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艺术与地域性的关系
2018-07-23宫姝琦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公共艺术与历史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剖析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形式语言的作用,最后综合概括了蕴含地域文化的公共艺术的价值体现,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艺术;传统元素;形式语言;价值体现
公共艺术作为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内涵。公共艺术的范畴较为广泛,如建筑群落、园林景观、雕塑作品等。公共艺术是与公众零距离接触的社会服务型艺术,既要切实满足公众的实际要求,又要顺从审美需求。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共艺术不单纯是现代城市环境的点缀,更是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气节的重要载体。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每个城市都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习俗,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障。因此,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都要综合考量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这样才能引起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推动文明进步,充分彰显公共艺术的价值。
1 简要论述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公共艺术作品的主题选定应当充分参考城市的历史发展背景和文化脉络。依据作品所处的场地和环境特征,选取既有协调性又有特色的内容渲染主题,而且素材的选取要迎合公众的审美趋向。例如,位于武汉市的大禹神话园就是以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为背景构建的。相关史料记载,武汉市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大禹治水的地点,鲧禹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治水人物,其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人,而创建大禹神话园既符合武汉市的历史发展背景,又能彰显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赞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从本质上来说,大禹神话园与基本群众的心脉相互契合,能够充分激荡武汉人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除此之外,确定公共艺术主题有助于弘扬地域文化,加深基层群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为具有特色主题的城市文化赋予内涵,并通过公共视角衡量地域文化的价值,进而融入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武汉市的洪山广场建有风格鲜明的浮雕壁画,并将楚文化元素符号巧妙融入壁画中。通过逐一拆解楚文化图像,总结出文物艺术形式和特征,最后形成主题鲜明,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符号,进而构建出以楚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城市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参观。试想,如果每一座城市都能够塑造符合区域历史发展背景的公共艺术品,不仅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能提升公众的审美情趣。
2 传统元素符号与现代表达形式的结合
创作公共艺术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选择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渲染力的多样化的形式语言。这些主旨鲜明且蕴含丰富情感的艺术符号,不单纯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通过现代的艺术形式将民族精神化于无形,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并顺从公众的审美需求,在吸引其品鉴艺术的同时,感悟历史、铭记历史。
公共艺术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要综合考量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写实风格的作品要突出叙事性表达,娓娓道来,而运用还原历史真相的表达方式就需要选择朴实且纯粹,自然且深刻的形式语言。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陈列的各类雕塑就是借助一系列现代表现手法,将血淋淋的历史真相呈现在公众面前,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们勿忘国耻。
而对于主题鲜明且自成一派的艺术作品,需借助多层次的语言形式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例如,北京地铁的《京华神韵》就是借助民间剪纸艺术和传统的花纹展现京剧文化,弘扬国粹。通过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语言表达形式的结合,突出京剧文化。在整个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环节,艺术家往往会借助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寻求与公众审美的一致性,进而形成风格鲜明的个人艺术体系。
3 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歌颂民族精神
在公共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展现地域文化魅力不能仅依靠内容和表现形式,还要侧重于突显文化元素的精髓,寻求与现代文化潮流的契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公共艺术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能够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与此同时,还能充分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价值并与公众零距离接触,从而为公众提供精神食粮,大力弘扬和歌颂民族精神。另外,公共艺术作为与公众近距离接触的艺术形式,需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与社会发展协同进步,与民生建设互利共生。在此过程中,公共艺术的服务理念也会随着主流思想的转变而变化。
对此,艺术家在表达公共精神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控社会人文思想潮流,深度认知文化观念,顺从公众的审美眼光。再者,公共艺术作品的民族精神表达不仅需充分尊重历史背景,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还要与时代发展同步,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进而强化公众对城市历史的认知,激发情感共鸣,并高度融合人文主义和文化脉络,向公众传递经久不息的文化,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公共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通过公共艺术表达思想,能够使城市文化更具深度,起到直达人心的艺术效果。
4 结语
公共艺术品创作要充分尊重地域历史发展背景,彰显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并且在构建主题鲜明、风格迥异的现代城市景观体系的基础上弘扬民族气节,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作林,罗晓欢.试论公共艺术言说的地域性与艺术的当代性的合一[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5).
[2] 凌敏.透视当今美国公共艺术的五大特点[J].装饰,2013(09).
[3] 季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及发展态势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0(05).
[4] 李平毅.城市公共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性关怀研究[J].艺术探索,2009(05).
[5]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观念[J].艺术评论,2009(07).
[6] 何鄂,韦天瑜,杨文会,许正龙,项金国,大唐.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J].雕塑,2006(04).
[7] 陆慧.浅析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03).
作者简介:宫姝琦(1998—),女,辽宁营口人,辽宁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公共艺术专业2016级在校本科生。
通讯作者: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