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2018-07-23刘英艳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刘英艳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逐渐受到师生关注,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已经成为高职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二者结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首先介绍重视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阐述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学习的根本目标是提升自身能力,使自己的能力能够符合不同职业的要求,这也是高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校语文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各项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衔接并通过语文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1 重视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如果学生只掌握单一技能,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社会对某一岗位多样化的要求,从而无法达到就业的目的。教师改革高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高职语文课程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写作、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写作、阅读、理解能力恰恰是社会中每个岗位都要求就业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学习高职语文课程,学生便能够在正式的工作岗位上显得游刃有余。此外,高职语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阅读和理解语文课文、了解模范人物的事迹,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在无形中产生正向改变,拥有高尚职业操守的学生会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

2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许多师生认为高职语文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高职语文课程与高职专业课程不同,高职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无法在短期内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语文课程内容对社会工作的指导作用也是在无形中体现的。许多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只需要将全部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便能够成为专业化的人才,部分学生也认为只有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放弃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这体现了部分高职学校的师生不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的问题。这部分师生往往认为只有能够立刻发挥作用的技能才是使用的技能,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产生作用的技能是低效的,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观念。

2.2 未与信息化教育相结合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教学的媒介,但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并没有充分挖掘信息化教育媒介的优势,使之为高职语文学习与教学服务。除了师生的主观因素,部分院校还存在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客观事实,这也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在语文课堂中普及信息化教育。

2.3 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的质量,当前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主要体现在未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上。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的内容与当今各行各业职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这种固守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升。

3 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3.1 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只有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提升师生对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高职语文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与各岗位的需求相适应。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思想教育活动,用实例说明在职业能力视角下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激发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丰富活动形式,如在语文课上开展辩论赛,使不同学生在课上进行思想碰撞,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并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职业能力与语文学科学习的关系,最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水平。

3.2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社会各岗位都对就业者的信息化素养有较高要求,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从语文课堂抓起,重视在语文课堂中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学生使用信息设备的能力,学生必定能够在往后的就业过程中更有竞争力。且通过各种信息化教育设备,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与社会岗位需求变化有关的信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教育设备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退步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最终,信息化教育设备将促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3.3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不仅指专业技能,也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水平等指标。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中往往没有涉及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容,这是现代高职专业教育的缺陷,通过开展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语文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技能知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应当重视挖掘语文課本中与赞扬模范人物道德精神的文章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先进人物的力量,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鼓励自己踏实工作,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引用反面事例进行教学,通过正、反面事例的对比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并自觉在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

4 结语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当重视对社会中各工作岗位的研究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突出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最终达到通过学习语文学科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学勤.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34):93-95.

[2] 张莉.分析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02):9-10.

[3] 金惠敏.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6(15):126-127.

[4] 朱红娟.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课外语文,2016(24):81.

[5] 陈静谊.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6(0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