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与道德

2018-07-23孙影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极权主义浪潮理性

孙影

摘要:年轻的德国导演丹尼斯·甘塞尔拍摄的电影《浪潮》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微型极权主义六天内从开始到灭忙的故事。本文主要从服从和理性两个角度对极权主义进行解读,反思理性进步带来的道德衰落。

关键词:浪潮:极权主义;理性;道德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04-01

二战结束后,德国电影行业中掀起了一股反思纳粹与大屠杀的电影,《浪潮》就是其中的一部。这部影片讲述了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文格尔在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中,主讲“独裁统治”课程时期针对课程做了稍微改动,带领学生成立“浪潮”组织,慢慢的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以悲剧结尾的故事。影片虽然结束了,但片中的极权主义让我们不禁反思启蒙思想带来的理性和自由如果发展成极端,道德又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电影中“浪潮”之所以慢慢的演变成不可控制的结局,最主要的原因离不开服从和极端理性这两个部分。

一、权威下的绝对服从

电影中的“浪潮”成员是如何忽视道德的束缚,运动是如何转变成罪行的刽子手的?凯尔曼曾说,反队暴行的道德自抑在三种条件下会受到损害:暴力被赋予了权威(通过享有合法权利的部门的正式命令来实现)、行动被例行化了(通过规章约束的实践和对角色内容的精确阐述来实现)、暴力受害者被剥夺了人性(通过意识形态的界定和灌输来实现)。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无论这个组织做了什么,他们都是合法的,以学校学生的课程选修为理由。在“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行动铸造力量”的鼓舞下,学生意识到集体的要性,学生将老师视为领袖,同时为他们的集体制定了统一,服装(白色衬衫)与会徽、手势,每个人都逐渐深入到这场运动中,并在一夜之间,将会徽标志贴满了大街小巷。在“浪潮”运动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对他要绝对服从,“要么服从,要么离开”是文格尔对学生的要求,不愿意起立的学生被赶出教室、不愿意课前活动的学生被退了课,不愿意穿白色衬衫的学生选择了被迫离开。对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学生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慢慢的习惯了绝对的服从,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的深渊……

二、为集体服务的个人极端理性

影片带给我们深深的反思,这不仅仅是一场乌合之众的闹剧那么简单。正如社会学大帅齐格蒙·鲍曼的思想所说,启蒙思想带给我们理性,可是理性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道德感的衰败,理性进步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仔细斟酌。好人能够变为坏人,善恶并非不可逾越,环境会使好人干坏事,以为集体服务的名义往往会带来自我保全式的个人道德的败落。

影片中的“浪潮”组织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大的原因在于部分人的需求在整个运动的持续中得到了满足,并且慢慢的将需求的获得超越了道德的标准。不得不承认,文格尔是个好老师,为了提高课程质量,想出新奇花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因为“浪潮”运动,他获得了学生更大的关注,成为学生绝对服从的领袖。同时,也使他一个学位很低的老师可以和教授相提并论,这种满足感使他对运动越来越上心,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除了老师之外,影片中总是被忽视的蒂姆对浪潮的反应更是验证了这一点,从刚开始的“軟脚虾”到加入浪潮之后慢慢被人重视,当他被人欺负的时候,组织中的人会因为集体帮他,在浪潮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直到最后当老师宣布结束“浪潮”运动后,他为了让“浪潮”继续,开枪伤害了同学,这也是他自私的表现,为了自己的需求,不惜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因为“浪潮”对他来说意味着自我满足和肯定,他想继续的不是“浪潮”运动,而是“浪潮”带来的满足感。

就像著名的社会学实验——米格拉姆实验证明的那样,面对权威者的命令和利益诱惑,施罚者在实施惩罚时会有不同的反应。面对面施加惩罚时,可能不忍心下手;当施罚者与被施罚人被隔离,并且告知不用承担责任的时候,施罚者就会无所顾忌。同样,在“浪潮”运动中,出现排斥非浪潮组织成员、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都是“浪潮”成员将自己的行为归结于浪潮组织,将自己的责任自动转移给了“浪潮”组织,所以才会“心安理得”的违反道德。

三、结语

影片将法西斯极端组织的形成层层剥开展现在我们眼前,引发了我们无穷尢尽的思考。道德行为孕育社会于社会运作,并受到社会制度之运作的维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人性化的、道德化的机制,当现代社会组织的一些方面在某些程度上消弱了道德的约束力,使得某些不道德的行为变得合理,社会又该演变成什么样子,不敢想象。

所以,在我们追求理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心底里暗藏的那个恶,无论承认与否,它始终根植于深处,并且在合适的机会生根发芽,我们应该避免伏尔泰所说的“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春光的走向罪恶”。

猜你喜欢

极权主义浪潮理性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新色彩浪潮
浅析《一九八四》人物奥布兰的双重身份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论《苏菲的选择》中极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积极应对慕课浪潮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