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设色融入服装色彩教学的思考

2018-07-23乔熠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蜀绣

摘 要:本文基于从遗产到资源的非遗保护视野,以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为例,提炼蜀绣傳统服装的设色特点,探讨传统设色融入服装色彩教学的意义,对非遗传承与设计教学的结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蜀绣;传统设色;服装色彩教学

中国传统服装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设色文化。蜀绣是四川丝绸文明的代表,最初的功能正是装饰华服,蜀绣传统服装所蕴含的传统美学值得现代设计学习借鉴。本文以蜀绣传统服装的设色为例,对其融入服装色彩教学进行探讨,为非遗传承与设计教学的结合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1 蜀绣传统服装的设色特点

刺绣服装的色彩主要由绣地色彩和绣纹色彩两部分组成。蜀绣传统服装设色最显著的特点是善用对比色,以互补色为基础,进而衍生出组合丰富的复色对比。再通过色彩的调和配置,以及材质肌理的辅助,于对比中求和谐,展现出既对比明朗又平衡和谐的设色特点,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比例和谐,主次有序;其二,层次丰富,富有韵律;其三,因材制宜,善用肌理。

1.1 比例和谐,主次有序

通过合理布局对比色的面积比例,明晰各个色块的主次关系,呈现出对比有度、和谐有序的视觉效果。颇具代表性的是蜀绣什锦图红湖绉袄的设色。绣地为织有暗花的绯红;绣纹品种繁多,以蝴蝶、蝙蝠、佛手、寿桃谐音暗寓多福多寿,再配以数种花鸟,宝蓝、嫣红、翠绿、鹅黄等色泽丰富,加之金银点缀,明丽活泼。整体来看,色彩饱和度较高,对比鲜明。但绣纹以散点式零星排布,面积较小,形态缤纷,色泽变化丰富且有所呼应,从而呈现出斑斓多彩、和谐悦目的色彩氛围,绚丽典雅、艳而不俗。

平针绣藤萝图蓝缎氅衣的设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绣地为富有光泽的朴蓝,与之互补的亮橙色绣纹呈线型,形态狭长且面积较小。线面结合,明暗相宜,主次有序。同时加入介于这对互补色之间的紫色、绿色等,纹饰细巧灵动,色泽转换柔和且饱和度较低,有效地平衡了橙、蓝二色互补所带来的跳跃的视觉冲击。

1.2 层次丰富,富有韵律

加入同色系色彩,丰富对比色的色泽层次,从而弱化纯色之间的鲜明反差,同时营造出整体的节奏韵律感。以三蓝绣花鸟图紫红缎女褂的设色为例:绣地为紫红色,绣纹为蓝色系,色相对比鲜明;纹饰采用三蓝绣技艺,呈深、中、浅三种蓝色顺次渐变,晕色细腻雅致;纹饰边缘与绣地相接处明度最高,蓝色极浅,与白色相近,通过近似无彩色的加入与衔接,缓和了色相的鲜明对比。

除了丰富绣纹内部的色泽层次,还可以运用近似色的组合,将大面积绣纹统一成系列色调。以蓝缎地剧装龙袍的设色为例:蓝色作绣地,橙色绣纹分为三个明度不同的色阶,同时大量运用沉稳的褐色,组成四色渐变的橙褐色系;层次丰富并具有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弱化了橙、蓝互补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与三蓝绣技艺的优点相仿;在此基础上,直接将绣地作为渐变色之一,与部分绣纹形成系列色调,进一步丰富了色泽层次,整体效果也更富有节奏韵律。

1.3 因材制宜,善用肌理

材质是刺绣的视觉语言,工艺是刺绣的表现技巧。蚕丝彩线光泽悦目,应充分发挥其材质特性,同时借助针法的肌理效果,呈现和顺雅致的色泽氛围。以蜀绣闹莲图黑缎女褂为例:绣纹中的太阳、海浪为对比鲜明的橙红色、蓝紫色系;绣法采用蜀绣独特的车拧技术,丝理依随物象形态旋转而变化,环绕扩展,充分发挥出了蚕丝特有的折光效果。通过色光的交互衍射,中和了色相的鲜明对比,视觉效果和顺自然。

在充分发挥蚕丝折光特性的同时,还可以合理运用刺绣针法的肌理质感。打籽绣飞蝠花卉图绿缎套裤是较为典型的代表。绣地为苍绿色,主体绣纹为与之互补的朱红色系,同时搭配少量蓝色、棕黄色系,大部分色彩饱和度偏低,色调氛围古朴雅致。绣纹采用打籽针,籽粒形态饱满,密集排布具有半立体的浮雕感,结实耐磨,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得益于打籽绣独特的肌理效果,绣纹色泽颇具质感,更富有装饰意味。

2 蜀绣传统服装设色融入服装色彩教学的意义

2.1 通过教学传承地域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外部世界日趋同化,人们将更加珍视从内部萌发出来的传统。通过教学渗透,由感知到提炼,进而运用,最终创新,逐步引导,是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蜀绣是四川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既是蚕桑丝织的工艺绝技,也是蜀地文化的载体,凝聚了古蜀先民们的造物智慧,就此静态地定格在过去实在可惜,而应该活态地传承,发展延续。服装是传统蜀绣的重要产品之一,色彩是服装最直观的视觉设计元素。将其融入服装色彩教学中,深入提炼蜀绣传统服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的设色特点,能够为蜀绣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设计资源,进而依托现代时尚产业,传承其内部的地域文化。

2.2 基于传统提升服装设色底蕴

蜀绣传统服装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蕴含着民族审美观和设色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的美学风格。在服装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蜀绣传统服装的设色优点,并结合流行趋势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有益于时尚产业的资源,复兴蜀绣作为生活文化的价值。从文化遗产到设计资源,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单纯的保护传承,同时极佳地诠释了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深层价值,有助于现代服装规避全盘西化的色彩风格,承载文化积淀的设色底蕴。

3 结语

蜀绣传统服装在发展中逐渐升华,形成了既对比明朗又平衡和谐的设色特点。注重比例和谐,布局主次有序,色泽层次丰富,营造节奏韵律,施展材质特性,善用肌理质感,反映出了古蜀人对美的追求与实践。将蜀绣传统服装设色融入服装色彩教学中,可通过教学传承地域文化,基于传统提升服装设色底蕴,是非遗传承与设计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方李莉.文化自觉视野中的非遗保护[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 乔洪,乔熠,张序贵.蜀绣技艺融入服饰设计的思考[J].丝绸,2015(02).

[3] 乔熠.蜀绣传统技艺研究及其在礼服设计中的运用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乔熠(1991—),女,四川成都人,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

猜你喜欢

蜀绣
安靖蜀绣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成都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传承创新发展 让蜀绣艺术瑰宝永放光彩
一枝独绣app对蜀绣文化的传播及蜀绣产品营销的影响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蜀绣的传承与保护
蜀绣传承人郝淑萍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