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坡黑衣壮“过山腔”的音乐特点

2018-07-23王恒华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

摘 要:2011年11月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上,那坡黑衣壮的一首《壮乡三月风光美》一鸣惊人,引起了各地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注,纷纷提出要打造“黑衣壮”文化品牌,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民风研究学者、音乐家等前往采风学习。那坡“過山腔”婉转悠扬、犹如天籁,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旋律色彩及节奏节拍三个方面。

关键词:那坡“过山腔”;音乐特点;《壮乡三月风光美》

那坡县在广西境内,与靖西县相连,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172块界碑。全县有多个少数民族混居,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1965年1月20日,在中共中央于1958年1月11日至22日召开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讲话“还是那坡好”,改名为那坡县。在这瑰丽的那坡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壮族中的黑衣壮文化,其中民歌以过山腔为代表的那坡民歌婉转悠扬、犹如天籁。

1 “过山腔”的起源

“过山腔”起源于明代,其演唱的节奏大致沿承了古老的音韵节奏。据了解,现已收集整理205套。好歌来自民间,这些直接采自民间活态的民歌反映了那坡人民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种种生活状态——困窘的经济、激昂的斗志、辛勤的劳作、农闲的乐趣、浪漫的爱情等。所以可以说,“过山腔”起源于生活。

2 以“过山腔”《壮乡三月风光美》为例,进行音乐分析

那坡“过山腔”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旋律色彩及节奏节拍三个方面。接下来,笔者以那坡“过山腔”《壮乡三月风光美》为例,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分析。

2.1 歌曲内容

三月山歌声声甜,花开缤纷朵朵鲜,山也欢来水也笑,歌圩场上喜相见,阿妹欢喜心里甜。

“过山腔”的歌词句式主要有二句式和三句式,大部分歌词采用五言和七言。“过山腔”是单声部山歌,经常以男女对唱、个人单独演唱的形式出现。从下面《壮乡三月风光美》的谱面中,可以看出歌词采用的是七言二句,其中衬词较多,常用的衬词有“啰”“呀”“咧”“哩”“啦”“尼的呀”等,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谱例中看见很多衬词。

2.2 调式调性

“过山腔”多采用五声音阶和四声音阶。从上图的谱例中可以看出,《壮乡三月风光美》采用的是五声音阶,这是一首具有复二部曲式特征的民歌。A\B两部分结构比较平衡,歌曲有一个乐句规模的小尾声,有补充终止的作用,使音乐结束得更加充分。在这首颇具特色的民歌中,宫调式贯穿全曲。饶有趣味的是A部分的旋律主要以“角”“羽”“宫”“商”为主,虽然“徵”音也时有出现,但它的地位没有上述四个音那么突出。

2.3 旋律色彩

《壮乡三月风光美》中使用了“过山腔”中常用的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小六度,其中对大二度的偏爱是歌曲的主要特点。

2.4 节奏特征

“过山腔”作品中常使用二八节奏型、附点节奏型、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等。此曲中也较多地使用了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和二八节奏型,整首曲子没有突快突慢,具有那坡黑衣壮民歌典型的悠扬高亢的特点。

3 结语

黑衣壮“过山腔”极具艺术价值。令人欣慰的是,在那坡,我们看到了那坡人的文化自觉,看到了那坡县文化主管部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并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硕果。

参考文献:

[1]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 肖圆圆.“过山腔”音乐文化传承研究——以广西那坡县五所中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3] 杨黎斌,梁平.浅析那坡“过山腔”山歌传唱的现代变迁[J].视听,2016.

作者简介:王恒华(1982—),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声乐讲师,从事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
歌剧《唐璜》中仆人莱波雷洛人物形象分析
论《美丽家园》的情感处理
浅析江西上高县道情戏的音乐特点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