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域到物境
2018-07-23蒲阳
蒲阳
摘 要:本文以中国传统绘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绘画赋予设计语言的阐释(表域研究)、对传统意境的延续进行空间设计分析(物境研究)、对绘画空间观的图示呈现(呈现表达)三个方面进行传统人物画中的图像分析与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以两次设计教学成果呈现了空间意义激活传统艺术的实验性探索。
关键词:传统绘画;空间设计思想;绘画空间观;设计教学
在本科环境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对于传统空间的设计问题。例如某古建筑改造,对于中式公共室内空间的设计或某传统语境下的展示空间设计。皆是一系列具体的设计环节的实施。然而,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传统意义下的人与人、人与物、物到境的活动关系并不准确,不能准确表达传统层面上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影响设计结果。本文探讨的正是从经典传统绘画中去分析、再現和模拟这种空间关系。
基于对传统绘画与空间设计的实验主题出发,在2018年的毕业设计课程中,笔者展开了一系列针对“绘画空间观”的教学研究实验。本课程的设计由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传统绘画赋予设计语言的阐释(表域研究);二是对传统意境的延续进行空间设计分析(物境研究);三是对绘画空间观的图示呈现(呈现表达)。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设计的方法是一种思想延续,不局限于图像表面的表现形式。通过本次实验性教学研究,以期在今后的设计探索中呈现更多的空间多样性,并最终以数字化图像形式呈现出对空间意境的再理解。
1 表域:传统绘画的图像分析
表域资源考察了每幅画作图像处理的主要形式资源。每一个表域都是一个形体的外在,能够带动或彰显周遭物品环境中并不显见的其他部分。它不仅展示了肉眼可见的形势布局,而且具象化它与其构成的物品环境的关系。从传统绘图的作者来看,描绘风俗好尚都以文人居多,而文人不仅在琴棋书画上造诣颇深,抑或是书法家、诗人、画家等。文人的盛举应该是在传统空间的营造中去体现,如文徵明等人曾在造园艺术中留下盛名,仇英等画作中器物与人物之间的层次关系等。正是传统绘画作者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画作本身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还具备了艺术的物质性建构。它可以是通过画作本身的表现形式体现,延续了当时存在的空间构建问题。换言之,是在传统画作本身艺术范畴中的空间设计意识的介入,而这些介入又不局限于艺术品存在于客观空间的位置关系,它更多的是体现整个空间设计思想的传达,如文震亨《长物志》内对于室庐、位置的叙述。如何把这种传统绘画中的空间意识带入美术学院体系下的环境设计教学,成为本次毕业设计课程思考的主要方向。
本次课程主要选取明清时期文人的人物画进行分析对象。文人画大多记录自己寄情山水、注重性灵、游心翰墨的心境,也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艺术。以文徵明、仇英、唐寅、沈周、杜堇等人作为江南文人的代表,精于笔墨、诗文自娱、优游山林、崇尚意趣,虽看似写山写水,但也从中体现出空间意境的原则和理念。以明代杜堇《玩古图》为例,此图描绘的是明代玩古风气,前景中主人坐在几案前,身体稍斜,言语神情轻松自然,似与客人正鉴赏古物,几案上摆放着各种彝鼎之物。周围芭蕉、梧桐、芙蓉、太湖石相围,画面的左前方有仆人正拿着棋盘、书画奔走,右面有女官持扇扑蝶。主人后屏风分割,进入另一空间,两个女奴仆一个正在解琴袋,一个手拿古物,似要整理古物。[1]两扇屏风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延续栏杆并将绘画构图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沿对角线进行划分,画面由此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空间。屏风图像因而不仅是形式工具,作为结构要素,它们也为我们指示出了绘画含义中的社会领域、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总而言之,屏风这一物件在图像中有三层含义:一是建筑形式,分割三维空间;二是绘画媒材,仅作为绘画的素材;三是图像符号,作为图像的构图要素来规划绘画平面,提供视觉参考。[2]
2 物境:空间设计的思想分析
物境表达分析了每幅画作营造出的空间整体情境。通过将单一的表域摆放在一起以形成复杂的空间意境,同时通过这些局部的形式布局构成整体性的空间。重构“物——人——环境”的生态关系,重新定义绘画的二维图像到三维空间关系、图像中的人,这里探讨的是这些绘画图像与现实生活之间,以及这些绘画图像彼此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
