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浅谈
2018-07-23白玉杰
白玉杰
摘要:我国城镇化建设推进迅猛,但在城镇化的建设热潮中,特别是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成为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从思想认识上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和理念不清。因而,理清思路,认识到针对于“人”的城镇化的城镇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是核心,才能顺利完成农村城镇化这场社会变革。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文化建设;意义;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272-01
一、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央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3年6月,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被赋予更多关注。城镇化对于一个有着8亿农民的国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文化,从广义角度讲,是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的创造、继承和传播,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狭义的角度看,文化是指意識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无论历史悠久,人口密集的大都会,还是边远偏僻,人烟稀少的小乡村,文化的存在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文化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传承的社会基因和内在组织体系。
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城镇化建设推进迅猛,但在城镇化的建设热潮中,特别是农村地区城镇化的建设中却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基础建设快速跃进,文化建设严重滞后
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建设是有形的,可见的,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具体操作的,对地方经济特别是GDP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使城镇化过程中的做为城镇实体部分的基础建设成为了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作者所在的山区县,更因为有陕南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项目的支撑,一幢幢欧式的或者徽式、仿古式的崭新的楼房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各个乡镇,仿佛一夜间就完成了乡村的城镇化建设。有的当地政府极为自豪的宣称某镇的农民已经住上了比城里还好还洋气的房子。然而,走在这样的地方,感觉不到任何的生机和活力,那此勉强住在那里的人们脸上大多是惶惑和迷茫。人们间的交流很少,仿佛大家都是临时到这里做客的人一样。
(二)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
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长久的,这谁也不会否认。但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也是隐性的和未来的,特别是在现今的评价体制中,文化建设的许多成效是无法进行量化和考核的。这就导致对文化建设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特别是在地方投资这一块更是很难落实。有的地方即使落实也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设施设备购置方面,对于举行交流、培训等文化活动的经费基本不能有序保障。而在农村化的城镇,特别是象笔者所在的山区这样的城镇,由于基本没有消费市场,也没有多少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文化资源,社会力量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基本没有。
(三)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没有很好的传承与融合
在城镇化过程中,作为中国乡村社会中最具稳定性和柔韧性的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秩序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迁。宗族伦理、传统民俗、生活习惯,哪些是精华要传承发扬的,哪些糟粕是要消除摈弃的;代表现代文明的城市文化,哪些是适宜的要学习,哪些是不适宜的要与实际相结合。这些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多并没有明确具体可行的论证和引导,多数情况下是由人们自己在慢慢改变慢慢适应,摸着石头过河。
(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理念缺失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中,许多地方没有有明确而正确的理念,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简单的搞成了文化设施的建设,买几件雕塑、健身器材安在小广场上或者满墙搞些诗文字画,起个文化广场或者文化长廊的名字,就认为已经完成了文化建设。
当然,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广播电视、图书室等正在不断的增加和完善,但是这些仍旧较多的停留在硬件建设上,并没有真正进入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核心。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思路
李克强总理曾经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一句话道出了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核心。农村的城镇化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不是简简单单的在户口本上把“农业”两字改成“非农”,不是简单地将乡镇改名为街道、将行政村改为社区就行,“农民”也不是学会了使用抽水马桶就会变成“市民”。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就是要真正地让农民市民化、非农业化,农村城镇化就要用文化建设来完成“人”的城镇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