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周金文中的“美善”义形容词
——兼论先秦汉语中的“美善”义形容词

2018-07-24武振玉韦露选

华夏文化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善战国策传世

武振玉 韦露选

【内容提要】两周金文中有吉、休、霝、元、好、鲁、善、淑、嘉、懿、穆、旨、臧、良、省、义、令、畜18个“美善”义形容词,传世先秦文献中有吉、休、元、好、善、淑、嘉、懿、穆、旨、臧、良、义、令、美、徽、畜、艳、丽、佳、姝、都、姣、美丽、壮丽、佳丽26个该类形容词。两相比较可见,多数此类形容词(15个)同时见于两周金文和传世先秦文献中,据此可以看出该类形容词的稳定性。通过详细比较,可以得出两周金文和传世先秦文献中的“美善”义形容词的共同点:一是句法功能基本相同,都有充当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状语和构成独词句的用法;二是皆以充当定语为主,其次是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充当状语和构成独词句均是少数词且用例有限。主要不同点:一是金文中该类形容词充当谓语和谓语中心词的比例不高,而传世先秦文献中相应用法比例明显增加;二是金文中该类形容词充当定语时以修饰抽象名词为主(比例较高),而传世先秦文献中该类形容词修饰指物名词和指人名词的比例明显增多;三是传世先秦文献中该类形容词能修饰的名词范围更为广泛,构成的组合形式较为丰富,与金文较为程式化的组合形式明显不同;四是传世先秦文献中该类形容词有修饰时间词语的用法,而金文没有同类用法。将两周金文中的“美善”义形容词与传世先秦文献中的该类形容词比较参照,一方面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示先秦汉语中该类形容词的共时分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该类形容词的历时发展。

一.两周金文中的“美善”义形容词

两周金文因其铭功纪事的内容特点,其中的“美善”义形容词相对集中,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依据句法功能,此类形容词可归为如下诸类。

(一)充当定语

(1)修饰抽象名词:

休、霝(灵)、鲁、懿、元、义、嘉七词,其例如:1.山敢对扬天子

命,用乍(作)朕皇考叔硕父尊鼎。(5·2825膳夫山鼎,西晚)2.用祈匄眉寿绰绾永命,弥厥生,

冬(终)。(8·4198蔡姞簋,西晚)3.何拜稽首,对扬天子

命,用乍(作)宝簋,何其万年子子孙孙其永宝用。(8·4202何簋,西晚)4.余小子肇帅井(型)朕皇且(祖)考

德。(1·82单伯昊生钟,西晚)5.曆肈对

德,考(孝)友隹(唯)井(型)。(5·2614曆方鼎,西早)

7.尔其跻受御,齐侯拜嘉命。……洹子孟姜用乞

命,用祈眉寿。(15·9729洹子孟姜壶,春秋)

上述七词,出现频次依次为休、霝、鲁、懿、元、义、嘉,除“休”外,其余各词出现频次均不高。从被修饰的中心语看,绝大多数为表示“命令”义的抽象名词“命”(有休命、鲁命、霝命、嘉命,其中1例“命”是“天命”义),其次为“霝”(霝终),再次为“德”(懿德、元德),其他抽象名词很少见(懿釐、霝颂、义政)。

(2)修饰指物名词:

吉、元、旨、好、霝、良、省七词,其例如:1.唯曾白(伯)宫父穆乃用

金自乍(作)宝尊鬲。(3·699曾伯宫父穆鬲,西晚)2.用其良金,自乍(作)其

戈。(17·11400嚣仲之子伯囗戈,春早)3.殳季良父乍(作)囗姒尊壶,用实

酒,用亯(享)孝兄弟婚顜(媾)者(诸)老。(15·9713殳季良父壶,西晚)

5.奠(郑)井叔乍(作)

钟,用妥(绥)宾。(1·21-22郑井叔钟,西晚)6.王才(在)成周,格白(伯)取

马乘于倗生,厥贾卅田,则析。(8·4262倗生簋,西中)

(3)修饰指人名词:

鲁、淑、嘉、吉、穆、元、好、畜8词。其例如:

3.闌闌龢鐘,用匽(宴)台(以)喜,用樂

賓父兄及我倗友。(1·261王孫遺者鐘,春晚)

5.用乍(作)朕

考後中(仲)尊壺。(15·9725伯克壺,西晚)

