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23罗伟安胡群
罗伟安 胡群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其中绿色环保的生态主题作品备受青睐。利用再生材料进行公共艺术创作,不仅可以直观地传达可持续与环境保护的理念,更可以将公共艺术与社会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人、社会环境、艺术表现的联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共艺术;再生材料;社会环境
公共领域空间概念是随社会现代化发展产生的新概念,它的特质是开放性、公开性、互动性、高度的自由和认同性。公共艺术则是以公共空间为存在基础,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并在相应环境中进行展示的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大,基于生态、持续与发展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是立足于环境、人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高科技、历史、文化而进行的设计。而本文所探讨的再生材料公共艺术从本质上讲,指从公共艺术的多样属性和地域环境保护的角度,实现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循环再生。
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所使用的循环利用这一方式不仅是一种符合现代生态循环经济的研究方向,更是从材料的角度为公共艺术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新的观念涌现,生态和环保被赋予了更多时代内容,再加上艺术实验的兴起,再生材料公共艺术应运而生,它对催化艺术与材料的结合、衍生、进化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环境保护、材料再生等科学研究也有前瞻意义。
新时代对公共艺术有新的要求,绿色环保的公共艺术设计本质上应该是依附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其内涵包括减少或杜绝污染以及资源回收与再利用,且这一核心应该是贯穿创作始终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遵循这一主题。
这种类型的作品可以是具象化的,也可以是抽象化的。法国设计师Penda设计的“Cola-bow”公共艺术装置,其主要内容物为塑料可乐瓶,数量巨大,由17000多个回收的塑料可乐瓶组成,看上去十分壮观,装置坐落于中国首都——北京,坐落于这个高度发展、人口密集的超大型城市中,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筆者从北京周边的大学与可口可乐公司回收点收集材料,并将它们绑在一起,形成了曲线形的可口可乐Logo图案。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强调塑料污染的主题,且制作过程本身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有其意义所在的。
如果说可乐瓶是人工再生材料,那么自然也有天然再生材料。如果你不经意间在海边或青草幽幽的密林中看到一匹马或一匹母马和一匹小马,它们或驰骋或漫步,你会误认为那是真的。这就是装置艺术家Heather Jansch的浮木雕塑作品——马,这件作品是由少量的青铜材料和可再生漂流木制成的,她的作品远销世界各地,可见民众对于这种利用回收材料制作作品的装置艺术还是有相当高的认同度的。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你会惊讶地发现,马的肢体语言被表现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由浮木制成的雕塑作品有一种力量和真实的质感,正好能表达Heather的艺术创作感觉,并且那是独属于她的风格。同样是以漂流木为创作媒介,另外一位不得不提的艺术家就是日本艺术家Nagato Iwasaki,他的作品所选用的都是废弃的漂流木,再通过完美的拼接制作成人形骨架的造型。岩崎永人用那些漂流木创造的人形雕塑,不仅顾及到了形体的准确性,更多地营造了一种氛围。这些源于自然、带着自然气息的素材,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结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城市公共艺术再生材料的运用至少有以下三种表达方式:第一,通过利用废弃材料建造城市公共艺术,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难以降解的废弃材料,从创作之初就着力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造;第二,将生态化、环保的理念通过公共艺术,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大众传播,并逐步渗透到公众的欣赏习惯、艺术消费方式中;第三,将公共艺术有机融入城市中,在现代城市经济环境之下将环境保护、公共艺术和城市生活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世界性的工业革命后,人类所产生的垃圾数量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工业、生活垃圾可以作为回收材料,不只具有经济价值,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环境保护。许多艺术家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已经开始将这些“垃圾”逐步转化为人类的财富,这一过程的实现途径往往令人惊异并极具创造性。
日本是一个较为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国家,有许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就是表现生态主题的,比如日本雕塑家Sayaka Kajita Ganz利用再生材料制作的雕塑,在她的作品中不论是使用过和被丢弃的塑料餐具、玩具、衣架,还是其他东西的金属件都可以作为雕塑作品的原材料。比较特别的是,这些废弃物常常会组装成动物的形象,环境最终为生命创造空间,这应该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法国画家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品之一,而美国纽约艺术家Chris Jordan则对这幅作品进行了再创作,他采用了数量惊人的易拉罐将这幅世界名画拼了出来,因为数量众多,每一个易拉罐好像画面中的像素,对观看者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从而传播了他的创作主题——生活垃圾的资源浪费与回收对人类生活有着难以计量的巨大影响。在这幅作品中,他使用了106,000个易拉罐,这一数目正好是美国每30秒内使用的易拉罐数量,不得不让人感叹作者的创作用心良苦。
站在生态环保的角度,这种“垃圾艺术”非常环保低碳。它不仅超越了垃圾本身的价值,使垃圾富有生命,用最廉价的材料装扮自己,使自己变得有尊严,而且也非常符合当代社会生态环保、绿色设计的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艺术家和大众的审美情趣与意向也都发生了转变,原本传统的城市雕塑和壁画已不能完全实现其美化、传播和观念表达等功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让大众对于艺术的要求更加立体,对于材料的环保、再生性的追求同样符合现代观念背景,这是随现代公共艺术发展而生的,是适应大众对时代、对现代生活的艺术感悟的需求。
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不仅有广阔的空间,也有深刻的含义,它的独特力量在于它首先改变了我们以往传统对环境艺术审美的习惯、艺术观念,同时也传播了环保、可持续的重要理念,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