寻减肥健身、美容、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月经之类的健康信息,而男大学生更偏好搜寻戒烟戒酒、医疗卫生政策等内容。
表4 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内容
3.5 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类型
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时,其搜寻行为也呈现出有目的的信息搜索、信息浏览、信息偶遇和信息追踪等4种行为类型。[12]在进行有目的的健康信息搜索时,如,搜索某一疾病的治疗方案时,77.1%的被调查者更偏好于使用移动设备自带浏览器跳转到搜索引擎,59.2%的被调查者选择直接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25%的被调查者选择使用论坛等社交媒体,17.9%的被调查者选择使用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之类的健康类App。43.6%的受访者表示对搜索结果比较满意,1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对搜索结果不满意,对搜索结果表示“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都比较少,分别为2.4%和1.2%。
信息浏览行为包括目标导向型的信息浏览、非目标导向型的信息浏览、两者兼顾的信息浏览。[13]76.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其通过移动终端对健康信息的浏览多是非目标导向性的,多发生在等车、吃饭、排队等闲暇时间,以浏览社交媒体推送的健康信息、门户网站的健康频道、健康类App推送的信息为主,这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有很大关系。
在无目标的浏览状态下,信息偶遇行为时有发生。71.1%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历过信息偶遇。当被调查者通过浏览、偶遇其感兴趣的健康信息时,会产生阅读、保存、截屏、收藏、转发、分享等行为。
信息追踪行为是指对新的信息进行跟踪,以保持最新的信息检索状态。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5%的被调查者表示进行过健康信息追踪,主要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和身边有亲人朋友罹患某种疾病的大学生。他们出于学习、研究,或寻求最新治疗方案的需要,产生追踪特定健康信息的动机和行为。此外,被调查者持续关注和追踪特定健康信息的意愿较弱,仅有25.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会持续关注。
调查也发现,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时,较多采用搜索引擎、App和浏览方式进行,而较少采用在线询问等交互方式。这是因为,大学生出于自我保护心理更喜欢单方面搜寻健康信息,而对交互式健康信息服务使用较少。
3.6 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
我们采用SPSS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中的18个影响因素变量进行降维、简化,得到影响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8个主要因素(见表 5)。
表5 影响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的因素
对以上8个成分进一步归纳,可以得到3个影响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的主要因素,即移动设备、网站与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健康信息服务的可用性与易用性,健康信息的质量。68.8%的被调查者表示利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最担心移动设备被恶意软件入侵,60.1%的被调查者表示商业广告过多严重影响其使用体验,甚至会引发其对服务提供方的不信任,终止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健康信息服务的可用性与易用性层面,被调查者表示“注册或缴费”(63.6%)、“内容安排混乱”(41.5%)等会使他们产生排斥或厌恶心理,进而影响其后续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此外,被调查者表示,健康信息的质量不高,如,健康信息的可靠性低、健康信息内容大量重复、可理解性差,健康信息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等会对其健康信息的搜寻、选择和使用产生较大影响。
4 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与传统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相比,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1)搜寻内容与传统渠道并无本质不同。无论是移动终端环境下还是传统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大都较多搜寻减肥健身、食品、疾病预防、病因等健康信息。
(2)搜寻习惯不同。① 移动端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这表现在大学生对健康信息的即时性需求强,单次搜寻时间短。② 移动设备内置浏览器成为主要搜寻渠道,社交平台逐渐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移动终端环境下大学生搜寻健康信息时首选移动设备自带浏览器,其次是搜索引擎、健康类App和健康网站等。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使用社交媒体如微信关注获取健康信息,这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易用性有关。③ 语音输入、图片输入成为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新趋势。移动终端时代,大学生更乐意通过语音输入或对化验单、药盒拍照输入等更为简便的方式进行健康信息搜寻。④ 对搜寻结果的处理方式不同。传统网络环境下多以文字的选中、复制、粘贴等操作为主,而使用移动终端时对搜寻结果的处理多以截屏、转发为主,这是因为截屏、转发、复制、粘贴等操作实现的便捷程度不同。此外,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屏幕小,在翻看搜寻结果时,大学生的耐心程度与翻看的数量成反比,因此对搜寻结果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要求更高。
(3)与传统互联网环境相同,使用移动终端时,大学生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也涵盖了搜索、浏览、偶遇和跟踪等四种行为。一方面,当有明确的健康信息需求时,大学生用户经常会通过有目的的搜索如利用搜索引擎、在线交互、论坛、医疗服务App来捕获相关信息满足其特定的需求,如在线预约医生、预约挂号、病情诊断等;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移动网络使用便捷,大学生用户在随意浏览网页或社交媒体信息时,有时会对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呈现或推送的健康信息感兴趣,产生健康信息的“偶遇”行为。
(4)对健康类App、专业医疗网站或其他健康信息源的持续关注和使用意愿不强。这是因为大学生对健康信息的持续需求度较低,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通常的使用模式都是需要时才关注和使用,具有使用的一次性、短期性特点。除非是医学专业学生或身边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患或对健身等某一方面特别有兴趣,大学生很少长期跟踪某一特定的健康类App、健康网站或健康信息源,持续搜寻和使用的意愿不强。
(5)健康信息筛选的有限理性。无论是传统环境还是移动终端环境下,健康信息的数量都呈指数型增长,其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加之大学生自身健康知识不完备,在面临众多的健康信息源时,大学生犹豫不决、重复选择、甚至放弃选择的非理性行为时常发生。
(6)移动设备、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可用性、易用性和健康信息质量是影响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因素。
此外,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大学生希望未来健康信息服务提供者能够面向移动设备,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如,私人医生服务、在线大众健康知识培训课程、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服务等。针对本调查,我们认为,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改善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搜寻健康信息的体验。一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另一方面,移动终端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商应根据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开发符合大学生搜寻习惯、满足大学生搜寻内容需求的网站或移动App,提升健康信息的质量,不断改进服务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