此类形容词出现频次均不高(鲁、淑、嘉、吉穆

元、好、畜),所修饰的指人名词以“文祖、文祖皇考、考、父、昭王、穆王、辟”为主,也有“妻、子、孙、嘉宾、人、士、朋友”。据上,修饰抽象名词的有“休、鲁、懿、霝、嘉、元、义”七词,修饰指物名词的有“吉、元、旨、好、良、省、霝”七词,修饰指人名词的有“鲁、淑、嘉、吉、穆

元、好、畜”八词。其中,修饰抽象名词为最主要的用法,所居比例明显高于后两类,这与金文的内容特点有密切关系。就出现频次看,“吉”最多见(未具体统计),其次是“休、霝、元(10次以上)、鲁”,其余各词均未超过10次(懿、好、嘉、穆

旨、义、淑、良、省、畜)。就具体用法而言,“元”有修饰三种成分的用法,“吉、霝、鲁、嘉”有修饰两种成分的用法,其余各词只有修饰一种成分的用法。就具体组合而言,周金文中的此类形容词表现出很明显的程式化特点,如“休”基本构成“休命”组合,“鲁”基本构成“鲁命”组合,“懿”基本构成“懿德”组合,“霝”基本构成“霝终”组合,“吉”基本是“吉金”组合,“嘉”只有“嘉命”和“嘉宾”组合。形式上偶尔可见同义连用形式,如鲁休、休善、淑穆等

(二)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

有淑、善、好、臧、休、嘉、吉、懿、穆、良、旨、省12词,其例如:

1.用为龢钟纠堵。……孔

且硕,乃龢且鸣。(子犯编钟,春秋后期,《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第一册16页10-17)

5.女(汝)休,弗以我车圅(陷)于囏(艰)。(8·4328不其簋盖,西晚)

7.白(伯)大師小子白(伯)公父乍(作)簠,擇之金,隹(唯)鐈隹(唯)盧,其金孔

。(9·4628伯公父簠,西晚)

9.余毕恭威(畏)忌,淑

不彖(惰)于厥身。(1·245邾公华钟,春晚)10.铸其游钟,台泺其大酉(酋),聖智恭

,其受此眉寿。(1·172-180郘叔之仲子平钟,春晚)

上述各词中只有“臧、善”没有充当定语的用法,其中“臧”只有充当谓语中心词的用法,“善”还有充当状语的用法,但不是主要用法。与此类形容词充当定语的用法相比,其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用例明显较少(共42例)。

(三)充当状语

有霝、善、嘉、休、令5词,其例如:

1.颂其万年眉寿无疆,畯臣天子,

冬(终)。(8·4332-4339颂簋,西晚)

3.用孝用亯(享),既龢無測,父母

寺(持),多用旨食。(5·2750上曾大子鼎,春早)

除“令”外,其余四词还有充当其他句子成分的用法。

(四)构成独词句

仅“休”一词,其例如:

3.王曰:

!匡拜手稽首,对扬天子不(丕)显休。(10·5423匡卣,西中)4.余肇事(使)女(汝),

!不逆,又(有)成事,多禽(擒)。(5·2835多友鼎,西晚)5.雩禹以武公徒驭至于噩(鄂),敦伐噩(鄂),

!获厥君驭方。(5·2833禹鼎,西晚)

二、先秦汉语中的“美善”义形容词

传世先秦文献中的“美善”义形容词,依据句法功能可归为如下诸类。

(一)充当定语

(1)修饰抽象名词:

休、懿、嘉、淑、令、穆、元、吉、良、好、美、徽、义13词。其例如:1.于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

命于成汤。(《尚书·多方》)2.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

德。(《孟子·告子上》)3.莫非

绩,克厌帝心。……唯能厘举

义……谓其能以

祉殷富生物也……唯有

功,以命姓受祀。(《国语·周语下》)4.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问如皋陶,在泮献囚。(《诗经·鲁颂·泮水》)5.天罚不极,庶民罔有

政在于天下。(《尚书·吕刑》)6.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

行矣。

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7.兹亦惟天若

德,永不忘在王家。(《尚书·酒诰》)8.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

禄,我安得吉焉?(《左传·哀公九年》)9.故有

法而乱者,有之矣。(《荀子·王制》)10.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

音。(《诗经·桧风·匪风》)11.无国而不有

俗,无国而不有恶俗。(《荀子·王霸》)12.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

音,则百斯男。(《诗经·大雅·思齐》)13.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

问,有虞殷自天。(《诗经·大雅·文王》)

