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究

2018-07-23夏光蔚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摘 要: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如何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设置有关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对象,构建基于产品设计和电子技术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 课题背景

目前,双创教育中“创新创业基础课”是普适性的基础课,由于其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课堂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前期做了很多有效的项目课程探索,但主要是停留在技术技能层面的创新实践,对于如何结合专业技能和创业技巧去实施“创业”还存在进一步推动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讲,会出现“上了后面(专业课),会忘了前面(创业基础课)”的情况。同时,“设计”与“制造”是创新中的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没有好的“设计”,“制造”的产品没有创意,没有持续的市场;没有“制造”,“设计”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不会变为产品服务于大众。所以,對于“双创教育”来讲,现在急需专通融合的课程来解决。

2 实践过程

为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通过“双创教育+竞赛+创业实践”,为“专业课”和“创新创业”搭建了一个专业课和创业通识课相融合的平台。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选择优秀的创业咨询公司(创业教育机构)合作,我们选择了与某教育研究院和某教育有限公司深入合作,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系列课程。课程均在“未来教室”上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用趣味化的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每个人至少参加一次创新创业竞赛。将“双创竞赛”作为“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驱动轮”,贯穿于双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教赛创”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知识、创业素养、实践技能的融合。

第三,通过竞赛“筛选”出优秀的双创人才,给他们提供各种创业孵化。及时告知他们如何在学校申请创业扶持,如何在社会上申请创业孵化。帮助他们能更快、更方便地获得最新的创新创业资讯。

第四,在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去参加比赛或组成公司之前,由学院进行顶层设计和分析,针对不同竞赛、不同创业项目去分析所需的人员组成,然后利用学校“专业多、涉面广”的特点,去选拔、对接各专业的学生、老师资源,将“制造+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老师进行组合,构成一个跨专业、学习型的创新团队。我们在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就由艺术学院和电信学院学生、老师组成了一个混合团队,大家分工合作,各自利用各自优势,最终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学方法要区分与普通专业和基础课,要将由“面授为主”转变为“混合式学习”(O2O、翻转课堂);由“孤独学习”转变为“社交学习”;由“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外(竞赛、公司)实践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兴趣。

第六,开发专通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和竞赛课程体系进“人才培养方案”。从2017级开始,在产品造型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了一个学期的,以竞赛为主题的,竞赛项目课程。比赛可以有两种方式灵活选择,一个是社会公开的正式比赛,一个是由校企合作企业赞助的主题比赛。

第七,通过创新创业活动的推广及宣传,扩大创新创业氛围,同时,选派老师参加双创培训,获取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二级“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完善创业师资能力。

3 课程体系

共有14个模块。具体安排如表1:

4 应用情况

成果解决了创业教育中“专业课”和“创新创业基础”“两张皮”的现象,使两者能有效地衔接和融合。成果带动了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业孵化成功率提升,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学生普遍受到评委的好评。在实施过程中各种分阶段的成果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官网、艺术设计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发表相关新闻共5篇。

2016年—2017年间:团队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6次;团队指导学生创业新开办公司1家,继续孵化2家;相关学生创业公司(团队)获政府创业扶持奖;团队老师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评委或会议交流;相关科研课题立项3项。

5 成果的创新点

第一,模式的创新:创新了以“双创教育+竞赛+创业实践”为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双创竞赛”作为“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驱动轮”,贯穿于双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教赛创”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知识、创业素养、实践技能的融合。

第二,专业跨界的融合: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制造+设计”类专业融合平台。以“创新创业”为主题,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创业公司等平台,将制造类“电子、计算机”专业与设计类“产造、数字媒体”专业进行融合,跨专业选拔双创人才进行培养、孵化。

第三,学习方式的创新:由“面授为主”转变为“混合式学习”(o2o、翻转课堂);由“孤独学习”转变为“社交学习”;由“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外(竞赛、公司)实践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波.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以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为案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王宇.基于品质和能力培养的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

[3] 邱德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方法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9).

[4] 庞瑾.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中的实现——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9).

作者简介:夏光蔚(1980—),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星.云.海》
《花月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