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ternet的使用对于西部地区家庭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07-24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变量家庭

纪 倩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阳 550025)

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1]。互联网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完善的信息以及更多的选择,使得人们更合理运用信息达到效用最大。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和提供商务服务的平台,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来有效的进行沟通、工作并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收益。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人们劳动效率提高,工作技能也得到提升,经济收益增长。因此,互联网的使用对收入的增加有一定的贡献。

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地区较为落后,而建制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休闲方式。在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建制镇地区,互联网的使用是否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互联网的使用又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本文将就此进行探究。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此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卜茂亮、罗华江和周耿(2011)年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研究了互联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在控制变量后,互联网的使用能够带来约60%的额外收入,其中农村地区约78%,非农村地区约为38%[2]。王敏、王琴梅、张家平和惠宁(2016年)使用了2003—2014年的升级面板数据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了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结合数据发现,互联网的普及对电力消费具有正向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3]。上海交通大学的周东(2016)也对互联网对农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全国性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在农村地区对居民生活有显著的影响,互联网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村居民就业,使得农民收入来源更为广泛,从而提升了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了农村的发展[4]。

目前看来,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关于互联网的使用如何影响居民收入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的今天,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究竟有多大呢?随着城镇化这一概念逐渐被推广到各个乡镇,互联网的使用对城镇化居民的收入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二、数据来源、变量解释及其描述性统计

1.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西部民族研究中心在2015年开展的“中国西部地区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活动。该调查由设计团队自主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土地征用与拆迁、经济情况、文娱生活与思想观念状况六个部分。调研活动一共涵盖四川、重庆、贵州、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甘肃、广西、云南、西藏及湖南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收集家庭问卷1 237份,3 978位个人数据信息。在本文中,经过数据处理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 036个。

2.对于被解释变量收入(Family income),我们直接采用了样本中关于年收入的数据,在数据中直接询问了受访者家庭一年的年收入。在数据处理时,我们还采用了对数形式log(Faminc),来直接研究对收入百分比变化的影响。

3.对于解释变量互联网(Internet),在此为虚拟变量,表示受访者家庭是否使用了互联网。其中,1表示接入了互联网,0表示家庭没有使用互联网。

本文还采用了家庭平均教育程度、家庭平均年龄、家庭劳动适龄人口比例、等作为控制变量,以减少模型的设定误差。

样本中,有34.34%的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而样本中,家庭收入的均值为35 805.68,根据是否接入了互联网的家庭来看,其中使用了互联网的家庭收入明显高于没有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对于家庭收入,样本中家庭收入的均值为35 805.68万元。其中,最大值为450 000元,最小值为0元。

三、主要模型设定

1.模型设定。本文的模型设定基于Kruguer的回归模型,通过建立一个含有虚拟变量的横截面模型来回归互联网对收入的影响。根据以上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我们将模型(1)设定如下:

为了从相对程度上来探究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收入的百分比影响,我们同样对被解释变量使用了对数(log)的形式进行了回归分析,更精确地描述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将模型(2)设定如下:

其中,Y为家庭收入,X1表示家里是否接入了互联网,其他X分别表示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平均年龄、家庭平均年龄的平方项、家庭劳动适龄人口比率。β0表示模型的截距项,u表示误差项。

2.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估计)。考虑到OLS估计可能存在着遗漏变量偏误—能力的遗漏,以及家庭是否接入互联网与家庭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家庭中互联网的接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而我们考虑到采用同镇互联网接入率来作为工具变量来进行估计,其主要原因如下:若同镇有着较高的互联网接入率,则家庭中有着更大的可能会接入互联网。同镇的互联网接入率与一个家庭的家庭收入无关,而能力与同镇的互联网接入率无关,回归结果(见下表)。

2SLS回归结果

由上表可知,考虑到内生性和遗漏变量偏误,使用工具变量,我们可以得出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收入有着正向相关的影响。在没有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接入了互联网的家庭相比那些没有接入互联网的家庭的收入高133.3%。而在控制其他家庭特征之后,接入互联网依然能够带来126.2%的额外收入。这也与我们的预期相同,使用互联网,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以及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一些人力资本上的提升,使得家庭有着更高的收入。

我们的结果证实,互联网的使用确实会使收入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使用互联网的家庭年收入比没有使用互联网家庭的年收入高。其可能的原因如下:

首先,互联网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招聘信息,减小了求职者对雇主的信息不对称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减小了求职者对雇主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选择到相对收入更多的工作。

其次,在工作中掌握并熟练使用互联网,需要居民提高自学能力和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从而提升了工作收入。

再次,在同样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情况下,互联网的使用可能带来全要素的增加,在工作中起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结语

在互联网逐步开始走入家家户户的年代,本文采用OLS回归模型以及2SLS回归模型并结合了中国西部建制镇调查数据来验证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收入的正向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互联网的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本文可能存在以下不足。

本文采用了横截面数据,没有考虑到全部的个人异质性。由于调查的数据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考虑会对收入造成影响的因素,使得回归结果尽可能精确。如果采用横截面数据,将会使得我们的结果更精确,这也是我们未来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由于我们的数据只涉及到中国西部地区的数据,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互联网的使用有助于收入的提升得到了明显表现。而在发达地区,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范围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能高估了互联网的使用对收入的影响。

尽管如此,但我们的结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建设性贡献。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居民的物质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收入是保障这些提升的基本来源。而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当以此作为依据对提升居民收入提供一定政策,来保障建制镇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变量家庭
“十三五”渔民家庭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家庭“煮”夫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