上述各词的出现频次均不高,其中“令、美、嘉”三词略多见。从所修饰的抽象名词看,“懿”和“元”只修饰“德”,“淑”只有“淑问”组合,“穆”只有“穆行”组合,“休”只修饰“命”和“德”,“好”有“好歌、好音、好言”组合,“徽”只有“徽猷、徽音”组合,“义”有“义类、义问、义民、义德”组合,“良”有“良心、良道、良法、良令”组合,“吉”有“吉禄、吉事、吉梦、吉言、吉德”组合,“嘉”有“嘉德、嘉命、嘉绩、嘉义、嘉祉、嘉功、嘉礼”组合,“令”有“令德、令名、令问(令闻)、令色、令仪、令望、令政”组合(其中“令德、令名、令闻”略多见),“美”有“美名、美意、美德、美俗、美言”组合(其中“美名”较多见)。

(2)修饰指物名词:

嘉、淑、元、旨、吉、良、好、美8词,其例如:1.某氏来妇,敢奠

菜于皇舅某子。(《仪礼·士昏礼》)2.王锡韩侯:

旂绥章,簟茀错衡。(《诗经·大雅·韩奕》)3.令月吉日,始加

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仪礼·士昏礼》)4.

酒既清,嘉荐亶时。……

酒既湑,嘉荐伊脯。(《仪礼·士冠礼》)5.

蠲为饎,是用孝享。(《诗经·小雅·天保》)6.是

罟也,为我得法。(《国语·鲁语上》)7.庶民惟星,星有

风,星有

雨。(《尚书·洪范》)8.睹一蝉,方得

荫而忘其身。(《庄子·外篇·山木》)

从组合功能看,“淑”(淑旂)、“元”(元服)、“吉”(吉蠲)、“好”(好风、好雨)组合形式最少,其次是“旨”,有“旨蓄、旨苕、旨酒、旨鷊”组合(“旨酒”居多);而“美、良、嘉”三词则组合形式丰富,“美”有美玉(见于《论语》)、美食(见于《墨子》《荀子》)、美服、美荫(见于《庄子》)、美珥(见于《荀子》《战国策》)、美羮(见于《荀子》)、美物、美鬓、美金(见于《国语》)等组合;“嘉”有嘉鱼、嘉肴、嘉卉、嘉种、嘉肴餚(见于《诗经》),嘉谷(见于《尚书》《墨子》《左传》《国语》),嘉荐、嘉爵、嘉菜(见于《仪礼》),嘉栗(见于《左传》),柔嘉材、嘉生、嘉味(见于《国语》);嘉树、柔嘉之事、嘉气(见于《吕氏春秋》)等组合;“良”有良马(见于《诗经》《墨子》《荀子》《韩非子》《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等),良弓(见于《墨子》《荀子》《吕氏春秋》等),良剑(见于《荀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良药(见于《韩非子》《吕氏春秋》),良玉、良宝、良书(见于《墨子》),良金、良罟(见于《国语》),良田、良犬(见于《韩非子》),良车、良狗(见于《吕氏春秋》),良耜(见于《诗经》),良席(见于《仪礼》),良材(见于《荀子》)等组合。各词中,“良、嘉、旨”主要用于修饰指物名词,其中“良”的组合形式最多,“嘉”次之,而“旨”的组合形式比较有限;三词所修饰的指物名词也明显有别,“良”主要修饰器物类及动物类名词,“嘉”和“旨”主要修饰食物类名词(“旨”最多“旨酒”组合)。其余各词则特点不明显。

(3)修饰指人名词:

懿、嘉、淑、令、元、吉、良、好、美、畜、艳、姝、都、美丽、佳丽15词,其例如:1.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

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2.受王

师,监于兹祥刑。(《尚书·吕刑》)3.

