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研究

2018-07-23任晓凡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摘 要:舞蹈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科学的舞蹈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夠塑造学生的审美理念。基于此,本文从高校舞蹈教学入手,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究舞蹈在发展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对如何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实践;艺术素质教育

0 引言

在高校艺术生活不断丰富的情况下,舞蹈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各种艺术活动的推动下,培养舞蹈团队,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高校的舞蹈教学实际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显著,如教学的专业性不强,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使得学生的舞蹈学习难以形成良好的审美效果;教学方法单一,机械的舞蹈训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团队的组织不完善,难以对舞蹈教学形成强有力的推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在艺术素质教育中应重新认识舞蹈教学的实践意义,并从专业舞蹈艺术培养中汲取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1 高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良好审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其在审美层面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进而调动其内心对美的欣赏、理解与向往,并在美学熏陶中理解美的内涵。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能够利用专业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美的理解,如在民族舞教学中,为学生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让学生在空灵、唯美的氛围中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进而提高对舞蹈艺术美感的欣赏与探究能力。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对个人情感的巧妙表达,因此,我们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肢体动作创造出的艺术美感,更能够体会舞蹈背后渗透的身后的人文情感。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训练,让学生体会舞蹈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所承载的情感力量,如在《昭君出塞》的舞剧中,教师结合历史故事渗透人文情感,让学生在模仿感受舞蹈演员动作的同时,体会其中蕴藏的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进而强化对舞蹈的情感体验,提高对舞蹈的欣赏能力。

1.3 有利于平衡学生的身心发展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运动,其在锻炼身体,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舞蹈也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在大学阶段,学生面临着工作、学习的多方面压力,而通过舞蹈训练,学生能够找到一个压力宣泄的出口,在挥汗如雨的训练中,在唯美舒缓的氛围中,学生能够逐渐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在舞蹈的艺术展现中,进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平衡,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4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

在大学校园中,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而舞蹈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活动,在大学校园艺术生活中非常受欢迎。基于此,高校加强舞蹈教育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艺术培养中来,为学校的艺术生活提供更多人才。这样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在校园营造一种崇尚艺术、热爱艺术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参与校园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与志同道合的学生共同开展舞蹈训练,进而在舞蹈艺术方面实现共同进步。

2 如何通过高校舞蹈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

2.1 转变舞蹈教学理念,创新艺术素质教育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避免对专业舞蹈院校的盲目照搬,在实践中体现特色化的教学指导。如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身体条件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符合自身条件的训练目标中逐步提升;此外,还应注重情感渗透的价值,在舞蹈教学中渗透艺术情感,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专业的舞蹈动作,更能够理解其中的人文情感,进而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艺术体验。

2.2 丰富舞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舞蹈教学内容是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依据。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舞蹈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将理论文化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避免在单一的训练中影响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例如在舞蹈文化课程中,教师以民族舞为切入点,为学生介绍了蒙古舞、傣族舞、采茶舞等,并从不同舞蹈的文化起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舞蹈的文化根基;然后在舞蹈训练中渗透文化内容,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深化对舞蹈艺术性的理解。

2.3 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构建开放的教学氛围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前教育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单一示范指导教学对学生的局限,让学生在更加自由的形式中获得艺术指导。例如在傣族孔雀舞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舞蹈片段,让学生在空灵的音乐,柔美的动作中初步了解孔雀舞;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基础动作进行分解,并配合示范指导强化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模仿、训练效果。

2.4 丰富艺术活动形式,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

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激发学生舞蹈训练热情,促进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让学生的舞蹈作品能够在学校师生中得以展示,用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舞蹈学习过程;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引领学生接受高雅的舞蹈文化的熏陶,在实践的过程中拓宽文化视野,启迪艺术思维。

3 结语

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学校、教师应注重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培养,积极调整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式,丰富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提高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进而逐渐提高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瑜芳.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黄河之声,2017(24):70.

[2] 罗轶.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艺术评鉴,2017(07):94-95+105.

[3] 李雯.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戏剧之家,2016(19):188-189.

作者简介:任晓凡(1992—),女,山东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俗舞蹈学与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