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创作中有关色彩语言的几点思考

2018-07-23贾慧芬

艺术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色调饱和度

摘 要:油画能够呈现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加之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外美术史的发展长河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色彩作为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油画艺术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通过色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色彩是一幅作品的灵魂,能使画面散发光彩夺目的艺术生命力,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探究油画创作中色彩语言的运用和处理,旨在进一步提高创作修养,加强创作实践中形式感的表达。

关键词:油画创作;色彩;色调;饱和度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经说过:“素描赋予人与物以形式,色彩给它以生命。它好像一口仙气把它们吹活了。”[1]色彩作为油画艺术中的一种艺术语言,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还原物象肉眼可见的真实的颜色,而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艺术家的主观处理,通过色彩传递作品的情感主题精神,这就使得色彩在无形中成为一座连接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桥梁。因此艺术家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对于画面整体色调的选择、氛围的营造以及局部色块的组织与安排,都需要做出具体的思考与揣摩。本文在油画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油画创作过程中色彩语言的运用产生了新的感悟,并以此为切入点来展开深入的讨论。

1 画面色调与作品题材相契合

色调是画面整体所呈现的色彩类型和效果,是一幅作品的整体色彩倾向。不同的色调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画面色调需与作品题材相契合,才能够更好地烘托作品主题。色调按冷暖划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按色相分为红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等;按纯度可分为鲜色调与灰色调;按明度可分为高调和低调。[2]客观来讲,色彩本身是一种物质,并无优劣之分,也不具备情感,但是久而久之,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赋予了色彩不同的情感内涵,例如当人们看到蓝色就会联想到天空、大海,看到红色会联想到太阳和晚霞,蓝色给人凉爽、冰冷的感觉,红色给人炙热和温暖的感受……这样就使得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艺术作品脱离不了个人情感,[3]艺术家通过运用色彩,将艺术作品和个人情感结合在一起。例如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人生》是他处在低迷时期创作的一幅作品,在这一时期,画家目睹了处在饥饿和贫困中的无限绝望和孤独的下层人的生活,他的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自杀身亡。《人生》是对生活在重压之下疲惫不堪的人们从和亲人相依为命,到亲人一个个死去,剩下自己一个人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的描绘,画家通过蓝色调来营造忧郁、悲哀的画面气氛。蓝色是曾被歌德称作 “一点也不迷人的”,既空虚又冷酷的颜色。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这种色彩连接个人情感,用色彩抒发内心感受,在画面蓝色调建立的同时,也给观者营造出了一种哀伤、忧郁的视觉氛围。因此色调与题材相契合,能够更好地表达艺术情感,能更有力地传递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17世纪西班牙巨匠委拉斯贵支于1660年创作的肖像画《玛格丽特公主》,采用了大面积的红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象征权威的帷幕、椅子以及地毯,画家都采用了明暗不同的深红色进行描绘;公主的头饰、耳坠,胸前衣服上的饰物采用了纯度较高的大红色;服饰下摆上的图案则用纯度较低的朱红色和灰绿色作间隔。灰绿色作为主色调红色的补色,能够很好地起到丰富色彩的作用,也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明亮。画家在玛格丽特公主成长的不同时期都为其画过像,此幅作品大约是公主14岁时肖像。画家采用的红色调既能够烘托出贵族的高贵气质,又与不同纯度、明度的其他颜色共同烘托出少女甜美的气息。

在法国画家詹姆斯·约瑟夫·雅克·提索斯于1886年创作的《查理吉尔夫人和她的女儿》中,金黄色是作品的主色调。窗外是秋季的景色,室内的查理吉尔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在金黄色光线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整个画面散发着无限的温情与悠闲,金黄色调在这里就很好地深化了画面主题,使得这一亲情题材更具迷人的艺术感染力,使观者不禁产生一种对画面之外场景的联想。这就是一幅好作品的魅力之处,它能够通过画面把观者带入其中,感受画面氛围,进而产生超越画面内容之外的审美联想。

总之,色调对于观者来说,是一幅作品呈现的主要色彩倾向,和谐统一的画面色调更容易使观者沉浸其中;对于作者来说,色调是一幅作品的统帅和总指挥,在创作的过程中,画家所選的主色调必须与作品题材相契合,并通过画面整体色调营造画面气氛,突出作品主题。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中,所有色彩必定是相互关联的,作为个体的色块必须在整体中相互配合,才能够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画面色调。

2 敢于对色彩进行主观处理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创作中色彩依托于客观物象的具体颜色,但也必须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提炼和组合,才能使画面中的各个事物形成一定的色彩关系,建立起创作的主观形态,从而反映更加真实的客观世界。任何艺术作品中的色彩都有艺术家主观处理的成分,毕竟创作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照搬照抄,哪怕是在写实油画作品当中,虽然我们看到的色彩是写实的,但是它的处理却是主观的。主观处理不会影响画面风格的形成,相反,正因为艺术家在创作中敢于对色彩进行主观处理,所以更容易形成作品的风格倾向,突出艺术家的主体个性,也能够更好地彰显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

