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疾行
2018-07-24文/张瑜
文/张 瑜
在中国,无论是对医生还是对病人来说,全科医生都是崭新的角色。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活跃在基层的“赤脚医生”可能是最接近全科医生的角色,他们走街串巷,服务上门,承担着人们理想中“包治百病”的责任。
之后,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经过正规教育或培训的全科医生的需求开始显现。
对疾病的防治,顾名思义分为预防与治疗两个阶段。如果防控得当,便会减轻治疗的压力。这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实际上,全科医学在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之外,更加重视预防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提高居民自身的保健能力,尽可能将疾病控制在未发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科医生当得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称号。
众所周知,2009年的新一轮医改,其核心为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毋庸置疑,分级诊疗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分级诊疗是否能达到理想状态,基层医疗是关键。在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中,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着基层首诊的功能,而全科医生,则是基层医疗的核心力量。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制度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国家开始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步伐。
2010年,国家开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1年至今,国务院及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建设全科医生体系提供了顶层设计;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同时,强调要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科医生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全科医生的体系建设也正在驶入快车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字显示,短短4年时间,中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但要实现《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提出的“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还有50万的缺口要补齐。
这个缺口,正是全科医生发展的最大推力。
随着教育培训的提速和体制机制的日臻完善,全科医生队伍快速壮大,进而真正担负起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基石的重任,必将成为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