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子思维对中国软装设计的启示

2018-07-23贾子玉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软装设计新时代

贾子玉

摘 要:从16世纪日心说到21世纪量子思维,是思维的进步还是思维的轮回?对软装设计而言,社会各方面发展作用于其风格走势和色调变化,其风格走势和色调变化也反作用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变化。本文以量子思维,辩证看待新时代社会发展条件下,软装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量子思维;软装设计;新时代

0 引言

爱因斯坦在拒绝接受薛定谔的量子力学,反对原子和亚原子粒子行为表述时,可能还没有想到量子思维在当今社会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科技和信息的发展在3个世纪以后代替了经典牛顿思维,并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云数据的空前增长,使中国软装设计有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审美意识的普遍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提出了不同的物质性和精神性需求,使中国软装设计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传统思维方式的颠覆,本文以中国软装设计为主题,阐述新时代量子思维对中国软装设计思维方式的影响。

1 中国软装设计概述

1.1 中国软装设计的风格发展

中国软装设计意识从21世纪初开始形成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介入材料的不断进步和室内设计分支的不断细化,使人们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神层面的发展上,并由此提出室内软装设计的理念。

在国际环境背景下,中国軟装设计融合西方软装设计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中式设计等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软装设计,地域特色明显。以中国南方现代广派建筑为例,在西方软装设计思维方式的介入下,结合现代手法,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科技,如钢筋、混凝土、玻璃、纤维和遥控数据等方法,融合当地民俗特点和中国古代工艺造物方式,设置不同性质和形态的室内软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式更加丰富,环境氛围更加舒适。以中国北方传统四合院建筑为例,在现代北方室内软装设计中,袭承四合院和园林基本造物方式,创造出具有北方民情风俗的软装设计风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出种类多样的文创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中国软装设计的文化丰富性和历史创新性。

然而,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大数据化、信息资源全球化的普及和影响,冲击了对中国传统软装设计的发展,在装饰风格多样化的条件下,选择和融合中国软装设计,保持中国软装设计文化内涵,转变传统唯我独尊、闭门造车的思维方式,是大势所趋。

1.2 中国软装设计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表现

(1)风格多样。中国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大、民族聚居地点多,在建筑设计风格上搭配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软装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纪念型风格,建筑总体具有象征含义,其含义和内容都有特殊规定,在软装设计当中也不例外。第二,宫殿型风格,建筑尺度宜人,建筑主次分明,设计装饰华丽。第三,民用型风格,建筑整体清新简洁,装修精细,造型朴素。第四,苑囿风格,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人流动线曲折或无明显的人流动线,装饰典雅绚丽。

(2)材料丰富。中国地大物博,可用做软装设计的材料范围非常广泛。物理加工成型的材料有棉、木、丝、毛、麻、竹、骨、石等,化学间接成型的有铁、铜、金、银、陶、瓷、漆、蜡,材料互相搭配,工艺手法丰富,使室内软装设计中天花、藻井、神龛、彩画、匾额、栏杆、壁画、灯具、幡幢、炉鼎等古今造物有了质的飞跃,设计思维更加多样,设计手法更加自由,体现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结。

(3)规范化和参数化。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对于木料构建的制作、安装和用料估计,使建筑构件形成规范化和参数化的模式。《周礼·考工记》中就强调规范化和参数化设计。宋崇宁二年(1103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表明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在此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工部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规范化进入成熟期。在20世纪30年代时,梁思成对《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进行深入研究,著成《清式营造则例》,使中国建筑艺术更加简练明确。

中国古代建筑的规范化和参数化,对软装设计制作方式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室内软装设计中涉及的建筑(人居、装饰、家具)、餐具(食具、饮具、厨具)、工具(生产、计量、武备)、用具(舟舆、灯具、民艺)、文具(礼娱、乐器、书印)、服饰(衣裳、冠履、配饰、妆容)等,在制作过程中都继承中国建筑的规范化设计,比例尺寸规范,原材用料适宜,虽然制作构件稍欠变化,但相互搭配方式却变化万千,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4)科技化。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陶瓷萌芽,在随后的几千年里,陶瓷技术成为中国的名片。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和发展,陶瓷远销海外,其制作方式和技术形式的变化,丰富了现代中国室内软装设计用具类的种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

2500年前,《周礼·考工记》中就明确记载了六种不同成分的铜锡合金,以及合金的不同用途,对化学材料的掌握和运用,使中国快速由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并在室内软装设计中影响了陈设类用具和生活类用具的质量和工艺,结合工艺美术,形成室内设计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2500年后的今天,中国柔性显示技术的发明进步,可以使科技产品弯曲卷起随身携带,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使软装设计观念、设计选材、设计模式等诸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种类多样化、设计全球化趋势,使室内空间更加人性化,可操控性更强,可选择性更多。

1.3 中国软装设计时代思维方式面临的挑战

上文提出的主要特征给中国软装设计时代思维方式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其中,有技术层面挑战,更重要的,还有审美修养、思维方式的挑战。相比于可以通过科技发展而解决的技术问题,新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迭,与传统行为习惯格格不入,审美修养、思维方式等问题必然会触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行为认知。因此,只有对思维方式进行彻底改造,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中国软装设计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软装设计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审美修养和思维方式主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挑战:

(1)从审美修养方面来讲。对于软装设计市场来说,重视文化精神生活的人数大大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设计市场的繁荣,设计要求多,设计量大,导致设计风格大致相同,仿照、抄袭热门设计的人越来越多,知识产权问题十分严峻。