人君子,怀允不忘……

人君子,其德不回……

人君子,其德不犹。(《诗经·小雅·鼓钟》)4.而至于有畿田,以属诸侯,至于今为

君。桓、文皆然,君不度忧于二

君,而欲自逸也,无乃不可乎?(《国语·楚语上》)5.抑人之有

君,将禀命焉。……故求

君而访焉。(《国语·晋语七》)6.其惟

士,用励相我国家。(《尚书·立政》)7.卖仆妾售乎闾巷者,

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

妇也。……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

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战国策·秦策一》)8.因以文绣千匹,

女百人,遗义渠君。(《战国策·秦策二》)9.彼

淑姬,可与晤歌……彼

淑姬,可与晤语……彼

淑姬,可与晤言。(《诗经·陈风·东门之池》)10.其诗曰“畜君何尤?”

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12.彼

者子,在我室兮。……东方之月兮,彼

者子,在我闼兮。(《诗经·齐风·东方之日》)13.彼

人士,狐裘黄黄。……彼

人士,臺笠缁撮。……彼

人士,充耳琇实。……彼

人士,垂带而厉。(《诗经·小雅·都人士》)14.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

者也。(《战国策·齐策一》)15.臣闻赵,天下善为音,

佳丽

人之所出也。今者,臣来至境,入都邑,观人民谣俗,容貌颜色,殊无

佳丽

好美者。(战国策·中山策)

上述各词中,“良”的组合能力最强,有良士(见于《诗经》《诗经》《墨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良臣(见于《孟子》《墨子》《左传》《国语》《战国策》《韩非子》)、良人(见于《诗经》《庄子》《国语》《吕氏春秋》)、良才(材)(见于《左传》《国语》《墨子》)、良宰(见于《墨子》《吕氏春秋》)、良工(见于《墨子》《荀子》《韩非子》)、良大夫(见于《左传》《韩非子》)、良医(见于《墨子》《左传》《战国策》《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良农(见于《荀子》《吕氏春秋》)、良媒、良朋、良翰(见于《诗经》)、良儒(见于《墨子》)、良君、良史(见于《左传》)、良商、良妇、良仆妾(见于《战国策》)、良友、良贾、良有司(见于《荀子》)、良庖(见于《庄子》)、良民(见于《韩非子》)等。其次是“美”,有美人(见于《诗经》《墨子》《战国策》《荀子》)、美女(见于《墨子》《国语》《战国策》《荀子》)、美孟姜、美孟弋、美孟庸、有美一人、美目(见于《诗经》)、美妾、美色(见于《荀子》)、美男(见于《战国策》)等。其余各词组合形式比较有限,如“令”有令兄弟、不令兄弟、令妻(见于《诗经》)、不令之臣(见于《国语》《战国策》)、令君(见于《国语》)、不令民(见于《吕氏春秋》)等;“好”有好人、好逑、好仇、好友(见于《诗经》)、好女(见于《战国策》);“嘉”有嘉宾、嘉师、嘉客(见于《诗经》)、嘉耦(见于《左传》);“吉”有吉人(见于《诗经》《尚书》《荀子》《左传》)、吉士(见于《诗经》《尚书》);“淑”有淑女、淑人、淑姬(见于《诗经》);“元”有元君、元后、元身(见于《国语》);“佳丽”有佳丽人、佳丽好美者(见于《战国策》);其余各词则只有一种组合形式,如懿亲(见于《左传》)、畜君(见于《孟子》)、艳妻(见于《诗经》)、姝者(《诗经》5见)、都人士(《诗经》4见)、美丽者(见于《战国策》)。

(4)修饰时间名词:

只有令、元、吉、良4词,其例如:1.

月吉日,昭告尔字。……吉月

辰,乃申尔服。(《仪礼·士昏礼》)2.是月也,天子乃以

日祈谷于上帝。乃择

辰,天子亲载耒耜。(《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3.

月,必朝服而朝。(《论语·乡党》)4.

月也,就盈数焉。(《左传·襄公三年?》)

先秦文献中,“美善”义形容词修饰时间和处所名词的非常有限。

(二)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

有休、懿、嘉、淑、令、臧、穆、元、旨、吉、良、好、美、艳、丽、姝、都、姣、美丽、壮丽20词,其例如:

1.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诗经·豳风·破斧》)

2.徽柔

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尚书·无逸》)3.爰字孔

,髦士攸宜。(《仪礼·士冠礼》)4.既克淮夷,孔

不逆。(《诗经·鲁颂·泮水》)5.烨烨震电,不宁不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6.乡是者

,倍是者亡。乡是如不臧,倍是如不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荀子·儒效》)7.吉甫作诵,

