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俨少山水画研究

2018-07-23杨洋

艺术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摘 要:笔者通过学习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图册》,研究了他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本文分别从墨块、留白、画云、画水以及题款这些方面入手,分析陆俨少山水画画面这些方面的特征,把他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其画面的独特之处。陆俨少娴熟的绘画技巧、多样的艺术形式、超前的艺术观念都给了笔者非常大的启发。

关键词:陆俨少;艺术特色;《杜甫诗意图册》

1 陆俨少生平

陆俨少出生于1909年的江苏嘉定(现上海市嘉定区),于1993年离世。他19岁师从冯超然并与吴湖帆相识,在这两位先生处看到过不少名家真迹;他24岁时抗日战争爆发,辗转流寓内地,直到37岁才回归故里;50岁,他因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倒像是外国美协”被错划分为右派分子;54岁左右得潘天寿同情、赏识,被调往浙江美院后同年因反右时期的“错误”等出身问题,在“文革”期间被批斗下乡改造;晚年因为假画事件名誉受损,直到72岁才被正式调任为浙江美院教授。

陆俨少作画无论多大尺幅,从不起草稿,提笔就来,他曾说过:“我外出游历……只用眼睛看……要得山川神气并记在心。”[1]他与李可染一起被譽为“北李南陆”。陆俨少一生著有《山水画刍议》《杜甫诗意图册》《山水画的变法》等书籍。

2 《杜甫诗意图册》简要介绍

《杜甫诗意图册》共100幅,内容丰富。这本图册于2004年被杨休先生以7000余万元拍得,并建长风堂博物馆专门保藏。陆俨少钟爱杜甫的诗,刚开始学诗就奉杜甫诗为楷模,起初他只是通读其诗,后因抗战期间、国破家亡、流寓西南的经历加深了他对杜诗的理解,他觉得自己在如此环境中所作的画越来越与杜甫的诗意相近,恰逢1962年是杜甫诞辰1250年,他创作这本《杜甫诗意图册》表达他对杜甫的敬意。本文以《杜甫诗意图册》为例,分析陆俨少先生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他作品的魅力。

3 陆俨少山水画的主要特征

3.1 墨块

陆俨少的画看起来用笔很大,给笔者一种大刀阔斧的感觉。整体墨色成块状并且处理凝练,画面上部分山的处理看起来非常轻松,跟笔者以往看到的中国画的感觉不太一样,随性的成分更多些,这点非常的吸引笔者。后来笔者查了资料发现,这是他独创的墨块之法。他在自己的书《山水画刍议》中这样说道:“传统的山水画多用点和线,无用块者,即使用墨渲染云气,也是不见笔迹……”[2]所以他一反常态,想到了用块。他用大块的墨痕来表现画面中云气的阴面,留出树、石的亮处,这样明暗的对比突出了画面主体,使画面节奏丰富。

在笔者看来,陆俨少先生之所以会画这样的墨块,一方面是为了创新,另一方面也许是受到了西画中块面的影响。《陆俨少论艺》这本书中提到,西画的块面、色彩有其独到的地方,晚年他甚至尝试过运用丙烯来进行创作。“自今科学昌明,西洋颜料传入中土,则国画所资以赋彩者大开门路,又何必斤斤于赭石花青。”[3]陆俨少保留了他国画当中的骨法用笔进行材料的创新。身为一个传统派的大师,在那个时代已经想到了国画媒材的突破,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3.2 留白

笔者认为的留白表现在油画当中,一是用笔时的枯笔,二是画面中的非白部分,这两者似乎都是无意识的留白。而中国画中的留白是运笔时水墨在画面中留出墨痕,更倾向于是有意识的留白。陆俨少的留白灵感来源于写生中见到的逆光云山,他大胆地在山的轮廓线处留白,进而又不受拘束地在流水、浮云处留白,甚至有的留白不能明确具体是什么东西,有一种抽象的美。陆俨少的画看起来非常亮,来源于他画面强烈的墨色对比。他把暗的地方做足了来衬托亮,这样画面效果才会好。他在图1中有目的的留白,使画面中的主题更加突出,使画面在经营位置中达到气韵生动。

笔者把陆俨少的作品跟李可染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画各具特色,就笔者看来,陆俨少的留白看起来要比李可染的更加清爽、干脆。李可染的画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可以是“奇”,他的用墨非常重,浓墨的篇幅比较多,这样就导致他的整个构图比较满,这时候的留白显然不是他画面当中主要表现的地方。而陆俨少的画笔者更愿意用“险”来概括。他在战争期间举家入蜀,历经三峡之险,融情于景。

3.3 勾云、块云、画水

陆俨少的画面除了墨块和留白两方面特点之外,他画云、画水之法更是有他的独到之处。(如图2)笔者查资料发现,在陆俨少之前的画家画云,一般是在纸绢上,用淡墨或粉烘染填色,再勾勒云烟痕迹或是直接用线条勾勒芝头形状。陆俨少仔细观察自然界中云的运动并参酌古法,首先勾云之法,打破了严格的枝头形状,用不规则的屈曲缭绕的线条来画云的背面,再用稍带波浪纹的线条画云的阳面,两相呼应,层次丰富。块云之法相对简单,图中间部分,他用淡墨运笔摆完山体的形状,留出条条细细的白线,或直接留白再微微渲染,回环往复。

陆俨少画水主要运用线,装饰感特别强,基本上是一种线形的不断重复。他用笔流畅飞动,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线缠绕,也表现出了河水的汹涌湍急。河水的动与山川的静再加上流转在山川间的云气,整个画面气势逼人。

图2

3.4 诗书、题款

陆俨少非常重视诗、书、画的统一,他提出“读书四分,写字三分,画画三分”。他的书法独具风貌,我们没有办法把他的书法简单地归类于某个书体,陆俨少提倡画画的用笔可以在写字过程中得到锻炼,而写字的谋篇布局跟画画也是一个道理。这点于油画也同样适用。在写和画之前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章都拿过来看,默记在心,然后加以“化”,化为自己的面貌。“化”的过程,需要一直坚持。题款题得好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陆俨少主张画的题款不能变成说明书,但也不能离题太远。在组织文字方面,提倡要清新简练,至于题款的位置还要根据具体的画面来定,不能一概而论。

4 对他的评价、总结

近代中国画巨匠黄宾虹评价陆俨少“天才学力皆可观”,李可染曾评价陆俨少“画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谢稚柳先生称誉陆俨少“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足书,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他们对陆俨少的评价都非常高。

陆俨少虽然是传统派的大师,但是直到晚年都一直在追求“变法”,想要求“新”求“精”。他的山水画在章法上追求的是大格局,用笔上追求大笔力,在整个风貌上追求的是大变异。虽然在现在看来,他的画整体面貌还在传统之中,取材也是传统的景,但是他的画在他那个时代来看已然非常具有个人风格,是一个非常值得人尊敬的国画大师。笔者在研究他的山水画时收获颇丰,他的墨块、留白、笔力,对笔者自己的油画创作也有非常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陆俨少.山水画的变法(舒士俊导读)[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

[2] 陆俨少.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8.

[3] 陆俨少.陆俨少论艺[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11.

作者简介:杨洋(1992—),女,江苏淮安人,上海美术学院研三学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