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2018-07-23杨霄侯文鹏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

杨霄 侯文鹏

摘 要:本文从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三个利益相关方(传承人、中间商和消费者)角度,分析了现实价值创造与传统文化保留、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平衡、审美差异及非遗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预期差异四个伦理问题,并提出其核心问题和解决方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伦理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这一保护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无形”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祖国统一的基石。在我国多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下,非遗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体现出政治价值与经济价值甚至生态价值,在国家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即将达成、推动“两廊一圈”与“一带一路”发展对接的今天,非遗发挥其各方面作用更是迫在眉睫。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则紧抓非遗核心,借助各种商业手段赋予非遗新的价值,有效传承和传播非遗文化,有效结合与合理利用非遗所体现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等,有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非遗保护与价值利用循环,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合理、有效、可持续的途径。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伦理问题分析的必要性

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也是非遗生产性保护是否合理、有效、可持续的重要衡量标准。对继承与创新的度的把握,是非遗生产性保护伦理讨论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生产性保护实施的质量,影响着文化生态建设,甚至关系到国家文化历史的走向。当今国家提倡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涉及非遗生产性保护的伦理讨论应当一马当先,为非遗生产性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3月至4月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召开了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的专家会议,并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召开的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届会议上通过并发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12条原则。原则以社区、群体及个人为主体,以尊重、平等、合作、发展为主旨,[2]对非遗保护的伦理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英国、美国、日本的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被熟知,其文化产业的合理运作得益于政策和规范的完善,非遗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充分认识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进一步規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2012年2月2日,文化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到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方针和原则、科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工作机制这四个部分。

4 从利益相关方角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非遗生产性保护是非遗文化转化为产品的重要环节,其利益相关方涉及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分别是非遗传承人及其所代表的非遗文化、中间商、消费者。

4.1 非遗传承人及其所代表的非遗文化

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现实价值创造与传统文化保留是生产性保护伦理问题的突出方面。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汇聚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民化,是各民族历史中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生活形态,是文明的历史积累的结晶,继承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观。而传统文化狭义上具有历史局限性,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需求,特别是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被当时的优秀工匠引入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断改善以适应当时的需要,形成了漫长的技艺传承。随着历史的变迁,绝大多数传统文化与技艺早已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也不再占领当代人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传统技艺很大程度上也被现代机器所取代,无法融入现实劳动和生活情境当中,造成了缺失和被抛弃。

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人亟须将自己的一技之长转换为可流通的产品或服务,以适应现代需求。非遗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同样是非遗传承人实现家族复兴的重要手段。非遗技艺与产品必须具备现实意义才有出路,才有适用性和现实性,才能真正融入现实生活和生产情境中,被赞扬、传颂和消费。

4.2 中间商

在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中间商作为技术和资金的支撑点及决策把握者,是非遗生产性保护伦理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其伦理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中间商是指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参与商品交易业务,促使买卖行为发生和实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或个人,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中介环节。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中间商主要包括零售商、代理商、设计公司及设计师等。中间商在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提高销售活动效率、存储和分销产品、设计和监督检查产品质量及传递文化信息等。商业价值指的是事物在生产、消费、交易中的经济价值,通常以货币为单位来表示和测量,商品的商业价值是中间商获取商业回报的重要来源。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
从变译理论看翻译伦理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