课程设计了对于每幅画作空间物境意义上的设计分析,要求学生探索画作中的有关空间设计思想关系,并作出分析图示。第一,空间分析。学生在此练习中从设计学视角出发,分析绘画图像中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由此得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空间思想。比如传统绘画中空间的分割多数依靠屏风这一形式实现,是画面中组织绘画空间的主要构图手段。中国的绘画画家强调的是绘画形象和真实世界之间以及绘画形象彼此之间的隐喻性关联。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艺术史教授巫鸿对于传统绘画中作为建筑形式的屏风曾言道:“屏风的用途广泛,但作为准建筑形式,它始终有着一个基本功能:在宫殿里它环绕着御座;在房屋里它划出会客区域;在卧室里它保证了私人领域。在这种种情形中,屏风都把抽象的空间转换成了具体的地点。地点因此是可以被界定、掌握和获取的,它是一个政治性的概念。”[2]第二,家具分析。学生能在分析对象中获得家具形制与陈设位置关系的图像形式,并由此延伸至功能属性、社会属性、层级属性等设计思想的表达。比如文震亨《长物志》曾言:“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又坐卧依凭,无不便适。燕衎之暇,以之展经史,阅书画,陈鼎彝,罗肴核,施枕簟,何施不可。”[3]以此来重视家具的固有功能,排斥时尚的华而不实,并非仅仅是摆设而已。第三,人物分析。这个练习目的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人物层级的区分可得出功能环境的划分。还是以《玩古图》为例,三个连续的空间组成的情境下,童子将一卷画拿给主人,主人和宾客鉴赏古玩,女人在后面把看过的物品收纳起来。男主人成为画中的时(叙事空间)空(构图空间)焦点,而两扇屏风也凸显了传统中国家庭中的性别等级。第四,器玩分析。学生在此练习中认识文人器玩的属性类别和摆放形制,可区别不同情境下不同器玩的存在属性。基于器玩的高度灵活性,存在绘画中即为“景”,作为图像构图的基本结构单元。晚明的园林建造者甚至使园林设计近于绘画,如文震亨利用山水的隐喻,将器物陈设描述为“景”一样。“景”协调了器物和身体、图像和表面之间的关系。且有三种形制:一是景观性单元,即物境的最简单形式,表示器物本身的景观性世界;二是独立支撑的展示,如书房中央长方形书桌上器玩的群体展示;三是复合支撑的展示,由不同表面支撑的器物组合在一起的展示,如靠墙摆放的桌子,器物悬挂于桌子之上的墙上,同时有些器物放置于桌上时,地面、墙面和桌面三个支撑的表面同时发挥了作用。[4]
3 呈现:绘画空间观的图示呈现
这个练习不局限于对画作空间环境的再现,学生通过练习能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对于物境空间进行再设计与再创造,以新的空间物质存在形式来定义物境。从操作上来说,弱化了画作中器物、家具、陈设和山水的本身属性,强调的是每种类别所存在的空间属性和内涵,以现代数据图像表达方式来进行诠释。获取空间主次间的关系,通过设计的手段把空间布局、人物等级、器玩摆置等关系重新图示化,以更具现代数字技术的方式得出分析结果。
4 教学案例
4.1 明清文人艺术空间营造
这组学生通过分析传统绘画,对文人的生活艺术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得出书斋燕居、琴棋书画、园林雅集、山水清游、饮茶品茗五个文人风俗好尚的必备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绘画分析、人物分析、陈设分析、家具分析等。第一部分,书斋燕居,文人士大夫的标配,以明代早期佚名《高士图》①为例。第二部分,琴棋书画,作为君子的基本技能,以明代佚名《十八学士图》为例。第三部分,园林雅集,文人雅士的聚会,以明代文徵明《东园图》为例。第四部分,山水清游,讲究优雅的出游,以明代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为例。第五部分,饮茶品茗,色香味俱全的泡饮美学,以明代陈洪绶《品茶图》为例。学生通过分析,提取出空间设计的关键信息,如书斋燕居部分:主人与书童的人物关系、坐榻与书桌的位置关系、家具形制间的材质关系等。将传统绘画图像中的原有空间属性与现代空间设计属性巧妙结合,构想出一套具有传统美学为主要叙述的现代性空间观,并以此设计为可供人体验的展示空间,使观赏者能超出二维图像世界进入三维实体空间,身临其境地体验绘画作品中的空间观。
4.2 《明人十八学士图》之绘画空间观
这组学生重点选取了《明人十八学士图》中“琴棋书画”四个部分的繪画作为研究对象。[5]画作介绍了文人的雅集活动、琴棋娱情、书画鉴赏、品茗清谈、焚香静坐等生活景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空间分析、家具分析、人物分析、器玩分析,进而用传统绘画承载的图像符号取代绘画本身的平面属性,将绘画平面转化成独立的绘画空间的设计图像,抑或是对古典的重新再现。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建构起一种“画图语境”的绘画空间观逻辑思路,并进行富有创造性作品的空间实验尝试。
5 结语
这次实验性课程使用的是将传统绘画作品进行设计学视角的设计分析和设计再现。课程中的学生作业虽不能算是成熟的设计方案,但针对传统绘画的设计尝试也是一种新的理解空间艺术的营造视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很惊喜地发现过去与现代之间,传统绘画与现代空间设计之间的奇妙关系,这也为今后的设计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注释:①高居翰认为是明代,参见Cahill, An Index of Early Chinese Painters and Paintings,p221;巫鸿认为:“在这幅画中描绘的挂轴是按明代方式装裱,这幅画一定是创作于宋代以后,明代早期。”参见《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 许万里.闲情逸趣:名画中的风俗好尚[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16.
[2] 巫鸿(美).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M].文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2.
[3] 文震亨(明).长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143.
[4] 乔迅(美).魅惑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M].刘芝华,方慧,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309.
[5] 林莉娜.文人雅事:明人十八学士图[M].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