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音乐教育

2018-07-23张婷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美育

张婷

摘 要:音乐教育是教育学领域内正在形成和兴起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研究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种分支学科的总称。其性质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音乐美学等等。本文主要是在说明音乐教育中所体现音乐美学的一些思想。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美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分支学科,音乐教育所有的研究成果最终都要归结到美育的范畴之中。美育,即审美或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的品质,最终形成性格定势的一种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个人的知,情,意,使受教育者真正体会到音乐中的美。

1 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音乐教育

1.1 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

1.1.1 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代表人物之一:孔子。在其《论语》中,许多方面论及音乐美学思想。首先,他提出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且“善”重于“美”,他及其推崇《韶》乐。我们之前也学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于斯也。可见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功能。其次,孔子“崇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他的这种音乐美学思想提倡反映了音乐教育的“雅乐”功能。再次,他认为“思无邪”,音乐情绪无论是快乐或是悲伤都是要有节制的,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音乐美学思想体现了音乐的教育目的是人人都可以学习,掌握音乐的本身。最后,他的思想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推行“礼乐治国”,将音乐的教化作用作为唯一的功能加以提倡,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维护统治者的权力。

(2)代表人物之二:孟子。他认为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有共同的美感。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乐之情;他倡导“与民同乐”的思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政和,才能“王天下”。

(3)代表人物之三:荀子。他在音乐上主张以礼的要求规范音乐的教化作用,他认为“性恶论”,人生下来本性是恶的,必须经过后天的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首先,音乐表现形式是“审一定和”,是用来表现人的喜悦之情等人性的种种变化。其次,他反对墨子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主张礼乐相成,使人由恶向善,社会变乱为治。再次,他提出“中和”音乐审美观,以礼为本。最后,他的音乐美學思想强调人的审美差别,主张“以道治欲”,显示音乐的教化功能,使人心向善。而他所作有《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思想专著。

1.1.2 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1)代表人物之一:老子。他提倡“无知无欲”,反对一切欲望;反对“五音”,他认为“五音”是有声之乐,是人创造的,是有害的;他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认为音乐是无声的,反映出道的本质,是至善至美的。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实际上体现在教化的功能上。

(2)代表人物之二:庄子。首先,他批判儒家礼乐思想,主张“法天贵真,不拘于俗”,以自然,自由为美,认为礼乐束缚人的本性,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其次,推崇自然之乐。他提出了“人籁,地籁,天籁”,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最后,他倡导适性之乐,提出音乐应顺应其自然,合乎人本性,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琴学”思想影响极大。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1.2 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阮籍,嵇康。

(1)阮籍是三国时期的音乐家,属于“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代表琴曲作品有《酒狂》,代表论著《乐论》。在《乐论》这一著作中,他提出“平和恬淡”的音乐美学标准,对后期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所著的《声无哀乐论》,深入的研究了音乐美学的各个范畴,是我国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论著,体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他的著作内容采取问答的形式,通过二个人物展开辩论,他认为音乐与万物一样是自然的,与人的情感无关,音乐本身不能表达情感,却能以音响刺激人,使人产生反应。即“声之与物,明为二物”,其实质是要坚持音乐的艺术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性。

2 国外音乐教育思想中的音乐美学

主要以“七艺”为例。“七艺”是中世纪意大利理论家波伊提乌完善的一种欧洲音乐教育理论,其中包括前三艺为语法,修辞,逻辑;后四艺为天文,几何,算数,音乐。

“七艺”主要表现出西欧国家以理性教育为其培养教育的性质特点,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授课的内容上看,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完善,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才能。

由于西方一直秉承以理性教育为其目的的培养方式,是由于其历史背景所形成的。它所体现的音乐美学思想,从根本上强调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亲自参与,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最终形成概念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用理性思维,实际行动去研究,思考问题,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也正是现代音乐教育所推崇和提倡的。

参考文献:

[1] 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 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 夏滟洲.中国音乐简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5] 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6] 王雪平.从美学的角度看民间音乐的传承问题[J].黄河之声,2018(16):41-42.

[7]王艺青.《西方音乐美学史稿》述评[J].黄河之声,2018(15):142-143.

[8] 程曦佳.浅谈音乐美学研究基本方法[J].明日风尚,2018(18):193.

[9] 李宜璇.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J].黄河之声,2018(12):26-27.

[10] 阮洁.试论我国音乐美学发展方向[J].北方音乐,2018,38(14):39.

[11] 杜小敏,刘亚男.浅析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黄河之声,2018(10):60.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