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善

2018-07-24文/

北方人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敬之长存养性

文/ 佚 名

养生,古时贤者常称为“养性”,所养何“性”?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指出:“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可见,养性主要是以“善”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而“善”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层面,即《国语》所谓“善,德之建也”。一个人性善好施,以奉献为荣,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感激之情,从而自身获得内心的舒畅和幸福的感觉,缓解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有利于维持脏腑阴阳的协调与平衡,维护其身心健康。行善还能直接给人带来快乐,因为善行是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行善可以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所以明代大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惟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

为善,首先要存善念。善念发于“仁心”,发于恻隐之心。“仁”者,孔子及孟子均总结为“爱人”。儒家的“仁”即指人的爱心,或完美的道德修养。孟子尚指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重视道德修养,长存仁爱之心,则做事能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对他人的苦恼或困顿感同身受,愿意为之付出,此即为“善”。或有人言,在现代社会,这样会不会很吃亏呢?实则不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长存善念的人,行事磊落,心胸宽广,负面情绪较少,并且,以“善”为特征的个人气质,更加容易融入社会,实现健康的第三层次“社会适应良好”。

为善,落实于行善事。佛家言“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为善,最终还需落在行动上,发善心可得快乐,而为善行,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成语有“日行一善”,其典故可资借鉴,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注意的是,提到“行善”,未必要多么辉煌、多么伟大,大善利天下,小善在身边。只有从小善做起,能意识到并乐于行善,才能谈得到在有能力时实现“大善”,所以三国刘备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日常生活中,垃圾归箱、主动让座、处事谦让、惜老怜贫,等等,都是善行,至于捐资建校,甚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就要量力而为了。

总之,《养生余录》曰“人为阳善,正人报知”,而大养生家孙思邈也说“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可见,为善得快乐,确实可延年啊!

猜你喜欢

敬之长存养性
以墨育德 以墨养性
情之所起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沉浸式打卡新去处 北京公共安全体验馆
日本性侵案女记者告赢安倍好友
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名言积累
生命力之源
『孺子牛』的精神长存
志丹精神 浩然长存——读《刘志丹纪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