古典主义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对色彩的主观处理相对现代主义作品来说,是内敛的。古典主义追求一种宁静、典雅的美,画家主观处理了客观物象的光和色,构建出一种纯净而明丽、和谐且统一的画面色彩关系。在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当中,画家表现的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沉重主题,而画面呈现给观者的却是优雅和宁静的美感。画家主观地将光线布在画面正前方,集中打在前面的3个人物身上,最亮的人物要数位于画面右侧的女人,她正是画家主要想要表现的人物。画面后方渐暗的天色中透出一丝晚霞,这几缕光线使得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优美之中,同时画面后方的光线与前方人物身上的亮光构成了画面的平衡,形成了呼应,使画面富有诗意,空间也变得通透起来。下半部分画家大量运用土黄色,中间部分是暗绿色的植物,这种暗绿色同样在云以及土地的颜色里都有调和,上半部分是蓝色的天空,蓝色在人物的衣服上也有使用,整个色调和谐统一。位于画面中心的人物身着红衣,朱红色的使用打破了相对较暗的画面氛围,使得画面不那么沉闷,起到点睛和点缀的作用,丰富了画面色彩。古典主义作品中的色彩相对单纯,偏重固有色的使用,画家力图营造一种朴素、典雅的古典美感,而这里所谓的“营造”,正是画家的“主观处理”。

以19世纪印象主义为开端,进入现代主义后,藝术家们开始追求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价值,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色彩这门重要的绘画语言,发现色彩的语言特征,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风格。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大胆地对画面色彩进行主观处理,将色彩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绘画当中,形成以主观色彩统筹画面的象征性或表现性的色彩语言,更是将自身的主观思想感情通过画面无限放大。例如,梵高在《向日葵》中以纯净、明丽的黄色表现向日葵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抒发自身面对苦难生活依旧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思想感情,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马蒂斯在为穿黑色衣服的妻子作画时,把妻子衣服的颜色画成艳丽的红色……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主义画家会大胆地对画面色彩进行主观处理,以达到画面色彩间的形式和谐。

无论是古典主义绘画还是现代主义绘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当中都具备敢于对色彩进行主观处理的特征,从客观现实出发,融入自身对于生活与生命的独特感悟以及个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对画面色彩进行分析、归纳、对比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才能够使艺术家自身的创作力鲜活、蓬勃起来。

3 创作中对于和谐色彩的追求

“和谐色彩”是指一幅作品中的所有色彩是相互关联的,并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配合起来的。奥斯瓦尔德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想要互相协调,他们的基本要素必须相等。”[4]这里所说的基本要素是指颜色的饱和度,而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那么这就意味着一切色彩,只要它们的纯度相同,就可以达到相互和谐。但同时他也认为,一定存在着某些色彩纯度不同但依然能互相配合得特别好的色彩,这就是那些在色环中能形成一对互补色的色调。

除了纯度相同之外,互补色的搭配使用,也能使画面形成相对和谐的色彩关系。在20世纪具象绘画大师巴尔蒂斯的《夏西农家小院》当中,画家主要采用了饱和度非常接近的一对互补色——土黄色和蓝紫色来构建画面,使得作品非常具有整体性,画面色调和谐、宁静,有一种古典的诗意蕴藏其中。画面上半部分运用灰土黄色,下半部分采用灰蓝紫色表现阴影,整体处理趋于平面化,中间过渡部分运用了几块纯度相对较高的橙黄色,并在画面左下角漏光部分使用了一抹亮黄色打破画面的淡漠气氛,成为整幅作品的一个亮点,活跃但不跳跃,可谓点睛之笔。在乔治·莫兰迪的作品当中,常使用低饱和度的整体色调,画家经常安排对比色的瓶瓶罐罐,在和谐当中产生对比,并且小面积地使用纯度稍高一些的亮色,打破绝对的平静,使画面鲜活起来。由此可见,和谐的画面色彩并不是由绝对相同的饱和度的色彩组成,在大面积相同饱和度色彩组织画面的基础之上,小面积稍高饱和度的亮色的使用可以提升画面整体色彩的生命力。和谐色彩的建立不仅仅取决于整个画面色彩的饱和度,还取决于不同色相之间的相互配合,邻近色及互补色的运用,冷暖色的对比,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当中不断尝试、体会,反复摸索,这样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推敲和品味的油画艺术作品。

色彩不仅是艺术家创作时使用的物质表现手段,还是一种艺术家抒发内心情感和思想,将自身的艺术个性外化的方式。因此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有不断地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创造,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将作品的思想内涵传递出来,让自身水平向更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水平不断靠近。

参考文献:

[1] 狄德罗(法).狄德罗论绘画[M].陈占元,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康定斯基(俄).康定斯基艺术全集[M].李正子,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3] 苏珊·朗格(美).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贾慧芬(1990—),女,山西忻州人,硕士,长治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色调饱和度
湖光水色调
色调会说话
分离色调与色调曲线
论油画创作中潜意识作用及运用
In Spring!春之色调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