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平面到界面

2018-07-23孔莉莉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界面设计

孔莉莉

摘 要:视觉是健全人类在生活常态中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感觉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符号转达信息的设计。作为以视觉感知为基础的庞大设计体系,在现代设计形成之前已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诸多文明的印记。自在包豪斯以来的现代设计阶段,更是占据了重要地位的设计领域。在新千年前后的20年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应用推广,撼动了上千年来纸质媒体作为承载与传播信息最重要媒介的优势地位。当数字媒体成为当今世界信息储存与传播的主流媒体时,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承载与传播介质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其内涵外延正随之产生变革。

关键词: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界面设计

0 引言

始于20世纪末兴于21世纪的数字媒体,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已在全球大范围内取代传统纸质媒体而跃居主流媒体之列。在此更迭之前的纸质媒体时代中,视觉传达设计通常被简略地认为几乎等同于平面设计。关于视觉传达设计是否将随着这场媒体变革的发展而式微,还是实现蜕变转身的疑问,可通过分析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以及其在媒体转型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领域的发展演变情况来探索答案。

1 跨世纪的媒介转型背景

数字媒体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以此为依托产生的数字媒体设计领域是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跨界融合的交叉学科。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末起开展对传统设计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的研究,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已基本完成或正在经历这一转型进程,期间也遇到部分技术与市场的瓶颈及风险。国内启动对该数字媒体设计领域的研究较晚,但具有转型速度快、地区差异较明显、波及产业面略窄的特点。

设计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与跨界创新,是关于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研究传统艺术设计媒体的转变与迭代的产业趋势的命题。基于跨界整合融合创新的发展是目前已知的有效方法之一,以此孕育出的交互设计、体验设计、信息设计、服务设计等交叉学科正值从萌芽到发展的关键阶段,广泛渗透于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虚拟现实、数字媒体社交、物联网、数字媒体娱乐等新兴设计领域蓬勃发展。

2 視觉传达设计及其目标

视觉是健全人类在生活常态中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感觉媒介,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统计,对于常人而言每天接收的信息大多数通过视觉获得(83%),其次是听觉(11%),再是嗅觉(3.5%)、最后是触觉(1.5%)与味觉(1%)。由此可见,以视觉为主要感知的领域具有重量级的感知优势。

视觉传达设计,英语原文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以视觉符号转达信息的设计,其设计过程是将抽象语言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概念,并通过各种推广渠道展现。这一传播过程可以“将一些事务变得容易理解和有趣”,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提高其所含信息的传达力度,使信息或观念更容易被更广范围、更多层面的众所接受。

设计是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庞大的设计领域,其最终目标是信息的传播,传播力和感染力是对该领域设计作品的判断不可或缺的标准。早在纸媒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也并非局限于平面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边缘领域中尤为显著,比如视觉识别设计系统中的理念与行为识别设计,销售环境视觉设计等。

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并不以搭载于纸质媒体还是数字媒体来界定所涉及设计领域范畴,其本身也是随着技术与受众生活方式不断地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设计领域。

3 媒体转型的压力与动力

以人类赖以获取信息作重要的感知途径“视觉”为关键词的视觉传达设计无可避免地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媒体升级与转型影响着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手段,促成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在新千年前后的十年中高速地发展与分化,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数个与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多感知设计新领域。

早在数字媒体发展初期,视觉传达设计已开始突破传统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的范畴,逐步区别于以往信息传播的方式,形成了特殊而独立的体系——网页设计领域。网页设计使用户能更有效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对网页的视觉呈现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随着网页设计的发展,听觉元素介入到视觉元素中,参与了页面的风格定位,叙事节奏和氛围的营造。在数字媒体初露端倪到逐步发展壮大阶段,正是网页设计逐渐向平面设计分秋色的过渡时期。

媒介升级带来的转型压力的同时也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带来了拓展的动力。即使在视觉传达设计典型的传统纸质媒介领域,曾在人类文明历史中起到上千年重要文化传播功能的纸质书籍和海报也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实现了向电子书、动态海报的发展。

4 从平面向界面的转移

从纸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媒体转型,伴随着近年来数字媒体的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网页,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已超过个人电脑用户数量,早期的网页设计领域不断细分与发展,并与其他学科跨界融合,产生了界面设计这一新兴领域。

平面设计作为纸质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最大的设计领域,这一名称是国内业界约定成俗的称呼,其英语原文Graphic Design较为严谨的翻译应是图形设计。界面设计是用户界面设计的简称,英语原文为User Interface Design,简称UI,其广义的概念是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其中属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部分的严谨地表述应是狭义的界面设计概念——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英语原文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sign,简称GUI。

平面设计与界面设计两者最直观的共同之处是“图形”,即可视化。图形图像最大的价值在于对材料的视觉化过程,并非数据本身。信息本身并不能给出关于一个事件是如何发生、为何发生的答案,而需要设计师们的主观理解和参与发挥作用,运用图形使冰冷的数据形象化,为受众的情感体验展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在收集、解析和诠释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新技术和新平台的诞生推进了数据思维方式的发展。基于此,受众个体的体验可以与他人的体验重叠或冲突,从而产生了新的交流方式。

