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属工艺在当代首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23高旻洁
摘 要:首饰设计教学体系培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珠宝教育正统的进入高校学科建设仅二十余年的时间,首饰设计的教学方式也根据行业需求开展,一直处于追赶行业的状态,这样的现状限制着教学水平的发展。随着“振兴传统工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等国家计划与政策的深化,我们应该对传统首饰工艺的当代性进行思考。运用当代首饰设计信息化技术与新型工艺还原民间金属工艺。同时利用高校课堂根植民间金属工艺精髓,弘扬传统金属工艺文化。并通过高校课堂形成首饰设计产、学、研新模式,活态传承民间金属工艺并采用当代首饰设计元素和新型起版技术将民间金属工艺、造型、文化等进行延续。
关键词:金属工艺;首饰设计;高校教育
2017年3月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国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意义。民间金属工艺内涵的挖掘、金属技艺的传承、民间金属工艺语言向当代应用型首饰设计产品转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间金属工艺研究价值在于以“艺”传承,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和首饰设计作品研发探寻各种传统金银工艺融入当代设计所产生的价值转换途径,民间工艺只是导向当代首饰的一个驱使,延续与创新活态技术和内涵信息才是文化传承和激发创造力的真正内驱因素。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刍论民间金属工艺在当代首饰设计教学中实践应用的可能性。
1 各类民间金属工艺与当代首饰设计教学结合的探索
1.1 金錾浅浮雕——錾刻工艺
自春秋晚期起錾刻就为民间金属工匠所用,通常使用于少数民族金银工艺中金银器表面的纹饰纹样处理,一般的錾刻技法较趋于二维平面,而较复杂的錾刻则结合焊接、镂空、浇铸等金属工艺而制成。原理是利用金银的延展性以不同形态的錾锤在器物表面敲锤下凹凸纹样。效果近似于深浅有致的浅浮雕,形成不同的纹理图案。
那么在首饰设计教学中,錾刻工艺的表现手法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呈现。手绘技法对錾刻的表达方面可利用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而用3D建模技术、首饰软件建模技术则可以三维的精细化雕刻并解决手工制作中的缺陷。当然脱离了手工制的金属工艺它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如何做到在保留原生态“錾”的状态的同时又能革新,进而完成民间传统錾刻技艺的设计化转型。我们需要保持錾刻题材的文化内涵,其次将首饰语言进行提炼、排列、重组。最后,研究錾刻工艺在当代首饰中的呈现方式,并在高校首饰设计课堂中开展创新创业型课题,探讨錾刻工艺的创新是否符合行业的发展,当代艺术语言如何诠释錾刻工艺,并给予首饰新的生命力。
1.2 延展之基底——锤揲工艺
锤碟工艺是基础的金银器成形工艺,同样也是利用金、银质地柔软、延展性强的特性。字面上的理解,“锤”就是以锤敲金,而 “揲”则是将其延展成薄片状,在此“一锤一揲”之下使金属块捶打成金属片,再对其表面进行装饰。若以构成中点、线、面的概念来诠释,锤揲工艺是一个面化的载体。手工锤揲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手工制品的漠然,迫使这项传统工艺在民间慢慢消亡,现只有一些通讯不发达的少数民族边远村落中的金属手工作坊还保留了这项古老的金属工艺。如:2018年7月笔者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凤凰镇、吉信镇、山江镇等多个苗族银饰文化区进行考察,并走访了山江镇银饰作坊,部分苗银作坊还有些许年迈的银匠掌握这项技艺,并且传承也存在阻碍。而高校首饰教学有待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传承的场域,通过课堂对传统工艺品、金银饰品的制作工具、种类、纹样、题材都进行了解和分析,同时对工艺的时代延续与技术改良进行推敲。
1.3 金工之线条——花丝工艺
又名细金工艺,累丝工艺,在民间金属工艺中属线性的表达,将金、银块体通过先压片、后锯丝、再拉丝的方式抽成细丝,后以编织、累丝、堆垒等技法制成首饰或工艺品。曲线的柔美与灵动是花丝工艺的魅力,以线绕的方式将金银细丝进行再加工,其工艺之繁复还需经过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手法。传统花丝工艺是用线性的金丝进行堆砌的过程,当代首饰设计中更加需要突出的是作品的节奏感、韵律感,疏密得当、繁简合一,注重布局的视觉效果,同时将工艺的原理与当代艺术风格进行贯穿,以花丝的灵动表达传统民间工艺的原生性和当代审美风格的创新性。首饰金工教学中,花丝技艺的练习是最好体现学生手工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工艺,在课程中适当改良制作风格,推动花丝工艺技术的创新。再者可利用高效便捷的计算机建模方式,运用于游戏建模、精细3D建模的软件在虚拟模型中构造出花丝工艺的视觉效果。除常规的JewelCAD、Rhino等三维首饰设计软件外,Freeform、Zbursh等雕刻笔、3D打印技术的计算机建模技术都可提高花丝首饰制品的高效性,以可逆的信息化建模技术呈现出更加繁复、精细的花丝效果。
