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日常课的现状及教学建议

2018-07-23文利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中

摘 要:如今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处于两极分化:华丽的公开课和淡漠的日常课。多数高中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鉴赏课,视音乐课如鸡肋。面对如此情形,音乐教师如何能够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高中学生特点,上出让其有所期待的音乐鉴赏日常课,是值得所有高中音乐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日常课

1 高中音乐鉴赏日常课现状

众多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师主要面对的是两种课堂:一种是公开课:精心策划,众师齐力,师生配合,多次演练,课堂华丽浮夸。另一种是日常课:教师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机。其实两种音乐鉴赏课模式学生均不喜欢,何谈达到教学目标。前者学生配合老师表演出虚假的狂欢,后者课堂呈现出真实的淡漠。

高中音乐鉴赏课虽是必修学科,但因学生文化课的升学压力,学校都只在高一开设此课程,甚至有的学校会两周安排一次,所以本来就喜欢音乐的学生就更加期待和珍惜每一次的音樂鉴赏课。如若课堂再充满了虚假和淡漠,那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真的是《空空如也》了。

笔者任教高中音乐鉴赏日常课已十多年,记得下课时,很多同学经常会问:“老师,我们下节音乐课上什么内容?”“你想学到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己见且恋恋不舍。每次与学生这样的交流都会刺激笔者去思考:下节课该如何去准备才会不辜负每一位学生的期待,不留遗憾。在此,笔者依据平日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2 高中音乐鉴赏日常课的几点建议

2.1 熟知高中音乐鉴赏课和高中学生的特点

高中音乐鉴赏课在课标指导下,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在聆听的基础上侧重于讨论、交流;强调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鉴赏、表现和创造;高中阶段作品范围广、程度深、水平高。如今的高中生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创造能力;自我意识强。教师应熟知高中课程和学生以上特点,头脑清晰,认真分析且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日常课教学方案。

2.2 名人名言进课堂

高中生活中处处弥漫应试硝烟,若在音乐课中适时加入名人名言,既可让学生呼吸到英雄的气息,获得心灵支撑;又可点燃学生青春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

在古典音乐这节课中,笔者讲述了爱因斯坦的故事。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常被人提及,其实他也是位艺术家,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他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时,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他、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其实音乐和科学之间是相通的,它们都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作为支撑,音乐不能帮助科学家解开题目,但却能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达到另一种精神境界,继而有助于我们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笔者认为讲述这样一个名人故事足可引发学生思考,致其全身心投入到古典音乐的学习中。

另外还可播放一些励志视频,如美国励志演讲短片《梦想》《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的《寒门贵子》。音乐名人名言(贝多芬、肖邦、郎朗、李云迪等)当必不可少,德彪西曾讲过:“唯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音乐鉴赏课中加入此等信息点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还能提升其思想品位和精神境界。

2.3 流行音乐进课堂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对多数高中生来讲,他们热爱音乐,但却不爱上音乐鉴赏课。面对此情形,教师可从学生热爱的音乐作品着手策划课堂,由喜欢的音乐过渡到教材,这其中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工作:了解学生关注点、知晓当下前沿音乐信息、熟悉教材重难点,收集资料对比贯通。教师对待日常课若能如此精心准备,相信完全可在学生的期待和热爱中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国之瑰宝——京剧》这一课时,笔者精心选择了MIC男团的《霍元甲》,作品来自真人秀节目《国色天香》。这个版本被笔者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欣赏曲目,整个视频从各个角度把主课题京剧基础知识点都涵盖了,也和流行音乐元素做到了完美结合,如唱腔、板式、伴奏、行当等,同时讲到了京剧人物胡文阁。教师只需对视频中的知识点做出放射性的讲解,就足以让学生在流行音乐中学到京剧知识。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假若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至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

2.4 日常生活进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此说法切中忽视手脑结合的教学弊端。在如今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中,虽专门设计了体验、比较、探究和合作,但很多学生不愿参与,如若课堂实践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则会提高关注度且乐意手脑并用参与进来。

《音乐与影视》这一节课尾声部分,笔者首先在课前拍摄了学生的校园真实生活和学习中的视频,做好剪辑,在课件中加入剪辑好的各种风格音乐片断。课堂中请学生担任导演的角色,为以自己为主题的视频配乐并讲出理由,或加入自己的创新见解。在这一活动环节中,学生置身于视频中兴趣盎然。所以,教师可花些心思多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信息进行“音乐化”,为其提供多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新机会。增加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活动的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正所谓实践才能出真知。

总之,教师如想让自己的音乐鉴赏日常课出彩且受欢迎,则万不能按部就班教授,学生循规蹈矩接受,久之学生对此类课堂就会产生严重的厌倦情绪。所以高中音乐教师课下在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之余,更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面;同时要具备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做足做好课前工作,知书本所知、懂学生所懂,在书本和学生之间架起坚固的音乐桥梁。

参考文献:

[1] 穆塞尔,格连.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文利(1978—),女,江苏铜山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高中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