界面设计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看似都是视觉设计形式,但两者即使在表象上仍有诸多区别。从表象观察,前者的可视化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还包含了交互,而后者的可视化以静态固化为主。从感知的丰富性分析前者以视觉为主,通常包涵听觉,触觉交互反馈,目前对味觉和嗅觉的模拟已在实验阶段。后者以视觉为主,在小概率上也会带有其他感知设计的介入,比如印刷纸张带有的机理,裁切工艺造成的触觉变化,特殊油墨添加的味道等,但对第二大信息获取感知听觉的应用微乎其微。

根据实验心理学的另一统计,受众对于不同感知方式获取信息的记忆力有所不同,通常能记住阅读内容的约10%,听到内容的约20%,看到内容的约30%,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约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讲内容的约70%。这组实验比较说明通过多媒体传播信息不仅非常有利于信息的获取,而且有利于信息在记忆。数字媒体时代新兴的界面设计带有以视觉为主的综合感知交互特征,在此层面上比纸质媒体时代传统的平面设计有更高效地信息传播与记忆优势。

实际上界面设计与平面设计在设计逻辑和设计方式上存在着更显著的不同。平面设计更偏重视觉流程的设计,通过強大的冲击力或引起观者的好奇心来吸引观众注意从提高而传达信息的效率。界面设计更注重与使用户形成获得良好的交互体验,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发掘更多的信息,更侧重交互参与感。界面设计相对于平面设计而言是更为系统复杂的设计门类,会涉及更多的交叉学科,强调从需求设计和体验设计出发,经过逻辑分层和原型的技术实现,最后才是视觉设计。所以尽管面设计与平面设计最终都是以视觉形式为主呈现信息,其背后的原理并不相同。

可见从平面设计到界面设计,是两个同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关联并有明显承接关系的设计范畴。界面设计包括了大部分平面设计的知识,但其内涵外延远非局限于此。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并非是纸质媒体时代的平面设计向数字媒体时代的基因挪移的克隆体,而是在媒体转型过程中,与交互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音画设计、模块化程序设计等新兴学科跨界融合产生的新兴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因此,界面设计可以被看作是纸质媒介时代的平面设计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子代,有遗传也有异变甚至突变。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曾经在纸质媒介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平面设计,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其权重正不断向界面设计倾斜。

5 未来的扩展与趋势

目前界面设计的应用领域按数字媒介可细分为个人电脑程序、网页、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等。按现有可实现技术推导,未来界面设计的交互介质可不局限于现有电脑的液晶屏幕或智能手机的玻璃幕,可从柔性屏发展到流体分界面,甚至可以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沉浸式全景多媒体环境中设定的概念上的而并不真正存在于现实中的交互界面,这些都将是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可开拓领域。

媒体的升级转型所带来的用户需求的变革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原动力,平台化,兼容性,从多媒体到多技术多学科的包容平台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届时视频与音频,甚至嗅觉与触觉模拟等元素与起主导作用的视觉元素融合互动植入社交媒体平台与智能扩展的界面设计中,引导提升用户身临其境的综合感知体验,很有可能将再次拓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科边界。

乔布斯设计苹果电脑时世界上并没有对苹果电脑的需求,可以说这个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且通过设计引导用户行为改变了世界。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数字媒体读图时代,新一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应关注媒介与用户的升级带来的设计思维转变,注重用户体验、需求设计,而人机界面则是实现这一改变的重要媒介。在此基础上的界面设计已使视觉传达设计突破传统纸质媒体的局限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当然,在从被动迎合需求向主动创造需求的过程中应注重作品的实质意义与价值,避免单纯追求商业经济利益而创造出浪费资源或消极生活方式的无益需求。

6 结语

如果单纯将传统平面设计的信息传递媒介从纸张印刷更换成屏幕投影,其传达的信息内容以及信息传达的方式并无本质改变,因此,从平面到界面的发展并非以物理介质为动因。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从平面到界面的升级中,剔除传播媒介的表象,以设计的目标与逻辑为依据探究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脉络,可见数字媒体的诞生与发展不但并未削弱视觉传达设计的使命与影响,反而赋予后者更广阔的表现语言与全方位的传播途径。究其本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渗透带来交互环节的介入,提高了受众对信息渠道和情感诉求的需求,交互方式的变革改变着社交方式甚至社会结构的构架,强力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从内涵到形式的蜕变,而传达媒介的形式只是其外在的表象。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将在同一时代并存延续,各自发挥特点与优势,数字媒体取代了传统纸质媒体储存与传播信息的功能,纸质媒体并未因此消亡,很可能向更为经典的形式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设计实践中无须意图恪守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边界而排斥新媒体的介入,同时也无须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的表现形式而刻意割裂传统媒介。应将需求设计的目标,作为选择设计媒介甚至制定综合媒介运用策略的出发点。

在智能扩展技术可能改变人类获取信息的感知排序前,视觉感知仍然是所有感知中拥有压倒性优势的一种,视觉感知的信息获取比重地位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未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视觉为主导,包容其他感知形成综合交互的体验,更高效准确地传播信息。届时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将实现下一代的革新升级。

参考文献:

[1]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中信出版社,2017.

[3] 施奈德曼.用户界面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 克里斯·布里顿.需求设计:构建用户想要和需要的产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5] 安布罗斯·哈里斯.设计思维[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6] Theresa Neil .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第2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7] Richard Hollis,Graphic Design . A Concise History[M]. Thames&Hudson,2002.

[8] Meredith Davis,Jameer Hunt .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M]. Ava Pub Sa,2017.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界面设计
《京燕儿》APP界面设计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