1.4 嵌错之色彩——金银错工艺
金银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实际上它是一种以金镶金的特殊工艺,以金属为胎底凿出轨道,再将异色金属嵌入其中,以锤揲的方式实现金银材质的镶嵌,最后对成型的镶嵌图案进行错磨,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不同颜色金属的同维度图样化结合。与此相似的金属工艺中,木纹金也是利用叠压、锻打的方式将金属的多色性在同一见光面上展现不同层次的金属色彩,木纹金在现代金属工艺手作首饰中常常用到,二者都是金属多色性结合的工艺。传统错金工艺强调的是手工的过程,最初用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镶嵌,是功能性的体现。而现当代首饰设计中传达传统工艺的造物思想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的是工艺背后材质探索带来的装饰性及特殊金属效果。在首饰设计课堂中,一是启发学生在作品中对首飾风格的多样化与变化性进行思索,例如:嵌错材质的替换,是否可以利用其他非金属类材质与金属进行结合以在同一件金属制品中达到异材质的交融。二是探究金属色彩的搭配原理,合金配比成分的不同金属色彩不同,金属色彩搭配上同样也有着广泛的探索空间。
2 民间金属工艺与当代首饰设计的结合路径
2.1 以应用型研究成果为导向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民间工艺文化重新被人们所关注,而金属工艺品中首饰类文创产品在设计开发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高校首饰设计课堂教学对其造型及审美意蕴进行研究,有利于为民间金属工艺的当代化转换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为首饰设计创新提供路径。为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平台,并形成一定基础的应用型成果。不仅传承金属工艺的技艺形式,更重要的是精神内核的传承。文化精神与工艺技术、外在形式与应用型成果并驾齐驱,理解成果转化的内驱力才能确保民间金属工艺生命的延续。
2.2 以保护民间金属工艺为驱使
市面上流通的民间金属工艺品存在“单一”“俗美” “西化”等问题,为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杜绝过度消费手工艺元素,保留东方民间金属工艺本真。以首饰设计文创产品作为传承民间金属手工艺载体,探索具有时代审美特点与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新的可能性,通过创新化首饰设计作品推广民间传统文化,寻找可行的新路径吸引当代社会对濒临失传的金属工艺的关注,对符合当代审美的创新性金属工艺品进行研发。
2.3 以文化内涵护航金属工艺产学研模式
通过高校美育课堂解决传统民间金属工艺产品设计模式的瓶颈,对于市场中的民间金属制品种类、形式进行拓展。利用首饰工厂生产流水、现代化设计手段、高校艺术审美研发能力提升设计产品的艺术高度。并运用互联网+、信息化、高科技的设计方法,将产品通过现代化技术得到升华,在深入了解金属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深层拓展文化内涵,与现代化设计相结合,找到新的设计思路和合理的切入点,注重市场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从而,进一步打造具审美高度、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学、研交叉模式。
将民间金属工艺带入高校课堂,创建独特的学科研究模式,对于民间金属工艺的再设计进行理论总结,全面分析与运用传统金属技艺的基础上,丰盈文化内涵、改善设计教学思路,形成理论型内容。从文化视角出发,提升首饰设计学科研究高度。同时,在首饰设计课堂内整合创作资源,挖掘和整理金属工艺锻造技艺、文化传承的方式和过往的有益经验,为最终完善民族文化指导首饰设计创作实践开创新篇章,为促进民间金属工艺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熊莉.错金工艺在现代首饰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0:20-22.
[2] 肖晓阳.白族錾刻工艺在首饰艺术中的形式表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5-6.
[3] 王璟.花丝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应用与创新[J].长江丛刊,2017(11):40.
[4] 邢瑞鸣.苗族首饰再设计[D].北京服装学院,2008.
作者简介:高旻洁(1989—),碩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珠宝首饰设计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