如清风。(《诗经·大雅·烝民》)8.柔远能迩,惇德允

,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尚书·尧典》)9.尔酒既

,尔肴既嘉……尔酒既

,尔肴既时……尔酒既

,尔肴既阜。(《诗经·小雅·頍弁》)10.彰厥有常,

哉!(《尚书·皋陶谟》)11.狗不以善吠为

,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12.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

,以赠申伯。(《诗经·大雅·崧高》)13.食饮不

,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

,身体从容丑羸不足观也。(《墨子·非乐上》)14.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

。(《左传·桓公元年》)15.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曰:公姣且

。(《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16.静女其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17.彼美孟姜,洵美且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18.寡人有女少且

,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19.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

美丽

姚冶。(《荀子·非相第五》)20.所谓光者,官爵尊贵,衣裘

壮丽

也(《韩非子·解老》)

从句法功能看,以充当谓语为主要句法功能的主要是“美”,该词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非常常见。其他各词则用例有限。

(三)充当状语:只有穆、良、好3词,且用例很少,如:

1.二公曰:我其为王

卜。……其勿

卜。(《尚书·金縢》)2.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

图?(《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3.夫固谓君训众而

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左传·桓公十三年》)

(四)构成独词句,仅“美、善”二词,其例如:

1.

哉!昔吾逮事庄主。……

哉!惜也,吾老矣!(《国语·晋语九》)2.随武子曰:“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左传·宣公十二年》)3.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

矣。”(《战国策·燕策一》)

比较两周金文和传世先秦文献中的“美善”义形容词,可以看出二者的下述同异情况:

第一,从词目数量看,两周金文中共有吉(很多)、休、霝、元(10例以上)、好、鲁、善、淑、嘉、懿、穆

旨、臧、良、省义、令、畜十八个“美善”义形容词。传世先秦文献中计有吉、休、元、好、善、淑、嘉、懿、穆、旨、臧、良、义、令、美、徽、畜、艳、丽、佳、姝、都、姣、美丽、壮丽、佳丽二十六个该类形容词。两相比较可见,多数此类形容词(15个)同时见于两周金文和传世先秦文献中,可以看出该类形容词相对比较稳定;不同的是见于周金文的“霝、鲁、省”三词,在传世先秦文献中已不用为形容词(多为名词),同时传世文献中多出了“美、徽、艳、丽、佳、姝、都、姣、美丽、壮丽、佳丽”等词,但其中除了“美”出现频次高且用法丰富外,其余各词的出现频次均很有限。

第二,从句法功能看,二者的相同点有:(1)句法功能基本相同,都有充当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状语和构成独词句的用法;(2)皆以充当定语为主,其次是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充当状语和构成独词句均是少数词且用例有限。不同点有:(1)传世先秦文献中该类形容词有修饰时间词语的用法,而两周金文没有同类用法;(2)充当定语时,金文以修饰抽象名词为主(所占比例较高),传世文献则以修饰指物和指人名词为主;(3)修饰抽象名词时,金文集中于“命”,其次是“德”,传世文献则范围更广(除了“德”,还有义、礼、道、行、法、仪、望、名、意、音、言、问、色、心、歌、猷、政、俗、事、绩、祉、功、禄、梦等);(4)修饰指物名词时,周金文主要是“吉金”组合,传世先秦文献则组合形式更为广泛些,其中“良”的组合形式最多(主要修饰器物类及动物类名词),“嘉”和“旨”次之(二词均主要修饰食物类名词);(5)修饰指人名词时,金文主要修饰亲属称谓名词(且用例有限),传世先秦文献则广泛很多,其中“良”的组合能力最强且出现频次较高,其次是“美”,所修饰的指人名词范围亦较广;(6)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金文共有42例,所占比例不高,传世先秦文献中则比例明显增多,其中最明显的是“美”,充当谓语的比例很高,是此类句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综上可见,两周金文和传世先秦文献中的“美善”义形容词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将二者加以比较参照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现先秦汉语中该类形容词的分布情况,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该类形容词的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美善战国策传世
豆腐是怎么来的?
高枕无忧
苦瓜
一刀传世 无处不充值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体验高科技?美善品举行“美食嘉年华”
花嫁良缘
美善同源与生命存在的实践指向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战国策》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郑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