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与文学审美

2018-07-23张成康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艺术

张成康

摘 要:《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一部经典史诗级的声乐套曲,从作品发表一直到今天,80年来始终传唱不衰,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与岁月打磨,但仍然散发着耀眼夺目的魅力,将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黄河大合唱》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合唱历史上的不朽之作,其艺术价值不单单体现在音乐方面,文学审美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从艺术与文学审美角度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艺术;文学审美

《黄河大合唱》这一经典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是因为这部作品注重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这部作品除了音乐性让人赞叹之外,在文学审美方面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很多的文献资料中都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深层次和多角度的解读,本文以此为根基,对《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与文学审美展开了论述。

1 《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审美分析

1.1 音乐审美表达淋漓尽致

音乐审美价值是在音乐审美主客体关系当中共同表现的,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带给人美的享受。《黄河大合唱》是在1939年完成创作的,在同年完成首场演出之后,又在1941年被重新整理加工,最终趋于完善。从作曲技巧方面看,《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彼此之间又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整体主题之下进行了密切整合,做到了首尾呼应。慷慨激昂的朗诵把每个乐章衔接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统一性,突出了民族风格特点,音乐语言显得通俗且简洁。高超精湛的合唱方法与乐队演奏,不仅让整部作品显得宏伟壮观、非常大气,还赋予整部作品更为独特的艺术风格。《黄河大合唱》当中很多乐章都广为传唱,将音乐审美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黄水谣》曲调优美,音乐极具独特性,把作者赞美祖国山河、控诉侵略者罪行和被敌人践踏的悲惨情景用三部曲式进行了展现。

1.2 文学情感抒发真情

情感是艺术生命力所在,真情实感是艺术的核心审美。《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在于这部作品所传达的对民族与国家的真挚热爱。《黄河大合唱》的词作《黄河》是作家光未然精心设计的作品。光未然在东渡黄河的过程中,目睹了黄河的急流险滩,以及黄河船夫和狂风恶浪作斗争的场景,还听到了船夫的船工号子声。在自然与现实的双重情感体悟之下,再联想到目前祖国正遭受的灾难和中国人奋起反抗的情景,光未然最终站在文学高度,将这些经历和感受用文学形式转化成极高境界的艺术美。作品的每段道白都密切联系主题,做到了层层推进、承上启下,让作品带有更加感人的情感力量以及雄大的气魄。

1.3 音乐文学完美整合

从表面上分析,音乐和文学是两种不一样的文艺类型,因为音乐是通过音响组合的方法表现的,但是文学是利用语言表达手段表现的。不过语言和音响在形态表现方面有着明显的一致性特征,都通过声音展示。从整体构思的角度分析,文学和音乐创作在构思与艺术氛围方面具备高度一致性,音乐乐谱和文学语言都是用特定声音完成音乐表达,用音响表现美,而文学用深刻语义表现美。《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在开始时是光未然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式创作的,在这之后冼星海又从音乐角度出发,将其变成不朽的音乐作品。可以说,音乐和文学进行了完美的渗透和整合,传达出特殊历史阶段的民族心声,也成就了人类艺术宝库当中的不朽之作。

2 《黄河大合唱》的文学审美分析

2.1 用诗为号,引领抗日救亡行动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歌词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组诗,诗作原名是《黄河吟》。《黄河大合唱》曲作者冼星海在听到这首诗的朗诵之后,萌生了把诗创作成《黄河大合唱》的想法。在分析这部作品的文学审美价值时,需要将歌词作为重要根基,对诗作的主旨内涵进行研究。这首诗借助诗人情感线,把拥有不同意义的场面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诗歌意象系统,既是诗人用多元化文学创作方法对黄河儿女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进行的多元化描述,也是诗人以诗为号,引领抗日救亡的无畏行动。

2.2 用母亲河气魄突显民族伟大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一说法自古有之,《黄河大合唱》就是以母亲河为背景,把生活在母亲河两岸的人的生活用黄河为纽带关联起来。黄河的汹涌澎湃影响着此地的黄河儿女,也把他們的生命和时代密切关联起来。《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文本每一字每一句都带给人汹涌澎湃的激情。《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意图是通过伟岸的黄河形象,烘托中华儿女誓死保卫家国,战胜侵略者的必胜信心。所以,歌词是通过塑造黄河的雄伟形象,用母亲河的气魄突显民族之伟大,将民族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用黄河儿女的坚韧歌颂民族精神

《黄河大合唱》的文本中,除了注意对母亲河气魄的刻画外,还注重对黄河儿女的优秀品质的描述,赞扬了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拿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为例,用反问句以及排比句的句式,把中华儿女坚决抵抗侵略者的决心推向高潮,把听众带入黄河儿女众志成城,利用多种多样方法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情景。到了第八乐章,用坚定的音乐节奏、丰满的合唱和恢宏的气势,把作品情感推向最高点,完全释放了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心。

总而言之,《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拥有独特的审美品格,历经时间的考验,非但没有被遗忘而成为历史尘埃,反而历久弥新,深受人们的关注。在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之时,《黄河大合唱》凭借独特的艺术与文学审美价值,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懈抗争,最终战胜侵略者。虽然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时代不同,但是仍然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具有激励性作用,我们仍然需要对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放歌.对音乐审美价值的理性思考[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4):120-122.

[2] 龙玉兰,赖城.《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审美[J].四川戏剧,2017(21):109-111.

[3] 潘明栋.论《黄河大合唱》及其文化内涵[J].黄河之声,2015(6):30-31.

猜你喜欢

黄河大合唱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