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8-07-23苏静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音乐学模式探索

苏静

摘 要:艺术实践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锻炼,专业知识得到应用,是检验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成果最直观有效的方式。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以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通过整合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实践教学资源、打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关键词:音乐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教学是艺术学科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标志。一般学科比较重视教学、科研,而音乐学专业的发展规律除了两者之外还必须有实践环节,艺术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音乐实践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体现音乐学专业教学质量最直接的方式。[1]

1 当前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观念落后、意识淡薄

对于在以理工为主的综合型大学下开办音乐学专业,其办学定位、目标认识易存在模糊、不全面的问题。高校的音乐学专业教育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传统思想已植根于大多数教师的思想中。所以,很少有教师能把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1.2 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辐射面不广

音乐实践活动要求质量,对于发现和培养专业的尖子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就很难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另外,音乐专业应该为培养全面人才、繁荣校园文化而努力,除了本专业学生外,还应该带动更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而现实往往是音乐实践过程中,民乐队、舞蹈队、合唱团的选拔或根据演出任务展开的实践都要经过专业的考核,以致非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望而却步。

1.3 艺术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

从各大学的实践教学实效性来看,艺术实践虽然已经出现在教学计划中,并占有一定比例的学分,但时间较为机动,执行时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另外,大部分的艺术实践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严密的实施计划,实践的形式、内容与目标不甚明确,艺术实践效果得不到显现。

1.4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薄弱

对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专业教育,理论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向来受到重视。学校、学院甚至系里都有比较规范的评价标准。而对于处于“边缘地位”的实践教学,其教学结果评价体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评价主体没有明确学生、专家、领导的立体式结构,评价标准也没有规范,因而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是薄弱的,甚至是缺失的。

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构

显然,对当前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势在必行。由于音乐学专业尤其是在工科院校背景下办学的特点,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存在普适模式,要在紧密结合专业特质化的要求基础之上,以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探索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整合专业实践平台和实习实训平台

专业实践和实习实训两个平台是开展艺术实践教学的支撑。专业实践平台主要包括琴房、排练厅、音乐教室、电钢教室等的硬件平台。学校要加大投入,在数量和质量上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完善,还应开拓并完善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场所,设立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性质演出的专门场所,在校园内提供一些小舞台或广场舞台,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这些场地进行实践演出。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登台素质。

2.2 统筹校内外实践基地及其资源

学校应主动与社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组织学生到校外演艺院团实习,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演出院团选派的专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此外,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外的合作关系,聘请院团的一线人才充实教学队伍,担任专业外聘教师,形成了校内专任教师、外聘教师和客座教授组成的教师团队。实现了“内培外引,专兼结合”,能极大地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实现基地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的双赢,既培养了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又培养了较强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成长。

2.3 构建“教学—实践—创作”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类管理;其次,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实践训练,逐步吸收、消化专业课上的知识与技巧,并投入到演出实践中;再次,在实践活动实施中,学生不断与作品磨合、探索,对作品和表演进行改编、创作。此时,专业老师在此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与实践意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锻炼,专业知识得到应用。另外,教师通过实践活动也能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音乐技能,从而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

2.4 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实践的开展涉及大量烦琐的工作,从策划、统筹、排演、编导、再排演、再编导、彩排、演出,包括节目单的制作、海报的设计、演出的宣传,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漏。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涉及多个课程的交叉整合,作曲、编配、声乐、器乐、键盘、舞蹈、服装、舞美等等,需要在课程安排上进行合理的统筹。实践活动开展也需要个体与个体間、个体与团体间的协作分工,加强排练管理,提高效率,细化排练日程,实现排练的科学化。

2.5 创新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加强校内外监控、健全监控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构建全面监控的机制,实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严格监控与评价,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每一次实践活动要有实施方案,并指派专门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方面的启发和指导,并且进行专业知识的扩展。实践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和总结,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同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学生评先、评优、奖学金、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实行倾斜政策,在教学管理中实行阶段淘汰制和滚动分流机制,全方位营造良性的创新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1] 费承铿.师范性、民族性、实用性——高师音乐系教改之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2] 王博.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3.

猜你喜欢

音乐学模式探索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