对于软装设计师来说,互联网、物联网、云数据的发展使得设计资料数量庞大,但很多设计师缺乏信息整合和信息过滤能力,缺乏对设计方案的前期调研和资料筛选时间,最后导致设计方案“四不像”,但因时间问题无法快速改正,效率低。

对于个人来说,软装市场的不透明性、跟风热门设计风格、个人对软装设计概念理解不全。网络购物简单便捷,进而导致冲动消费,商品到达后色调、造型、风格、比例搭配不合理,尺度不合宜,随后进行退换货。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严重影响装饰进程。

(2)从思维方式来讲。对于软装设计市场来说,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中国软装设计发展专业性。停留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对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缺乏创新,在动态数据和不确定性数据的影响下,很难做出真正有高品质、创新性、符合现代国民艺术审美取向的整体软装设计。

对于软装设计师来说,要使客户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设计效果私人定制化,在资料采集手段方式多样、内容庞大复杂、设计种类繁多的国际社会背景下,真正的私人定制设计更加复杂,定制数据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同款、热门设计更是以扩充性的方式飞快抢占市场,使设计师无法设计出真正有文化内涵、满足人文主义精神的软装设计。

对于个人来说,在遵循人机工程学、掌握软装设计风格和整体搭配方案决定权的同时,各种相背馳的设计要求、缺乏方向性的指导思想,使个人由于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规律的基本认知,造成直观问题和潜在问题的发生,无法统一建筑设计与软装设计之间的关系,使问题更加复杂,同时还要担负解决问题、重新整合设计问题的时间损耗、经济损耗和社会资源损耗。

总的来说,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办法的不合理,使中国软装设计发展的绊脚石不仅仅是1+1=2的简单叠加,而是对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造成发展瓶颈,最后引起问题非线性放大,从而引发严重的“蝴蝶效应”。

2 量子思维引导下的中国软装设计思维变革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由大量科学家共同研究的量子理论出现,终结了影响3个世纪的经典物理世界。随后,量子理论在近代物理学中获得的一次又一次成功,引起了哲学家研究量子理论背后的哲学规律和思维方式的兴趣,并开始确定量子思维对现代社会进行的思维变革。

世界在基本结构上是相互连接的,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对中国软装设计而言,整体设计的把握决定设计的基调和基本结构,设计的基调和基本结构反作用于设计本身。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冷暖色调的把握、线条尺度的比例、过渡空间的强调、陈设物品和常用物品的选定与摆放,都影响着设计的整体效果。

世界是多样性、多选择性、无限变化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与西方软装历史风格发展的融合,丰富了中国软装设计内涵,使软装设计市场更加繁荣。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蝴蝶效应”,是异常复杂的,事物发展的前景是不可精确预测的。人类自古以来都选择依山而居、依水而居,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各地方的居住类型和风格差异。中国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北方风格、西北风格、江南风格、岭南风格、西南风格、藏族风格、蒙古族风格、维吾尔族风格),这些风格经过历史变迁、地理环境变化,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相应的,建筑内部的软装特点也各有千秋,我们不知道未来社会的建筑风格是否都是高楼大厦,规格统一,但只要人类重视自身的文化发展,保护环境,创新文化,未来的“蝴蝶效应”便会是积极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3 量子思维对中国软装设计时代的重要意义

量子思维对今天的信息社会有重要意义。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要征服和研究的对象是大自然;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要征服和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制度;在信息文明时代,人类要征服和研究的是人的思维。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特点不同,人的思维和信息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都是瞬息万变、不可预测的。

量子理论中的非定域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由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在1927年提出,该原理表明:在物理世界中,量子不能同时确定数值,如果确定其中一个数值,那么另一个数值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大。非定域性理论说明了在大数据时代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可变化性,使信息过滤和筛选的难度加大,但更应关注信息的有效性。设计行业的不确定性表明,思维的不确定性开始扩张,设计意识和软装搭配的多样性,使设计成品效果多样,但是否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还要明确设计思路,选择合理和有效的设计单体,进而构筑出成熟有效的生活环境。

同时,非定域性原理也为软装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与经典思维不同的是,量子思维不将物体作为单个个体来处理,而是将其与其所在的环境作为整体来处理。这就代表,在软装设计中,个体的任何特质都可以影响设计的整体效果,必须研究个体的全方面信息,了解个体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在整体化的思维模式中结合社会有效信息,必然会设计出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量子思维中的互补性原理(complimentarity principle),由N·波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在1928年提出,该原理表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将所有互相关联、互相排斥的事物汇集在一起,才能使事物完整。这就表明,人与社会的互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人与设计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个联系并不是单向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在进行设计活动时,人的参与会对其设计性质产生直观改变,设计的整体效果也会影响人的活动频率,在中国软装设计发展事业中,人与设计的关系和谐与否,决定着生活环境的质量和水平。

4 结语

量子时代的变化相比于其他时代,对社会提出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有效化,对中国软装设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专业性、艺术性的要求。在量子思维方式下,对设计的态度应该以“以人为本,包容和谐,打破常规,灵活调整”为主旨,这也是笔者对未来软装设计行业的忠实态度。

参考文献:

[1] 金维诺.中国美术全集——建筑篇[M].合肥:黄山书社,2010:7-8.

[2] 车昕.中国设计全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

[3] 荣思淼.量子思维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决策新思路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04):7-9.

[4] 龚思奇,彭香萍.量子思维方式对当代社会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8(09):135.

猜你喜欢

软装设计新时代
浅析中国山水画在地毯设计中的意境表现
浅析软装设计中色彩的共同心理的实践应用
浅析中国山水画在地毯设计中的意境表现
关于软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软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