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生活形态下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探讨
2018-07-23高晋宋光匆
高晋 宋光匆
摘 要: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城市公共设施被赋予了共享功能;对此,公共设施的再利用设计应当积极转变思路,突破其在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发展瓶颈,顺应共享生活形态发展要求,更好地为智能化城市建设与社会大众服务。
关键词:共享生活形态;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
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让人们的生活形态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如何利用可持续设计理念,实现城市公共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智能性,以及整体再利用创新设计,更好地满足市民对公共设施用品的需求,成了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共享生活形态角度出发,围绕市民对公共环境的需求,以及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对公共设施重新改造展开分析。
1 城市公共设施概述
1.1 分类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围绕社会大众活动发展需求的设施,也是城市化建设融工业产品与环境于一体的公共设备。通常设置在步行街、小区、公园、广场等场所。基于功能属性角度分析,公共设施分为健身类、休息娱乐类、指示查询类、照明类公共设施,以及垃圾桶等使用功能、雕塑等具有审美功能的共享设施。基于产品项目特征角度分析,又分为医疗类、交通类、教育类、文娱类、体育类等。
1.2 功能与特征
城市公共设施的产生与社会大众生活需求有关,功能多元且造型丰富,核心功能在于健身、休闲、娱乐,利用公共环境空间,解决市民对使用与出行等物质、精神需求;对此,在设计上需满足实用性、环保性、审美性等原则。当前公共设施富有个性,但功能与机械种类单一,使用体验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共享生活形态下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分析
公共设施象征着城市的个性品位、生活文化、人文精神,共享生活形态下的再利用设计,是指在公共设施原有基础上,围绕城市地域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行為、消费观念、人文精神状态等,进行功能性、审美性、体验性等方面的重新改造。赋予公共设施更多的共享属性,提升城市共享经济价值,制造“城市生活家具”,更好地协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1]
2.1 实现空闲资源再利用
推动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美化城市环境,打造精致、宜人的现代化居住环境,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再利用设计的主要目的。对此,应在传统资源浪费式设计的基础上,实现设施空闲资源再利用。例如,高架公路通道空间、老旧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开发利用,可设立公民活动室、空中花园、公园等;也可以在汽车行驶道上开辟一条步行、骑行路径;或是将高架桥LED发光二极管,作为街区互动式的灯光秀,给夜晚骑行、步行的路人增加安全感。
2.2 融入物联网技术
公共设施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城市的智能交互性,与景观设计结合,可强化人们的使用体验。对此,需围绕市民在共享生活形态下的生活愿望、需求等展开再利用设计。例如,在公共设施中引入充电、查阅天气、语音提示、网约车、拨通紧急求救电话等APP与传感技术。在照明等公共设施中,引入空气净化、监控拍摄等功能,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2.3 产生新能源
城市公共设施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为强化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可在公共设施的基础上,实现机械动能、风能、噪音向电能等能源的转化,满足人们手机充电、刷卡识别等对电能的需求。
2.4 强化设施安全性
安全性设计体现在工艺、材料与结构等方面,本着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再利用设计,减少公共设施用品对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伤害。例如,设立残疾人通道、街道语音提示、扶手盲文、轮椅直梯等,也可以在井盖周围设置光带、操场引入吸水路面等,体现出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文性、智能性与高品质性,满足人们对共享生活形态的诉求。[2]
3 共享生活形态下公共设施发展趋势
3.1 造型艺术化
城市公共设施造型机械性,无论是规划还是再利用设计,都以功能主义为主,造型的艺术性、审美性、概念性缺失。当公共设施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能够缓解市民的审美疲劳,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在智能控制、实用性的基础上强化造型设计,更能突显公共设施的现代感、概念化。
3.2 功能多样性
当前公共设施的使用体验欠佳,路灯、座椅等功能单一,围绕生活形态下人们对设施功能的多元需求,实现可变色路灯,提高人们的心理舒适度、行为暗示等。或是在公共设施中引入健康监测技术,人们可在健身后实时检测体温、体重、心率等,继而提醒人们适度健身。功能多样性可拓展公共服务人群,实现共享产品功能互补,继而提高公共设施使用率与实用性。[3]
3.3 社会化服务
随着人们服务需求的提升,公共设施的再利用设计,在造型、功能、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应本着服务便捷化的原则改造,进行性别、儿童等类别的区分以及功能服务的针对性设计。以社会服务需求为基准,设立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侧重对社会大众体验的感受,定期维护公共设施,确保公共设施使用质量与效率,实现服务社会化。
4 结语
在共享生活形态下,公共设施应围绕时代发展,在服务、功能与品质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造,实现设施功能与服务互补,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共设施的再利用设计应具有创新性,完善公共设施服务体系,提高人们自觉使用、参与维护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体验的舒适度,实现市民、产品、城市环境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盛传新.共享生活形态下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10):200-201.
[2] 王勐,刘竣胜.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公共设施设计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0).
[3] 靳文奎,何人可.基于网络生活形态的知识共享体验研究[J].包装工程,2018(10).