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2018-07-23余招文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多元文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与特征,并在多元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找寻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以及信息的一体化进程,各类异质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形成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多元文化的发展状态为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价值选择,形成价值的多元化,并引起对传统价值观的改变,致使大学生在观念认知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困惑与迷茫。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有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有外来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现实的影响。在诸多因素的交叉干扰下,大学生价值观往往容易产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引导是尤为重要的。
1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与特征
1.1 主流价值观的内容
多元价值观的出现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价值观的多元化已经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实。面对大学生的这种价值观念状态,我们不能刻意回避,更不能简单将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念强制性变更为一元价值观,而是使多元之间达成一种共识而共处,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必须形成一个相对来说能够达成共识的价值观,我们称其为主流价值观。
当下,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特质,反映其丰富的内涵与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对于每一个公民的严格要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成,要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目标认同,对历史文化尊重,对现实国情了解透彻,并且对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有理性的认知。
1.2 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特征
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时期、特定的经济与文化背景下,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的人群中大多数的成员认可的占据优势地位的一种价值观念,是在社会规范与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形成的一种价值共识,有一定的公认性与导向性特征。现阶段,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因多元文化因素的交叉影响,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架,在从传统的理想主义向求真务实的转变过程中,总体呈现健康向上的态势。
首先,大学生主体价值观念偏向于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与传统的集体主义不同,但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也相差甚远,这一主流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一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由理想转向现实,开始考虑自身利益。同时,他们也能够认识到自身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有自身的社会责任,明白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因此,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又能够兼顾集体利益的协调。
其次,大学生在价值目标上由理想主义转向求真务实。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使得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具有批判性与多样性,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也从理想化趋向于理性化,价值取向也更为务实,重视与实际相结合。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他们的思想观念总体上是务实的。越来越多的学生突破教条的约束,而更加注重在实际中对于知识的具体运用,对待事物普遍采用实用主义的方式与态度,观念上倾向于实用与功利性。
再次,大学生在价值评估方面倾向于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状态下,多元的文化观念会逐渐渗透固定的主流观念中,会对大学生的评估观念产生影响,致使他们对于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产生差异。也因为价值主体自我以及价值目标的务实,每个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样,对于价值评估更具多样化。
2 多元文化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多元文化的发展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多元文化带来了多样的社会思潮,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思维不再封闭,并改变僵化状态,变得更加活跃并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多元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解决问题。多元文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对于传统的社会一元文化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挑战,价值观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核心观念,一元文化下是一元的价值观,大学生接受的是既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政治倾向以及价值取向等。多元文化发展格局的形成,撼动了人们传统的单一价值取向,使得取向统一的传统思想政治状态面临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1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核心是道德教育,是古圣贤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重视人自身的思想道德与教化修养,强调的是人与人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重德重义。这些在现代政治文化的构成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导向作用,在民主与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生与流行,其核心概念与传统文化精神之根本有所偏颇。尤其是在现代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娱乐性文化,以消费形式为载体,以追求名誉、利益为最终目的。
2.2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当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开始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竞争愈加激烈。东西方文明各有自己的文化特点。西方文化偏向理性,推崇自由,追求个人主义;东方文化讲究的是心理构建,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刚柔相济,提倡集体主义。不同本质的文化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就会产生矛盾冲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整体上来看出现了三种趋势,由单一取向转为多元取向,从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转向世俗性价值目标,由集體主义取向转向个人主义取向。西方文化在我国文明的渗透过程中,表现较为强硬,一些有着消极影响意义的文化理念也在侵袭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时候,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消极的价值观,如过分追求功利,忽略人文道德与品质修养;集体观念淡化,传统民族优秀文化淡漠等表现。
3 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方法与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校方应该在整合多元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教育模式,现实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转型。
3.1 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价值观教育理念,突出主流文化引导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要坚持引导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现阶段价值观教育的起点,将价值观教育引导落实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层面上。德育教师既要强调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又要注重学生个人价值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人需求相结合,使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实现统一。
3.2 整合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念教育的时代特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时代变迁,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教育引导要与时俱进,在坚持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同时,需要根据大学生价值观念与心理特征,针对教育内容适时进行调整与更新。在具体内容上,要保持科学性并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引导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大众化;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增强理论指导与理论知识的说服力。高校的教育内容尤其在思政教育方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之处,并汲取西方文化先进的精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注重教育形式,创新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不光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在具体的形式上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通过实践将自身主体与社会客体结合在一起,才会接受并在实践中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主流价值观。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线,发挥课堂教育引导作用,根据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与形式,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在教育引导过程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并认识社会所需的价值观,促使其形成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张琪.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J].红河学院学报,2011(12).
[2] 韩杰,尹丽娜.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3] 赵宇彤.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情况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2.
[4] 丁斌,王桂芝.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導刊,2008(11).
作者简介:余招文(1984—),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