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2018-07-23胡雪青
胡雪青
摘 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寻找可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东西,其中大多数人选择用绘画来丰富和填补自己的精神世界。而绘画又不是一味描绘客观事物,而是通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加以改造、加以创新,从而在画纸上展现出不一样的客观世界。
关键词:望;创作思路;创作感受
1 《望》风景创作题材来源
在当今繁华的世界,水彩创作题材有很多选择,而对风景创作情有独钟是因为风景创作可以有很多的表现力,我们睁眼看的这个世界,和通过我们主观改造从而在画面上呈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画面上呈现的风景里面更多的蕴涵有我们的精神层面。在大三那年的考察过程中,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但是我却独独对拉卜楞有很深的触动,可能是当地的生活习俗的触动,可能是参观寺庙的触动,可能是对僧人的触动,在我参观寺庙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一位年老的僧人踩着石头望向山的远方,我不是很清楚僧人他们的家人是否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是当我看到了这位僧人望向远方的背影时,我的内心泛起了涟漪,我也不是很清楚这种涟漪是从何而来,但是当时却有了创作的冲动,我希望把他们的内心世界,把他们的向往展现给没有去過拉卜楞的人看,展现给不了解他们生活习俗的人看,使更多的人对拉卜楞有一个更深层的理解。
2 创作方法
绘画的过程,也是处理对被画物体的结构层细,细节的刻画,以及画面的整体的过程。只有正确和谐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完成一副好的优秀的创作。因此处理这些关系是一副好的创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结构层次
对于层次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主观的处理被画物体。找出要画的主要物体和次要物体,在绘画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分清主要物体和次要物体的空间关系,着重抓住主要物体进行刻画,通过质朴的原始绘画的技巧,将我的风景创作中的年老僧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从而使观赏者在欣赏《望》的时候,第一时间抓住主体物。在《望》这副风景创作中,我主要是把年迈的僧人和远处的山和云做了一个层次结构,从空间上有一种僧人远眺的即视感。集中刻画了僧人,主观削弱了远处的风景,这样的好处是既突出了主体,又拉开了空间关系,使得画面产生一种节奏感,丰富了这幅画的意境。
2.2 细节刻画
一幅画是否能给人以感官上的触动,要靠空间关系、结构层次,而最重要的还要靠细节的刻画。对于画面中主体的研究细节刻画,可以使得这幅画能够给人以不同的震撼力,还可以使观赏者走进画面中。在创作《望》这副风景画时,我着重刻画的僧人可以给人以苍老、肃穆的感情。观赏者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我对拉卜楞的别样的情感。
细节和整体他们互相制约又互相约束。所以在我们处理完画面的层次结构以及细节的刻画之后,便要着重对于整体的把握了。一幅好的作品不仅要靠细节和层次结构取胜,更要通过整体画面去传达,毕竟观赏者在欣赏你的画面时,第一眼便是整体。有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整体画面没有吸引到观赏者的注意,他们便不会在深入的研究你的创作、更何况是你在创作中所表达的自己的主观臆想。在我的毕业创作中《望》的整体画面,我主要是从色彩的统一着手进行研究。
2.3 色彩统一
在一副水彩风景创作中,色彩的统一是很重要的,色彩如果统一,他会给人以温暖、和谐之感,会更加的引人注意。颜色上也做出了一些主观的处理。在蓝色的纯度上有所降低,使得画面的色彩相对统一一些。在画后面的山的时候,我反复对山进行了冲洗,主要是想制造出远方山的那种一情景,其次是想使得画面的色彩统一。在画砖瓦和墙面的时候,在调颜色中都会多多少少掺杂一点红色。因为画面的主体颜色就是红色。
罗丹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同样真正的技巧也是忽视技巧的。我们知道很多的水彩绘画技法,例如“干画法”“湿画法”及“干湿并举法”等等。而其中我们却都忘了我们要绘画的本质,
3 创作总结及反思
我认为一副好的风景创作不仅仅是震撼人们的眼睛,更重要的是震撼人们的心灵,使得观赏者了解画家所想表达的思想。一幅作品可以体现画家的思想、画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对周遭社会的领悟。在现代,可以说,画家是可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的。画家和观赏者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交流,这种交流是精神世界的交流,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领悟的交流,是沟通思想的交流。在完成《望》这副风景创作中,我明显地感觉到我在画中掺杂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我想,这是在以前的创作中是没有出现的,在以前的创作中,我只是一味地临摹照片,临摹最客观的事实,然而,这样的作品大多是无趣的,在当今科技发展飞速的情况下,还依旧临摹照片,那实属是没有进步的,没有灵魂的创作。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望》的选题来源以及画面处理方法。并对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望》这副风景创作,是我水彩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创作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水彩知识,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幅作品反映了我这一阶段的思想情感。我把这副创作当成了我的精神载体,传播了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借住细致的刻画表达了我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赵云龙.水色徜徉[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 赵龙.超越“现实”——中国水彩的当代转型[J].中国水彩,2013(6).
[3] 赵龙.关于增强学生水彩画创作能力的思考[J].华章,2009(5).
[4] 梁嘉滟.水彩静物画创作研究[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
[5] 李慧红.探析情感因素在绘画创作和鉴赏中的影响[J].岁月(下),2012.
[6] 陈坚.对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问题的思考[J].美术,2010.
[7] 孟宪德.技艺与资源——关于我的水彩画创作散言[J].艺术研究,2009.
[8] 王涌.王涌水彩画集[M].长江出版社,2005.
[9] 黄口.浅析水彩画的艺术价值[J].华章,2011(17).
[10] 崔志强.油画静物教学浅述[J].教育界,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